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4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思想
政治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同时发生的近代早期科学革命
一、文艺复兴
概念: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复”,学习和复兴希腊罗马文化(口号)
“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本质)
文艺复兴
原因:
材料一::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定居于富裕城市中的的人有不少博学多识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同时,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富给予这些人极大的帮助。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经济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文化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人才因素: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原因:
材料四: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对于黑死病的根源,但基督教徒从未放弃他们的解释:“这是对这个充满罪恶的时代的惩罚”。
材料五: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 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 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法国医生乔利亚克采取了出血疗法,为“黑死病”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医生们还总结预防措施,比如消毒通风,多吃水果。
思想因素: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文艺复兴的内涵: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与来世
主张安于现状
蒙昧和迷信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追求现世的幸福
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崇尚冒险与进取精神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批判神学,发现“人”本身
封建意识形态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
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15C 美术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
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欧洲 15C 后期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
理想和道德观念。
文艺复兴的成就
第一天:
故事第一 恰泼莱托在临终时编造了一篇忏悔,把神父骗得深信不疑,虽然他生前无恶不作,死后却被人当做圣徒,被尊为“圣恰泼莱托”。
故事第二 一个叫做亚伯拉罕的犹太人,听了好友杨诺的话,来到罗马,目睹教会的腐败生活,他回到巴黎之后,却改奉了天主教。
第二天:
故事第十 海盗帕加尼奴把法官理查的妻子劫了去,那丈夫打听到她的下落,便去恳求海盗放她回家。他答应不加留难,可是她偏不肯跟丈夫回去,后来等他一死,就跟海盗做了夫妻。
第三天:
故事第八 院长爱上农民的妻子,用一杯药酒,使他人事不省,像死去一般。他被禁锢在地窖里,醒来之后,还道自己在炼狱受罪。院长就跟他的老婆私下来往。后来那女的怀孕,才把农民放回人世,做孩子的爸爸。
——《十日谈》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最后的晚餐》《大卫》《圣母子》呆板僵硬力量之美母性的光辉冷漠无情虚伪造作真情实感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艺复兴的影响
积极方面:
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②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③其思想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其提倡了解大自然、重视观察和实验的风气以及机械的宇宙观,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兴起。
消极方面:
①仍局限于宗教内容,影响也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对人文主义的 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1、为什么文艺复兴要打着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
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
知识拓展
2、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但创作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你能谈谈他们对宗教持有的态度吗?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反对天主教会禁欲苦行,但并未放弃天主教,不反对信仰上帝,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背景:
材料一: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做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的巨大地产十分不满。……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的巨大地产十分不满。……中产阶层和国家君主的利益,导致他们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和豪华家具等巨额的可移动财富。同样让人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的税收、出售教会财产获得的资金、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
(根本原因)
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思想:文艺复兴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
材料三: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导火线:1517年,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材料二:教皇带头腐败,连续几任教皇都是通过贿赂登上宝座。当上教皇后必然要收回成本。16世纪时,买卖教会职位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各地教会的肥缺多半都是教皇亲信。教皇和高级教士过着豪华的生活,荒淫无度。教皇英诺森八世据说有8个私生子,亚历山大六世将母女二人同时收为情妇。教皇不遵守独身的规定,各地主教纷纷效尤。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修女变为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竟然在住所内开赌场。 ——任世江
社会矛盾: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宗教改革经过:
序幕:1517 年,马丁 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为什么他不用自己的钱建造圣彼得大教堂,而是要去掏穷苦基督教徒百姓的口袋呢?
——《九十五条论纲》
(1)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核心:“因信称义”(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否定教皇和教会人员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
简化宗教仪式(灵魂获救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适应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思想体系的垄断地位);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改革了教义,而且也改革了教会
宗教改革的结果
德国宗教改革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信仰得救,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改的是信仰的方式,不改的是信仰的目的。
实现得救的不同路径。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2)西欧其他国家:
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瑞士,并传布于苏格兰、荷兰等地,为尼德兰革命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尔文教宣称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泉源。
(加尔文宗)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新贵族支持下于1533年宣布,英国教会不再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他促使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以英国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将英国安立甘教立为国教。
(安立甘宗=英国国教)
路德宗新教
基督教
(诞生于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16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
天主教
(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4世纪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世纪第一次东西教会大分裂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基督教的演变和欧洲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 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2)特点:
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资产阶级、国王、农民、手工业者等)参与。
①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仍信仰上帝。
宗教改革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影响:
文化上:否定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政治上:打击教权,增强王权,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革命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成就:
研究领域 国别 人物 主要著作 成就与贡献 影响
天文学 波兰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意大利 伽利略 / 证明日心说 “近代科学之父”
物理学 英国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意义
四、启蒙运动
含义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理性主义——不依赖外界权威,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材料一: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材料三: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背景
经济基础:17、18世纪资本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霍布斯
洛克(英)
(1)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
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人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利。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利,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着的力量。 ——孟德斯鸠
(2)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约平衡、
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3)卢梭: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
人民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受特权。
统治者的权力来自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卢梭
德国文学家歌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4)英国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马克思:“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研
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5)德国康德(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自由即自律。 ——康德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旗手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以他的批判性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完成古典法哲学向现代法哲学转变和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
阶段 国家 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17世纪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建立契约国家,主张君主专制 突破了天主教的君权神授
洛克 驳斥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分权 为英国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
18世纪 (鼎盛) 法国 伏尔泰 批判专制、教会,提倡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19世纪 (扩展) 英国 亚当 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的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
德国 康德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影 响
材料一:“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
—— (美)托马斯·潘恩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法)《人权宣言》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
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的精神武器。
材料三: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主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 药、投宝方而生乎 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请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邹容《革命军》1903年
马丁 路徳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下面能够体现马丁 路德这一宗教思想的是( )
A.因行称义 B.神权高于教权 C.人权至上 D.信仰得救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2019·全国Ⅱ卷·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D
D
B
人文精神内涵的丰富和演变
复兴 文艺复兴
发展 宗教改革
成熟 启蒙运动
探究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神学(思想)。
探究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神学和封建教会(组织)。
探究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政治制度的高度。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肯定人的欲望,张扬人性 信仰自由,反对教会权威 用人的能力认识世界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资
本
主
义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