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历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历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7 10: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本课内容上承十一届三站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从农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逐步验证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 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 这节课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
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国企改革的情况, 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培养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 城市变化的描述,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
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培
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家庭联产联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任务二:通过本课的学习,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了解国企改革的情况, 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资源与建议
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搜集有关资料。
建议:
教法: 主题教学法、 讲述法、 问题情境法、 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 社会调查、 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点拨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课件素材—小岗村的改革
视频播放后,教师导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 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那么中华民族站起来指哪一事件? 又是哪一事件使人民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改革开放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包含哪些事情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设计意图】 由视频直接导入, 再加上教师导言渲染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二、出示题目及目标(见上)
三、讲授新课
一、脱贫的农民——农村创新奔小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阅读材料一、二,说出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是什么政策造成的?
(1)展示材料:
(2)讨论后,分析归纳:
①现象: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②政策:人民公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开始及目的
提示:
①背景: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②“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③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阅读材料三、四,说出最终什么土地政策改变了农村的这种状况?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讨论后,归纳: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包干到户)。
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等。
4.教师续提问: 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结果怎样?如何推广的?你觉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
(2)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
5教师继续提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小组合作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主要有哪些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成果:
(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所有,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土地所有属于国家和集体,农民仅仅拥有权和使用权。
(2)经管理形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以农民个体力两进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任制下的土地则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流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发展结果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力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7.小组合作探究: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提示:
二、 进击的工人——企业转型增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多媒体展示材料,阅读后小组进行探究。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 九点钟走人, 十点钟时, 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材料二: 1956 年夏天, 上海天气很热, 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 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 结果经过 11 个部门的层层审批, 等申请报告批下来, 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 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 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 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 品种、 样式等, 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 产品销售、 新产品开发、 人员安排、 职工工资、 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 干与不干一个样, 每月 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政府管得太多; 企业没有自主权; 工人没有积极性。 政企不分, 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 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如何展开的?
提示: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三)教师讲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提示: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教师接着提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如何意义?
提示: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四).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
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五).思考:结合教材40页材料研读,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什么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三、制度的革新——开创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教师提问:政策如何推广的?
提示: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力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増强。
【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开始富裕起来; 城市国有企业焕
发了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还要靠在座的诸位, 希望你们要努力学习, 为新中国的发展添砖添瓦。
【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采用要点式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 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 具有系统性、 概括性特点、 利于学生掌握记忆, 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21 年安徽) 1984 年, 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 第二个月 就实现利润 21 万多元, 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 第一年承包期满, 完成利润 140 万元, 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 这说明( )(指向任务一)
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 B
2.(2021 年甘肃天水) 我国粮食总产量从 1978 年的 6595 亿斤, 增至 2013 年的 60194 万吨。 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的奇迹。 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指向任务一)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C.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3.(2021 年江苏南京) 1987 年, “国营工业企业中, 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 68%; 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 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 82%。 ” 材料体现的是( )(指向任务一)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 “大跃进” 高潮的掀起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答案】 D
4.(2021 年江苏苏州) 1955 年 11 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 1993 年 2 月 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指向任务一)
A.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 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答案】 C
5.(2021 年四川遂宁)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 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 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 实行“包产到户” 。 这一做法( )(指向任务一)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B. 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答案】 C
6.(2021 年四川德阳)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 1957~1978 年间的 2. 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 9%。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指向任务一)
A.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C.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D.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 D
7.(2021 年四川广安) 1978 年 5 月 7 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 决定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 此后, 又恢复了稿费制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 )(指向任务一)
A.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对突破固有体制进行了尝试
C. 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答案】 B
8.(2020 年山东德州) 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 但 1984 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 “欢迎我的是 53 份请假报告, 上班八点钟来, 九点钟走人, 十点钟时, 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指向任务一)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承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答案】 A
9.( 2020 年四川广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指向任务二)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 C
10.(2021 年广西梧州) 如图是 1993-200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指向任务二)
A.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 D
史料分析题 (指向任务一、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_____, 从此,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部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 安徽凤阳 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 1978 年,小岗村生产队 18 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土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他们艰苦的干了一年,就翻了身,打心里乐开了花。
——部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1992 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 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 解说词
(1) 请将材料一中空格处补充完整。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小岗村发生可喜变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乐山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4)材料四中的“伟大创举” 是指什么?
【答案】
(1) 补充: 农民土地所有制。
(2) 措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 内容: 增强企业活力,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变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作用: 调动了企业、 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活动。 通过改革, 促进了乐山经济迅速发展。 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具有探索意义和借鉴价值。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学完本课,你收获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悟 你还有什么困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