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古诗词鉴赏
考点 答题格式 要求或注意
1 形象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类:形象概说(形象+身份)→结合诗句展开分析→总结形象意义(思想、情感)。或者先分析诗句,再概括形象特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类:形象特点概说→结合诗句分析。景物形象:这首诗歌描写了 的景象,构成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 的氛围,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作者(或“主人公”) 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事物形象:这首诗歌中的 具有 的特点,作者借此形象表达(或“抒发”)了 的情感(或“追求”)。 要联系文本分析,言之有据
2 炼字 第一步: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诗(词)句所呈现的景象。第三步:析作用。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有的题目不需要解释词语,有的没有运用表现手法,可以不写。
3 诗句鉴赏 一般句 第一步:释句子。解释该句在诗(词)中的含意。第二步:析手法。具体分析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三步:析作用。指出该句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考查作用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写景句 这首诗歌描写了 的景象,构成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 的氛围,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作者(或“主人公”) 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题材类别(1)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类别(2)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标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类别(3)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内容 送别诗(词)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题材类别(4)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内容 借抒发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标志 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等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夜雨寄北》(李商隐)、《黄鹤楼》(崔颢) 题材类别(5)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以边塞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内容 多以边塞战争、边察生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家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十五从军征》(佚名) 题材类别(6)山水田园诗——水光山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夫等为主要播写对象 内容 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饮酒》(陶渊明) 题材类别(7)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内容 即事(景)抒怀诗歌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标志 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是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情感 对接相关篇目:《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语言特点 口语、直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平实、质朴、自然、清新、含蓄、豪放、雄奇、悲慨、典雅、幽默、风趣
评价诗歌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注意事项;
(1)整体把握题材类别对应思想感情特点,复习要能够把各类题材的基本思想感情列举出来。
(2)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个知识点,紧扣问题的关键词,问什么答什么。
(3)借助选择题来帮助理解诗歌,按照选择题选项把诗歌内容大概了解,然后把里面的意境、情感圈画出来选择判别后作为我们答案的点,注意不能照抄选择题整句的内容,只能摘词句抄。
(4)看分归点(6分至少答3个点),根据题干判断考点题型,先概括后分析,分析必须引用原文关键词句。
(5)注意如果要着眼于整首诗一定要兼顾每一联,勿要遗漏要点。
(6)要注意情感是否有其复杂性与丰富性。
(7)诗歌鉴赏问答题最终一定回归到思想情感的表达上。
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二、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三、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四、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五、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六、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诗歌鉴赏知识点
七、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八、描写(写景)方法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视、听、触、嗅觉等、比兴。
题目类型与答题技巧
【选择题】
1、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具体陷阱点: 四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不准确、语言鉴赏不恰当、技巧指明不准确、技巧效果不恰当、情感分析不准确、观点态度不恰当
七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注: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题目类型与答题技巧
【选择题】
2、认真审读选项,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1)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 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应分析,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
(2)结合诗歌解读对照比较分析。 将选项对应到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作品的解读。(3)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 五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在判断D的时候,要联系到ABCE去理解,判断。
【主观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zhè gū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 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 (送别的歌声)。
2.人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3.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4.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主观题】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主观题】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7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过渡,详略,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