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授课主题:让论说更辩证
适用对象:高中三年级
所属学科:语 文
起承转合结构:
起:开门见山,提出话题。
承:承接话题或者论点,进一步分析问题。
转:在“承”的基础上,对问题进一步分析。转有两种方式,承与转之间是递进的
关系的叫递转,承与转之间是转折的关系的叫反转。
合:综合以上分析,进行总结,回扣话题。
专项导语
专项导语
专项导语
……为什么许多年轻人普遍回避灾难?在事关民族和个人的危机面前会如此冷漠?(起)
当然,从心理学角度很好解释,人在恐惧时会本能地逃避,就像当人在电影院里,看到恐怖镜头时会本能地用手捂住眼睛。不看,不想,不参与,以此形成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来克服内心巨大的恐惧感、不安感或负疚感。我相信一定有这个因素。(承)
但是,除了心理自我保护机制以外,还有没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呢?我不相信他们内心是没有想法的,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他们习惯于接受一个标准答案,失去了思考能力和向公众表达的能力。(转)
朋友圈和微信群也是一个公众场合,许多人因为长久地不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就退化了。也许他们并不是真的冷漠,只是当他们需要展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和情感时,他们的头脑是被掏空的,无从表达。……
《疫情背后,这个时代深入骨髓的虚无主义》
专项导语
专项导语
递转例文
“少管闲事”致无人幸存 (2018.11.04 李蓬国)
①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浮出水面:一乘客因为坐过站而与驾驶员发生争执互殴,导致悲剧发生。一个人错过一个站,害得一车人丧生,这个教训太惨痛了!
②网友们普遍认为,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动手乘客与驾驶员都太冲动了,戾气很重,公德心太弱,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更是近乎无。我以为,比冲动更可怕的是集体的沉默,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么,沉默便是“魔王”。
③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此次事故印证了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那位错过站的乘客与司机动手仅几秒钟,车就坠入长江,其他乘客可能还来不及反应,更谈不上阻拦他们打架了。可是,在动手之前,两人已经争吵了五分钟,也没有其他乘客出面劝阻。毫无疑问,大家都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看热闹,奉行的是“沉默是金”“少管闲事”的人生哲学。
范文典例
反转例文
④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可以视之为“国民性”了。而此次公交车坠江事件,反映出这种“国民性”越走越远了。所谓“少管闲事”,应该是针对与自己无关的事而言的。可是,乘客与正在驾驶的司机发生争吵,持续时间达五分钟,火药味越来越浓,而车上其他所有乘客,居然无动于衷,这就不只是“少管闲事”而已。因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掌握在司机手中,所以,司机与他人发生争执,必然影响驾驶,危及每个人的安全,这对车上所有乘客而言都绝对不是什么“闲事”,而是自己生死攸关的“分内事”。可是,仍然没有人愿意为自己的安全挺身而出。这种“事虽关己高高挂起”的无动于衷、“置身度外”的集体沉默,才是导致“集体沉没”的根源。
范文典例
反转例文
⑤其实,乘客与公交车司机争吵、打架早已不是新闻,因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也有。至于乘客太多太挤,有人不小心碰到司机,影响驾驶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这种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只要用脚趾头思考,就能想到必须安装隔离门,避免乘客直接接触司机。
⑥目前,虽然已有个别城市的公交车安装了隔离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地方的公交车仍然没有安装。此次事件能否倒逼全国所有公交车安装隔离门,也是未知数。说到底,各地有关部门这种“不死人不重视”的态度,背后仍然是“事虽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总之,冲动是魔鬼,沉默是魔王。如果“沉默是金”的冷漠不改,那么,类似的悲剧还会不断上演。
范文典例
反转例文
文章①段“起”,提出话题,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②段先“承”:承接话题,指出大家的普遍看法,即认为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动手乘客与驾驶员都太冲动了”。然后“转”:“我以为,比冲动更可怕的是集体的沉默,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么,沉默便是‘魔王’。”这里是一个反转。把事故的根本原因由“冲动”转为“沉默”。车上的乘客的身份也发生了反转,他们由无辜的受害者,变成了事故的责任者。然后文章③④⑤段对“沉默便是‘魔王’”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⑥段“合”:进行总结,回扣话题。“总之,冲动是魔鬼,沉默是魔王。如果‘沉默是金’的冷漠不改,那么,类似的悲剧还会不断上演。”
“承”是“转”的铺垫和伏笔,“转”是体现说理辩证性的关键。
范文典例
范文分析
“内卷”现象为何会越来越严重
当今社会,“内卷”缘何大行其道。(起)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原因是,当看到别人在努力时,自己也会拼命去努力,进而争夺一些有限的机会,由此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后果。诚然,当自己在放松玩乐时,看到教室一隅有个同学在认真学习,顿时负罪感与无形的压力油然而生。这促使我们也放弃休息,加入到了学习的队伍。这种现象在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愈演愈烈,因而,大家都“卷”了起来。(承)
