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装相升格: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装相升格: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00: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授课主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适用对象:高中三年级
所属学科:语 文
受新冠疫情影响,人类被禁止外出。随着人类停下脚步,自然界开始发生神奇的改变,空气更清新,水质更干净,动物们开始以我们几十年未曾见过的规模繁衍生息!……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实验。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人类与自然应保持怎样的相处状态?要回答这些问题,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曾经,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和笑语,而且还给他们以真善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但在现在许多孩子们的口中,却不时蹦出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儿歌”,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等。
(节选自《京华时报》)
思考:“灰色儿歌”为何大行其道?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透过“灰色儿歌”,可能会看到大众文化的无聊与庸俗,还折射出教育力量的式微。
专项导语: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路径,也是把握世界的基本方法。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我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的整体的感性认识。
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认识的开始,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而又深刻的认识,需要透过现象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本质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住本质,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真相”。
在考场作文题目中,有时会出现“现象类”材料。针对“现象类”材料如何审题立意,又如何展开议论?如果仅仅停留于现象本身,就事论事,在平面上滑行,这样的文章很显然就难写得深刻。它需要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住关键,方见得独到而深刻。
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东京奥运会上,媒体记者采访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其中不少运动员表示:以前训练非常辛苦,很多次想放弃;今天拿到奖牌后,想象过去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有网友评论: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的付出也值得尊重。
对于这两种看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分析:
东京奥运会上,媒体记者采访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其中不少运动员表示:以前训练非常辛苦,很多次想放弃;今天拿到奖牌后,想象过去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有网友评论: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的付出也值得尊重。
现象:
辛苦训练没得奖牌,付出值得
辛苦训练获得奖牌,付出值得
本质:态度、精神、价值等
现象:
奥运赛场
本质:人生赛场
考场作文: 尊重一切付出
(1)如今东京奥运会已经闭幕,但运动场上每位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仍深深印在脑海,不论他们有没有拿到金牌,他们都是国家挑选出来的人才,他们都付出了努力,他们都值得我们尊重。
(2)我们能看见的是他们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展示,看不见的是为了这届奥运会他们在训练场上付出的努力。他们背后付出的我们看不见,也无法想象。我们没理由不去尊重任何一个运动员。本次比赛中国女排没有夺冠,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她们的配合,失败后的互相鼓励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女排所具有的精神——团结合作,永不放弃。他们没有夺冠,不是有因为训练不够,不是因为他们不强,而是因为对手也很厉害。所以夺不夺得金牌,并不是评判一个人、一支队伍强不强、值不值得尊重的尺度,它只代表着这场比赛中你的排名,或者是你人生经历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回忆。我们更不应该因为他们没得金牌而去谴责他们。
考场作文: 尊重一切付出
(3)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都值得尊重。就像阿富汗的选手,他们来参加奥运会没有拿到金牌,同样值得尊重。运动员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的经济实力等。有一些小国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提供不了好的训练条件。这些运动员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训练,直到最后纵使没有成绩,他付出了便就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每个运动员敢站在运动场上,这本身便是勇气,我们都应尊重。
(4)不值得我们尊重的应该是那些公然置规则于不顾,违反规则,胜之不武的人。无论是运动员抑或是裁判,不应该要公平竞争吗?通过作弊而取得的成绩才不会让人信服,拿着也不心安理得。
(5)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努力。
(6)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值得尊重,没有获得的运动员同样也值得我们尊重!
病文问诊: 尊重一切付出
(“一切”太绝对)
(1)如今东京奥运会已经闭幕,但运动场上每位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仍深深印在脑海,不论他们有没有拿到奖牌,他们都是国家挑选出来的人才,他们都付出了努力,他们都值得我们尊重。
(“他们都付出了”“值得我们尊重”,从表面上看,抓住了关键词。但材料中“一正一反”内容没有抓准。“有”与“没有”获得奖牌最后都获得尊重的深层原因没有点明。他们都付出了,每一个人的付出都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这种精神力量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训练团队,还有的来自整个国家。针对“现象”类材料,首先要抓准现象,并做出归类,分析出共性,再形成结论。)
病文问诊: 尊重一切付出
(2)我们能看见的是他们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展示,看不见的是为了这届奥运会他们在训练场上付出的努力。他们背后付出的我们看不见,也无法想象。我们没理由不去尊重任何一个运动员。本次比赛中国女排没有夺冠,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她们的配合,失败后的互相鼓励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女排所具有的精神——团结合作,永不放弃。他们没有夺冠,不是有因为训练不够,不是因为他们不强,而是因为对手也很厉害。所以夺不夺得金牌,并不是评判一个人、一支队伍强不强、值不值得尊重的尺度,它只代表着这场比赛中你的排名,或者是你人生经历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回忆。我们更不应该因为他们没得金牌而去谴责他们。
(本段以中国女排为例,来说明没有夺冠仍受人尊重的道理,因为在女排身上一直保持团队合作、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是女排精神挖掘不够,若能联系过去进行分析就更深入,避免就事论事。从考场作文的角度来看,段首最好用领起的句子来表达看法,或者形成一个分论点。)
病文问诊: 尊重一切付出
(3)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都值得尊重。就像阿富汗的选手,他们来参加奥运会没有拿到金牌,同样值得尊重。运动员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的经济实力等。有一些小国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提供不了好的训练条件。这些运动员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训练,直到最后纵使没有成绩,他付出了便就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每个运动员敢站在运动场上,这本身便是勇气,我们都应尊重。
(这一段从我国运动员说开去,联想到其他各国运动员,进一步分析付出了就值得尊重,能由此及彼,但也只是面上的拓展,没有做纵深分析。涉及到“参与的勇气”,只可惜没有继续生发开去,议论浅尝辄止。问题还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现象上。可以在开头加上撑起整个段落的核心句。比如,“一个人被尊重,在于他有被尊重的理由”,自然就能打开话匣子。 )
病文问诊: 尊重一切付出
(4)不值得我们尊重的应该是那些公然置规则于不顾,违反规则,胜之不武的人。无论是运动员抑或是裁判,不应该要公平竞争吗?通过作弊而取得的成绩才不会让人信服,拿着也不心安理得。
(这一段是反面阐释。上文分析了哪些值得尊重,这一段就水到渠成分析哪些不值得尊重。“付出”与“未付出”,“尊重”与“不尊重”,它们都是相对的。运动赛场如此,生活赛场也可能如此。所以,从这个材料出发,要能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性认识)
(5)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努力。
(6)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值得尊重,没有获得的运动员同样也值得我们尊重!
