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6 18:02: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13《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是做事还是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是做事还是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玩游戏——摘杨桃,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 思考:“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样子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请用“——”和“~~~~”画出文中的句子。
2.学习课文第2部分(第2至第17自然段)。
(1)班里几个同学为什么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2) “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 (老师没有直接认定“我”画错了,而是通过”看了看、坐下来、审视”等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杨桃,这与同学们嘲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他是一位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好老师。)
(3)“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目的是什么?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 “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4)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同学”而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5)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6)学习第17自然段,思考:
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思考: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老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7))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3、课文小结。
课文最后,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三、扩展延伸
读一读古诗《题西林壁》,感悟其中的寓意。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四、板书设计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画杨桃 同学们——哈哈大笑、嘻嘻笑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老师——不要忙着发笑,看看人家看的角度 相信自己 遵循规律
总结经验——老师的教诲——终身难忘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画杨桃
语文部编版 二年级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是做事还是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复习导入
一起来摘杨桃啦!
图画 老师 讲桌 座位
教室 哈哈大笑 五角星
然后 画纸 神情 角度
下面的词语,你还会读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 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
研读课文
“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样子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请用“——”和“~~~~”画出文中的句子。
1
2
3
4
5
6
7
9
12
13
14
15
16
17
18
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 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
研读课文
点明“我”所坐的位置。这是“我”看到的杨桃样子与他人不同的原因。
这是“我”看到的杨桃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2
研读课文
班里几个同学为什么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5
6
“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
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从他 “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10
11
12
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
严肃
老师态度为什么会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同学”而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17
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读一读“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因为老师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多角度看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
课文最后,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扩展延伸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一读,感悟其中的寓意。
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板书设计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画杨桃 同学们——哈哈大笑、嘻嘻笑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老师——不要忙着发笑,看看 人家看的角度 相信自己 遵循规律
总结经验——老师的教诲——终身难忘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