二、《内能》教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一、知识回顾:
1、举几个扩散现象的例子。
2、扩散现象说明:???? ??????????????????? 。
3、分子之间既有? ? ?? ,又有?? ? ?。
二、探究新知:
1、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2、一切物体,都具有?? ? 。
3、分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4、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三、自学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
四、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馨提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分析归纳总结:
例1: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例2:在两杯质量相等的热水与冷水中各放入一块相同的糖块,经过一段时间后,热水比冷水甜,原因是
例3:荷叶上的两滴小露珠相互接触时,自动融为一滴大露珠,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 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C.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三、班内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试验探究中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3.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课后延伸: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下列现象中,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水中糖块溶入水中
C.做饭时,轻言飘荡 ?? D.秋风吹过落叶飞舞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2、通过热传递、做功怎样改变内能?
三、自学检测:
1、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
2、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3.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4.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5.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四、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观察现象(日常生活现象),如何改变内能和如何度量内能改变大小?进行实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例1、如何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组内交流、讨论)
例2、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
例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例4、问题:已知某铁丝的温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内能增加,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温馨提示: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三、班内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实验中还发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增加.
2.冬天,老爷爷站在雪地里手冻的很冷,请你给老爷爷想一想办法,怎样做可以使手暖和些?说出两种办法来,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课后延伸:
1.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
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 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4.用锉刀锉铁块时,过一会儿锉刀和铁块的温度都会升高,这是为什么?
??? 5.放在热汤中的铁勺,勺把儿并没有在汤中,过一会儿也很烫手,这是为什么?
教学反思:
1 、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关系没有在这里涉及。
2、 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这两个判断,要教会学生阅读字面意思,同时判断它的“潜台词是什么”
3、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设计还好,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而后应该注意学生的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