(文章收尾还停留在运动会本身,很明显思维始终没有打开。没有往深里开掘,从现象不能到原因,也就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
总评:这篇考场作文 的代表性特征就是不能透过现象深入分析原因,难以触及事物本质。全篇虽然紧扣材料展开分析,针对奥运会就事论事,但是基本上没有跳出事件本身去深入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反映出考生思维浅表、狭窄的一面。不能往深处再说一层,文章只能处于中等水平。
作文升格: 论成败,视精神所在
(1)东京奥运会期间,每一枚奖牌的获得都备受瞩目,反之那些没有取得奖牌的运动员则“门前冷落鞍马稀”。但我认为,不论是否获得奖牌,他们都已经展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就算他们没有取得奖牌,他们也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2)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的精彩展示,却并不了解他们向着更好所付出的努力、奋力拼搏与坚持不懈。
(3)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应坚持全面、发展的态度,不能仅看到现在,还要看到过去和未来。\\7月29日下午,中国女排以2:3的成绩落败俄罗斯队,之前两次小组赛也不敌土耳其队和美国队。这次中国女排的失利,告诉我们没有亘古不变的“神话”。\但我们应该全面看待事情。\2016年里约奥运会,正是因为中国女排奋力逆袭,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代表的不是奖牌,她代表的是中国精神,是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且曾说过:“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即使这次奥运会中中国女排节节败退,我们依旧要尊重他们,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她们继续努力,“女排精神”将会一直存在。我们在看到她们输赢的同时,也应想象到她们背后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我们应相信,她们能够涅槃重生;我们应该期待她们在未来再创辉煌。
作文升格: 论成败,视精神所在
(4)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尊重,在于她是否拥有被尊重的充分理由——永不言弃的执着,压不断的韧性。在东京奥运会的高低杠项目上,芦玉菲出现了严重的掉杠失误,她从杠上直接平摔在垫子上,光是看着就觉得痛,可她却马上站起来,抬起了头,问了一句:“我可以再翻吗 ”再得到同意后她又一次翻身上杠继续比赛。这种韧性以及对比赛的执着和坚持,不禁使我肃然起敬。
(5)赛场上有值得我们尊重的选手,当然也会有遭人唾弃的那些公然置规则于不顾,胜之不武的人。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裁判,通过作弊取得的成绩都不会让人信服。
(6)赛场如此,生活无不如此。生活中我们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中有的值得我们尊重,有的不值得我们尊重。同样,如果我们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也应该要付出行动提升自身价值。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得不断重塑自身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作文升格: 论成败,视精神所在
(7)论成败,应看行动背后是否有一种精神存在。这也是否获得他人尊重的关键所在。有的人即使表面上赢了,而人们依旧对其嗤之以鼻;反之,有的人虽然表面上输了,但他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总评:第一段从“付出”入手,抓住背后的“运动精神”。第二段由奥运会延申扩大到对普遍事物的基本认识层面。从“过去”到“将来”,从例证到引证;从现象到本质,扣住“女排精神”,从点到面,明确看待问题需全面客观,有分论点。第三段,对“被尊重”的认识,不单是付出的问题,是运动精神背后的那种社会责任和担当。第四段回到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有的态度,这是由现象引发的对自身状态的思考。最后一段与开头形成照应,强化观点。层层深入,分析较以前透彻。
升格之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
1.抓住深入的角度:(1)分析原因,由此及彼。(2)关注影响,放眼社会。(3)运用理论,上升到一定高度(哲学)。
2.形成推进的层次:(1)事理逻辑上的层层递进。古人提出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2)行为逻辑上的层层递进。识马靠见识;跃马靠勇气;驭马靠能力。(3)因果关系中的层层递进。如反腐的“三不腐”:不能腐(制度层次),不敢腐(法治层面),不想腐(道德层面)。
3.掌握行文的思路:(1)概括现象:简练引述,指出内涵;(2)揭示原因:分析原因,提出观点;(3)明确途径:提出对策,切实中肯;(4)再作结论:强调观点,回扣文题。
升格之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
4.用关键词倒逼思维:在阐述某现象(事件)后,可选用“其实”“那实质上”“究其本质” “由此观之”等词语或短语,迫使思考并提炼本质性内容。
5.段首领起,段尾照应:领起句概括力强,抽象说理,讲普遍性意义,体现说理性。同时,注意用语的严密性,可以选用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普遍意义上说”等短语加以限定。
课堂小结: 透过现象看本质
升格之法
课外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这真是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滞后忧心仲仲;另一方面,在文化界冒出的“家”却层出不穷,几乎泛滥成灾。譬如,有的人写了几篇东西,就宣称为“作家”“评论家”;有的人唱过几首歌,演过几部戏,就冠以“歌唱家”“表演艺术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