但与其说被迫努力是“内卷”的主要原因,不如说是自己有着一颗追求更好,希望自己能更优秀的心。(转)
……
虽然我们大家都在喊“别‘卷’了,停停吧!”。但又有谁真的能停下来呢?内卷的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上进心和对光明的期待,哪怕伤痕累累。(合)
范文典例
注意问题
全面看待问题,行文强调主次。
运用发展的眼光,说理由静到动。
具体分析问题,论述联系背景。
学生习作
承转思维
全面看待问题,行文强调主次:
为什么我们写不出作文
一篇作文,从600字到800字,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听到这个词就唯恐避之不及。可相比其他作业,我们为什么如此讨厌它?(起)
有人说,作文本身就足够令人讨厌。一篇作文,要写800字,一道数学题最多几个字母和数字,作文从字数上就碾压其他所有作业。可如果仅仅是写800字,对于“舞文弄墨”十几年的我们也不算什么难事。主要是还要确定立意,构思结构。这个过程必须极其小心,稍有偏离题意,就被残忍地定为第四、五档。不仅如此,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偏离主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在冰面上恐惧的心情让人不适。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其评价标准的捉摸不定。明明写作时写得非常感动,眼泪都止不住得掉,可满心期待到揭晓成绩时,却比同桌落后一大截。也许从那时开始,对写作文的欲望就逐渐减退,留下的就只有不情愿和将就。作文这种题目的“独特性”,是学生们讨厌写,写不出的显然原因。(承)
学生习作
承转思维
可深入谷地,我们却看到另一番风景。(转)我在写这篇作文时思如泉涌,没一会儿就写了这么多,为什么?因为我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我是写作的受害者,我有话可说,有苦可诉。相应的,学生们在面对题目时写不出,根本原因不在题目,而在学生们没有相关经历过或根本没有思考这些内容的能力。……
在这里我并不想讨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孰优孰劣,我只想强调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有感知,面对寥寥几行作文题时才不至于冥思苦想,半字难吐。也只有真正有体会、有思考而写出的作文,才会是有感情的、有深度的、也是最有意义的!
(合)
写不出作文的原因:1.题目本身的“独特性”。(外因)次要原因
2.学生“阅历”的有限性。(内因)主要原因
学生习作
承转思维
递转
量力而行显人生智慧
①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魄,有“采菊东篱下”的淡泊,有“抟扶摇而九万里”的壮志,也有“上下而求索”的坚韧。我认为,在立志之前,应当评估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方能在付诸实践时义无反顾,彰显人生智慧。
②“夸父逐日,道渴而死”。陶渊明认为他志向宏伟,敢于与日竞走;巴金认为他为了理想,甘于奉献,值得被铭记。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实现不切实际的志向而一生追逐,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郁郁寡欢,抱憾终身。私以为,夸父逐日固然体现出其勇气和毅力,然而我们也应当思考,夸父若能量力而行,也许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功。是故,量力而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固然不错,朝着更优秀的自己努力也是人之常情。生活中总有人用鲲鹏展翅九万里来自我激励。志存高远,精益求精,进取不停,奋斗不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这种精神值得称赞。但也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往往会导致盲目和蛮干。 在现实生活中,过分追求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在人生的大海上迷失了自我。可谓是成也“追求”,败也“追求”。如此看来,量力而行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感悟和实践。
④不论何时,对自己的能力都应当有理性客观的估量。不应自我膨胀。对自我拥有精准客观的把握,才能在付诸实践时发挥最佳。曾经一位参加攀登珠峰活动的登山者,因体力不支而中途放弃。人们都替他感到惋惜。而他却满意地说:“不,我最清楚我自己能够攀登的高度在哪里,我一点也不感到遗憾。”他给予自己客观的心理预期,既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在超越预期后重新认识自己,何尝不比一生“志存高远”却屡屡受挫更显意义非凡呢。
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
⑤“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记着盆里的”,形象地刻画出多数人“不安于室”的现状。为了豪华消费透支信用卡,最终导致因踮起脚“够”美好生活而狼狈不堪。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学会量力而行地生活。
⑥为鲲鹏,志存高远怒而飞,不到南冥非好汉;为学鸠,审时度势控于地,量力而行是豪杰。
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
文章观点鲜明,分析也比较辩证。作文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并结合当下,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但是考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想法,没章法,因而表现为作文思路不清,结构混乱。
