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欧洲:
亚洲: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考考你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内容标准】知识与能力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4.通过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课文,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结合课本第60页的材料阅读,思考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3.通过讨论,评价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4.通过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内容,掌握改革类内容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取得一定成功的经验,了解改革要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科学论证,稳步前进。
波兰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
共和国罗马尼亚
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
人民共和国“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
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
赫鲁晓夫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改革 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因为当时农业的生产水平不能满
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结合课本第60页的材料,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农业改革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措施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玉米运动政治改革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措施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想一想:砸毁斯大林铜像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但未能找到问题
的真正根源,最终重
蹈覆辙。进步意义: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赫鲁晓夫改革经济上:提高农业经营投资,但不顾客观条件,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机制。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外交上: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却粗暴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探究交流
材料一: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 (1953年9月7日)《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
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50年代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的国有化,摧毁了旧制度。
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东欧各国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
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难以突破。
首都:布达佩斯 典型代表:匈牙利改革历时三周的动乱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
二十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
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卡达尔 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2)政治上—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改革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成效1. 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2. 经济稳步发展。
3. 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材料三:1964年10月12日,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议程只有一项,撤去赫鲁晓大的一切职务,下面节选的是大会报告对赫鲁晓大的几项指责:
(一)他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的工作,由于他犯下的重大错误而受到严重损害。他经常做出仓促草率、考虑不周的决定,鼓励任意扩大行政管理机构,致使等级层次繁多。在前二三年时间里,他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并且开始滥用权力。
(二)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赫鲁晓夫依赖报刊广播的谄媚奉承来维持个人的妄自尊大。
(三)赫鲁晓大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 ——罗?亚?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传》 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 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他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原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忽视市场的作用,用行政指标进行生产,集中分配,资源配置效率低,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经济结构失衡。只是在原体制上小修小补。 除苏联和匈牙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东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改革大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而引起了政治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请你说一说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
A、发展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反对个人崇拜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匈牙利
C、苏联 D、南斯拉夫CB军事政治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 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AD5、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有: ①实行粮食税 ②削减粮食税 ③提倡种植玉米 ④实行余粮收集制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卡达尔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7、下列关于匈牙利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是苏联式的体制
②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④注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