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对秦国进行细致观察后,荀子赞扬秦国国民的淳朴畏法,百吏的恭俭忠信,士大夫的明通而公,朝廷的行政效率,他将秦治视为古代理想政治一般的典范。同时他也发现了秦治的根本问题在于“无儒”。由此可知,荀子
A.维护了儒学的尊严 B.注意吸收法家思想精华
C.推崇礼法结合治国 D.肯定秦朝专制主义制度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晋书》
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认“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晋书》
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 《晋书》
A.禅让制度之辨析 B.炎黄部落之考证
C.刘氏政权之沿革 D.华夏认同之演进
3.784年,唐德宗削藩失败后痛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宣布李希烈、田悦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这主要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弊端突显 B.安史之乱发生的必然性
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威胁 D.唐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
4.北宋的张载提出了“民胞与物”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一份职责和道德义务。据此可知张载
A.强调深究学术,经世致用 B.主张穷理格物,探究新知
C.强化伦理道德,维护统治 D.倡导爱人爱物,和谐相处
5.明清时期,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且值得信赖的人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乡等)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些筹资方式
A.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B.促使股份制企业出现
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D.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6. 1853年春,法国驻中国领事在给法国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A.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B.英法联军侵略破坏
C.国内政治形势变动 D.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7.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桀,武王灭商纣,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
A.反专制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B.高举民主大旗批判传统文化
C.提倡文学革命力推白话文 D.强调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8.图1为刊登于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的一幅漫画《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这幅作品
图1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 B.表达了国人重建民主政体的愿望
C.暴露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面目 D.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9.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这一做法
A.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C.加剧了国共两党间的矛盾 D.扭转了内战的战局
10.1950年3月,人民政府颁布了《关干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使国家收入中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以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这一决定
A.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 B.为“一五”计划注入了充裕资金
C.大大加快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D.为发动土地改革提供了财政基础
11.图2为新中国成立后某领域发展情况统计曲线图,曲线图所反映的主题应是
A.建交国家数量 B.科技成果数量
C.高校在校人数 D.全国粮食产量
12.雅典的宗教崇拜活动不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祭司主持,而是由城邦任命官员直接主持,负责祭神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多是从公民中抽签选举出来的,任期仅限一年。由此可知雅典城邦
A.民主政治与神权相结合 B.宗教活动向全体居民开放
C.宗教活动体现民主原则 D.宗教崇拜根植于民主政治
13.1525年,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安格亚拉将哥伦布等航海家介绍新大陆的来信汇集成《新大陆30年》,此书出版后很快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出版了数十版,连教皇立奥十世的案头也放着这本书,他常讲给自己的亲属和同行听。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人文主义传播 B.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C.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D.加强了文明交流互鉴
14.1834年,法国一部文学作品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来自外省的本分子弟,在目睹了当时巴黎的社会真相后,终于决定抛弃自己的良心,循用金钱逻辑与巴黎——这个“世纪怪物”——来斗一斗。由此可推知,该文学作品
A.重视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 B.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C.鼓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D.强调揭露现实社会的罪恶
15.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客籍法》《惩治叛乱法》等四项法令,授权政府可以逮捕任何威胁或反对联邦政府的外侨和美国公民。美国国会此举旨在
A.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B.改变权力制衡的机制
C.扩大联邦政府的行政权 D.限制外来移民的迁入
16.图3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图3
A.国家统一推动了工业化 B.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平衡
C.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有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序号 名称 表述
① 世官制 主要实行于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该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
③ 九品中正制 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该制度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依据,为士族政治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利于中央集权。
④
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表述。(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10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人物事迹编录
人物 主要事迹
李鸿章 (1823—1901) 晚清名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等30多家近代企业,因政府财政拮据,商股难招。积极主张引进外资、借债兴利。并提出了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一切由我自主,洋人毋得过问;只向洋人借款,不准洋人附股;借债所收之利陆续分还,不失国家主权。
张謇 (1853—1926) 清末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创办实业,担任实业部总长、农商总长等职期间,明确提出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主张。提出了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利用外资的形式,设想“国际经济互助"这一形式,不断地挣扎于抵制外资与利用外资的旋涡中。
邓小平 (1904—199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注重以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强调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吸收外国技术的必要性,主张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战略上大胆利用外资、战术上谨慎利用外资的原则。在利用外资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手抓改革开放、抓物质文明,一手抓法制建设、抓精神文明。
——摘编自郑春奎《试论李鸿章的求富思想》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但日伪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根据地政府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摘编自岳谦厚、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背景。(6分)2021-2022学年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D A C A B B A B C B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②察举制。(1分)开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
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该制度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有一定的进步性。(3 分)
④科举制。(1分)创立于隋代,唐宋得到完善;是一种利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
度;该制度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分)
18、
(1)特点:历史悠久;以民为本;理念多元,内涵丰富(儒法道结合);在继承中发展(适
时调整);利用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强调大一统。(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形成较为系统国家治理理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
和整体意识;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2)理念:崇尚科学理性;强调分权制衡;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
公民教育。 (4分,任答两点即可)
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不断解放;
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
参考示例
论题:利用外资要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民族富强。(2 分)
论证: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张謇明确提出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主张,积
极投身于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一战后帝国
主义卷土重来,民族企业重受排挤和打压,其“实业救国梦”破灭;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注重以多种方式利用外资、积极吸收外国技术发
展经济,同时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法制建设,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蚀。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
不断提升。(8 分)
综上所述,利用外资发展经济要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才能独立自主,才能实现民族
富强。(2 分)
其他参考论题:
论题 1:洋务运动没能使清王朝走向自强。
论题 2:国家独立,是实业兴国的根本保证。
论题 3: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20、
(1)内容:创新生产模式;奖励技术创新;多种方式提高生产积极性。(6分)
(2)背景:日本的全面侵华,进行经济封锁和破坏;根据地军民的现实需要;手工业发展
面临的困境。(6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