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照片能捕捉人物真实的造型、比较快捷地记录人物的面貌,而肖像画在线条和色彩方面能突显人物个性、情感。
学生思考:
照片与肖像画什么区别?
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解读画中人
神秘的微笑
走进肖像画
视觉盛宴
欣赏之旅
01
02
03
04
讨论:
根据画中呈现的信息观察、分析、推测、判断画中人的身份、性格、情感。
身份:
性格:
情感:
上流社会的贵妇人
优雅、端庄
平和、沉稳的心境
意大利 达·芬奇《蒙娜丽莎》
一、解读画中人
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
着重刻画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3
1、肖像画:
二、走近肖像画
2、肖像画的类型
头像
胸像
半身像
全身像
群像
二、走近肖像画
3、肖像画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文艺复兴
17世纪
荷兰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意
德
尼
19世纪
20世纪
经过数百年的积累,西方肖像画体系相当成熟发达,拥有大批的肖像画名作。课文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初显神韵的肖像画《少女肖像》,十五世纪随着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兴起,以真名命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出现。十七世纪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快速发展起来,西方肖像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冲击写实的绘画风格,肖像画风格开始转型。20世纪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绘画的表现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异彩纷呈的各种流派宣告着现代绘画到来。
二、走近肖像画
二、走近肖像画
4、肖 像 画 的 功 能
1. 记录——人物的外貌、身份、性格、情感。
2. 表现——人物的精神、艺术家的思想和风格。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五百年来大家一致公认,达芬奇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绘画、雕塑、建筑、哲学、医学、机械工程、生物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树。他把画家的地位,从工匠提升到艺术大师。
1、《蒙娜丽莎》 的意义还在于它是第一幅以真实人名命名的肖像画,确切地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体现了达·芬奇先进的艺术思想,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
三、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画面内容观察
4、背景处理也有突破,朦胧的“薄雾状” 衬托出人物,也是第一幅以室外风景作为人物背景的肖像画。
3、技法上的创新,运用了烟雾状的“晕涂法”。“晕涂法”溶解了抽象的线条,也化去了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外观形象上的生硬青涩的感觉。
《蒙娜丽莎》美术语言分析
几百年来,许多人一直为那谜一样的微笑倾倒,并作出种种猜测,“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了神秘的代名词。
她的右手 轻轻地搭在左手上,姿势十分优雅,流露了她平和沉稳的心境。
四、视觉盛宴
如何赏析肖像画?
名家名作欣赏
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和要点
肖像
画
赏
析
方法与
要
点
1. 查阅资料
了解信息
作者
画中人
背景
2. 观赏画面内容
分析美术语言
3. 感悟评价
画面内容
人物形象
场景安排
美术语言
色彩、明暗
构图、造型
线条、透视
技法、风格
思想情感
……
意义价值
凡·高和丢勒、伦勃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像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名家名作欣赏——凡·高《自画像》
巴 黎
早 期
第一张
圣雷米时期
病愈后
戴草帽
送高更
割耳朵
日本版画
衔烟斗
最后
写生途中
精神的永生
·
仔细观察,对比上面这两幅作品,看看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例如:构图、色彩、线条、明暗等方面)
思考:
1、画面中用了很多象征手法,请把他们一一找出。
2、镜子在此画中的作用。
名家名作欣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尼德兰文艺复兴
尼德兰 杨·凡·艾克
名家名作欣赏——《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
1、 仔细观察国王卡洛斯一家有多少个人?
2、 画家也在这幅画里,你能找到吗?
I’m here !
思考:
西班牙 戈雅
名家名作欣赏——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
1、画面以红色为底,有何
作用?
2、画家是怎样抓住人物内在瞬间复杂的精神状态的?
思考:
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在本课选择一幅感兴趣的肖像画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在小组之间交流,并完成问卷调查。
赏析实践
学生姓名 调 查 问 卷( 欣 赏 课 ) 课 题 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注:请在喜欢的作品后面的□里打“√”) 序 号 作 品 名 称 页 数 □
1 《少女肖像》 38 □
2 《达芬奇自画像》 39 □
3 《蒙娜丽莎》 39 □
4 《法国公使双人像》 40 □
5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40 □
6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 41 □
7 《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 41 □
8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42 □
9 《马拉之死》 42 □
10 《丢勒自画像》 43 □
11 《伦勃朗自画像》 43 □
12 《凡 高自画像》86年—89年 44 □
13 《朵拉 玛尔的肖像》 45 □
14 《带帽的芙劳》 45 □
我最喜欢本课的第 ____ 个作品,_____(国家),___________(画家),画的_____________(作品名)。
简要谈谈你喜欢这幅作品的理由:虽然这幅作品对人物的描绘的不是很写实,属于抽象风格,画家把少女的脖子画的很长,五官比例也不是很准确,甚至眼珠都没画,但却能够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少女忧郁的情绪。画面线条简练概括,色调统一和谐,我很喜欢这种绘画风格。( 注:可以从“构图、色彩、线条、明暗等方面来阐述” )
√
14
法国
莫迪里阿尼
《带帽的芙劳》
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对欧洲史上产生的有代表性的肖像绘画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肖像绘画正在沿着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道路前进。不管绘画形式如何改变,画家总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意图,感染观画者的心灵。而这些出现在画面中的人物则通过被人认知和了解获得了“永生”。
课堂总结
课堂拓展
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画家是:
16 世纪,德国,阿尔布雷特 丢勒
17 世纪,荷兰,伦勃朗
19~20 世纪,荷兰,凡 高(至爱梵高)
自画像之父──丢勒
浓缩的人生──伦勃朗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