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2 13:35:00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标:
1、 理清小说情节
2、 分析杨修死因
3、 概括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概括事件要点,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难点:客观正确地评价人物形象
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
简介作者、作品、本文背景。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解释词语。
翻译句子。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刻拍案惊奇——才子杨修获死。
简介杨修家世及后人评赞,初识杨修才智。
才子杨修死了,杨修为何会死?下面进入今天的一刻拍案惊奇——才子杨修获死。杨修是怎么死的?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要求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曹操伐魏日久,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为“鸡肋”,杨修得知,教军士准备归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斩首示众。)
杨修真如曹操所说造言而乱其军心吗?
仅从“鸡肋”二字,杨修便猜中曹操心事,难怪夏侯惇称赞:“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杨修才智过人,课文对杨修的才智着墨还有很多,你发现没有。
(二)二刻拍案惊奇——杨修获死探幽。
1、杨修真知魏王肺腑吗?二刻拍案惊奇——杨修获死探幽。
2、曹操一向唯才是举,为什么却将才思敏捷的杨修杀了?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杨修的死?杨修的死是一次偶然吗?文中有一句话点明杨修的死是必然的。
3、“数犯曹操之忌”犯了几次?请按照时间顺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件事。
板书:(1)改建园门(2)分食酥饼(3)梦中杀人
(4)告发曹丕(5)教植斩吏(6)为植答教
(7)鸡肋事件
4、每一件事情之后,曹操的心态有何变化?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大怒
大怒,有杀修之心
大怒,推出斩之
师小结:可见曹、杨的矛盾是由来已久,而且逐步激化的。如果说改建园门、分食酥饼、梦中杀人是生活小事,曹操尚可忍,告发曹丕、教植斩吏、为植答教是政治事件,曹操孰不可忍。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当他们的矛盾冲突升级到顶点时,处于强势的曹操一定会采取措施解决这个矛盾,如今,曹操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名正言顺的将杨修处死了。
5、杨修真知魏王肺腑吗?不,恃才放旷,轻率大意,身处危险却浑然不知。可悲可叹。
(三)三刻拍案惊奇——杨修之死责任
1、杨修之死,责任在谁?请听三刻拍案惊奇——杨修之死责任
关于杨修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他因,你持哪一种观点呢?先亮明观点,再说理由。
2、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和人物性格密不可分的,有一句时髦的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现在我们趁热打铁,来探讨一下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3、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狂”“奸”
五、延伸牵移,思考启示
杨修这个颇有才华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懂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却是死亡。杨修之死,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面对杨修。曹操,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人皆养子望聪明,汝被聪明误一生!
人生难得糊涂!
六、课堂小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诠释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让我们聆听历史的天空,再次感受历史中那精彩的一幕!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改建园门
分食酥饼 生活小事 修“狂”
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
教植斩吏 政治事件 操“奸”
为植答教
鸡肋事件
课件21张PPT。刘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杨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杨 修 之 死罗贯中营山金华希望小学校 伍红英杨修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时间:公元219年夏 地点:阳平关外
背景:故事发生在曹、刘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庖官(  ) 夏侯惇(  ) 主簿(  ) 分食讫(  ) 谮害(  ) 绰刀( ) 麾军( ) 大簏( )Páo  dūnbù  qì  zèn   chāo读准下列字音huīlù(1)适疱官进鸡汤
(2)数犯曹操之忌
(3)人皆不晓其意
(4)丕如其意
(5)植然其言
(6)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恰巧忌讳明白按照认为……对的只就解释加线的词(1) 杨修为人侍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曹操装作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了我的近侍?”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条文来回答。杨修可以说是一个才子。出身名门望族,从高祖父到他父亲四代都任过相当于“宰相”的太尉官。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收到门下,并委以主簿要职。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后人诗赞杨修之死一刻拍案惊奇——才子杨修获死 真知……才智过人真知?二刻拍案惊奇——杨修获死探幽恃才放旷三刻拍案惊奇——杨修之死责任曹操 狡猾奸诈 老谋深算
阴险残忍  嫉贤妒能杨修 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
目中无人 卖弄聪明 警世通言——追思叹惋满腹才情无人敌,
惹得曹操心妒忌。
敢与丞相比心计,
尸首异地众人泣。 一张巧嘴,道破天机
两片薄唇,招来横祸真知!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