①提出观点,认为立志当量力而行。②③反复承转,思维重叠,论说混乱。②段先承,“夸父逐日,道渴而死”,“陶渊明认为他志向宏伟,敢于与日竞走;巴金认为他为了理想,甘于奉献,值得被铭记”,然后转“私以为,夸父逐日固然体现出其勇气和毅力,然而我们也应当思考,夸父若能量力而行,也许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功。是故,量力而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③段同样先承“追求卓越固然不错,朝着更优秀的自己努力也是人之常情”,后转“在现实生活中,过分追求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在人生的大海上迷失了自我……如此看来,量力而行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感悟和实践。”另外,⑤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联系现实还不够具体。
问题剖析
问题剖析
智慧人生,量力而行
①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志存高远,全力以赴一直都是被积极提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先人,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魄;有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坚韧;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笃定。而我认为,在确定人生追求的时候,应当评估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如此方能在实践时措置裕如,彰显人生智慧。
②“夸父逐日,道渴而死”。陶渊明认为他志向宏伟,敢于与日竞走;巴金认为他为了理想,甘于奉献,应该被铭记。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喜欢用鲲鹏展翅九万里来自我激励,志存高远,奋斗不止。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也是当代盛行的勉励。这种精神当然有值得称赞之处,但在现实生活中,超出个人能力的人生追求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使人在人生的大海上迷失了自我。如果人们为了实现不切实际的“志向”而一生追逐,最后必终将以失败告终。可谓是成
升格作文
病文升格
也“追求”,败也“追求”。夸父逐日固然体现出其非凡的勇气与毅力,然而我们也应当思考,夸父若能量力而行,或许人生就不会以“道渴而死”来收场。因此,量力而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③不论何时,人们对自己的能力都应当有客观理性的估量,不应盲目膨胀。对自我拥有精准客观的认知,才能在实践追求的时候进退自如,掌控人生。曾经有一位参加攀登珠峰活动的登山者,因体力不支而中途放弃。人们都替他感到惋惜,而他却满意地说:“不,我最清楚我自己能够攀登的高度在哪里,今日的成绩,我一点也不感到遗憾。”一个人给予自己客观的心理预期,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又可以进一步在超越预期后重新认识自己,何尝不比一生“志存高远”却屡屡受挫,更显意义非凡呢。
④当今的中国,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叫“新穷人”,指的是受过高等教育,外表光鲜亮丽,努力跻身豪华消费群体,而成为“月光族”甚至“星光族”的人。他们永远“不安现状”,追求踮起脚“够”美好的人生,最终却往往难扛重负,狼狈
升格作文
病文升格
不堪。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泡沫、处处膨胀的社会,我们更需脚踏实地,学会量力而行地生活。
⑤为鲲鹏,志存高远怒而飞,不到南冥非好汉;为学鸠,审时度势控于地,量力而行亦豪杰。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们而言,量力而行,就是一种英雄主义,是走向人生幸福的明智之举。
升格作文
升格作文
升格作文将原文②③两段的内容进行整合,用对“夸父逐日,道渴而死”的评价进行承转,并进一步增加了⑤段的内容,使问题分析更为具体。升格以后文章的行文如下:
①段“起”,段提出问题。在确定人生追求的问题上,我们该持有怎样的态度?②段先用他人对“夸父逐日,道渴而死”的积极评价进行“承”接,指出“志存高远”的正面意义。然后进行反“转”,提出“夸父若能量力而行,或许人生就不会以‘道渴而死’来收场”。③举例分析,论证“对自我拥有精准客观的认知,才能在实践追求的时候进退自如,掌控人生。”④段联系当下“新穷人”的现实生活,具体分析“量而行”的社会意义。⑤段“合”,回扣话题,指出“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们而言,量力而行,就是一种英雄主义,是走向人生幸福的智慧之举。
起承转合,说理辩证
病文升格
升格分析
文章采用承转式结构可以让说理更辩证。“转”有两种方式,“承”与“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的叫递转,“承”与“转”之间是转折的关系的叫反转。在具体行文的时候,“承”是“转”的铺垫和伏笔,“转”是体现说理辩证性的关键。“承转”的思维,是行文强调主次,全面看待问题;是说理由静态观察到预判变化,运用发展的眼光;是论述联系写作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承转式结构可以给有想法,没章法的同学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专项小结
专项小结
“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专业 ”“留守家庭应该选毕业后能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遭到了网友的质疑。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 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考古专家樊锦诗如此诠释自己的幸福观。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字数在 800字左右。
③不得抄袭、套作。
专项小结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