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检测试卷(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正确,请将所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栏内。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cnjy.com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2.6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建设的投资和财政补贴累计500亿元,60多年来,雪域高原的生产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西藏的变迁2·1·c·n·j·y
①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②展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反映了我国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4.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2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www.21-cn-jy.com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主权归属的变化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前提是必须坚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个中国原则 D.改革开放原则
6.“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www-2-1-cnjy-com
①扩大军队规模 ②增加军队数量 ③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 ④走科技强军之路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坚决不干涉美国、苏联的内政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国、美国与苏联应该和平共处
8.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敌视的政策
C.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说明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利益完全一致
9.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消失了48小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我要在巴基斯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的一个山中避暑地休整一下,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是北京。在华盛顿,只有总统和我的首席助手亚历山大·黑格知道我真正的使命。”这里“真正的使命”指的是
A.就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与中国进行谈判 B.表达了总统访华意愿,改善中美关系
C.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开展乒乓外交 D.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对抗关系
10.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来源:21cnj*y.co*m】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1.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该通讯社报道的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C.导弹试验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2.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版权所有:21教育】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C.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D.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0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 ( http: / / www.21cnjy.com )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 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非会议召开的国际形势。 (6分)
材料二 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矛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为破坏亚非会议而采取的手段。(4分)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21·cn·jy·com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6分)21*cnjy*com
1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0年9月30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周恩来总理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21教育网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1972年,尼克松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材料三 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給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虽然在严格意义上是苏联的盟国,但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北京也在寻求回旋空间。2-1-c-n-j-y
——据基辛格《论中国》
(1)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一中“严正警告”发表的历史背景。(4分)
(2)材料二的两则材料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检测试卷(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B 2.D 3.B 4.D 5.C 6.C 7.C 8.A 9.B 10.B 11.A 12.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0分,共26分。
13.(1)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2分)面临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2分)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宣传机器竭力贬低会议价值,营造会议失败氛围;大肆宣传通过“经济援助”诱或拉拢一些国家搞破坏。(4分)21·世纪*教育网
(3)求同存异;(2分)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4分)
14.(1)背景: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4分)
(2)由敌对到走向缓和(或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3)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