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课件+教学设计(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课件+教学设计(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08:13:25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分析矛盾,提升思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自相矛盾
上一节课老师留下的思考题“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一直疑惑不解。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写这个故事时,想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重读课文,提出疑问
自相矛盾
矛盾:相互排斥,相互抵触
阅读课文,理解矛盾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矛之利,物皆可陷也
楚人为了卖矛和盾可谓是用心良苦。他的这一番吆喝,引来了一批围观者。到底有没有人买呢?
分析矛盾,提升思维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说明
证明
说明
正向思维
可同世而立
如果
如果
说明
说明
逆向思维
楚人听后“弗能应也”,他心想
发挥想象,续写内容
一个年轻人对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
周末闲暇时光,父子俩举行了场围棋比赛,妈妈看着儿子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又看向爸爸笑道:“姜还是老的辣。”
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联系生活,找出矛盾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写这个故事时,想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原文拓展,探究寓意
尧做首领时,有些地方的农民、渔夫有了坏风气,舜就亲自到那里种田、打鱼,用美德感化他们。多年后,那些地方的风气都变好了。孔子说:“舜为了纠正坏风气,亲自吃苦操劳,贤德啊!”但是,尧是圣君,该让国家没有坏风气。舜去纠正坏风气,说明尧没把国家治理好,不圣明。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同样的道理,如果说舜贤德,就不能说尧圣明;如果说尧圣明,就不能说舜贤德。倘若二者都得到赞誉,就是自相矛盾。坏风气有很多,如果都通过自己吃苦操劳去感化,尧、舜这样的圣君也难以做到;如果依法治国,全国的风气十天就会变好,就算是普通的君主也容易做到。放弃容易做到的,却采用难以做到的,这样的人是不懂治国之道的。
读完了上下文,聪明的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发现吗?
孔子 儒家 以德治国
韩非子 法家 依法治国
表层寓意: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深层寓意:
借“矛盾之说”,奉劝君主不要舍易求难,应该依法治国。
15.自相矛盾
自学要求:
1.运用本课所学,借助注释读懂内容;
2.说一说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触类旁通,群文阅读
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③甚谨,为酒甚美,县④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⑤杨倩。倩曰:“汝狗猛耶 ”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 ”曰:“人畏焉!或令孺子⑥怀钱,挈⑦壶瓮⑧,而往酤,而狗迓⑨而龁⑩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释 】①酤酒:这里指卖酒。②升概:升,量酒器; 概,刮平斗斛的木棍。③遇客:招待顾客。④县:通悬。⑤闾长者:乡里年长的人。⑥孺子:小孩。⑦挈(qiè):提携。⑧瓮:储酒器。⑨迓(yà):迎接,这里是迎面扑上来的意思。⑩龁:咬。 明万乘之主:晓谕大国的君主。 蔽胁——受蒙蔽、挟制。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①木兰之柜,薰以桂椒②,缀③以珠玉,饰以玫瑰④,辑⑤以翡翠。郑人买其椟⑥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⑦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点缀。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⑥椟(dú):小盒。还:退回。
⑦鬻(yù):卖。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③足,而置之④其坐⑤。至之⑥市,而⑦忘操⑧之。已得履,乃⑨曰:“吾忘持度⑩。”反 归取之。及 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信度,无 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履(lǚ):鞋子。②度(duó):动词,量。③其:自己的。④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⑤坐:通“座”。⑥之:到……去。⑦而:却。⑧操:持,拿。⑨乃:才。⑩度(dù):名词,尺码。 反:通“返”,返回。 及:等到。 遂:终于。 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状语后置。 宁(nìng):宁可。 无:不。
欢迎回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同学的交流。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现在请谈谈你的理解。
寓言:
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使富有教训意义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认识事物间的联系,看到事物的本质
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
对待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小结
1、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了围观者的思维过程;
2、联系上下文,懂得了《自相矛盾》的真正寓意;
3、运用课堂所学读懂了其他小古文,感受了辩证思维的光辉。
课后作业
西方也有许多与《自相矛盾》类似的故事,你能指出下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矛盾之处吗?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感谢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析矛盾,提升思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解答疑惑,分析矛盾,提升思维,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分析楚人叫卖的矛盾之处,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围观者的思维过程;
2、懂得《自相矛盾》的寓意,理解寓言借小喻大的文体特点,了解法家的核心观点;
3、能够运用课堂所学读懂其他小古文,感受辩证思维的光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重读古文,提出疑问
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了整篇故事的大意,讲出了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自相矛盾》。
重读课文,提出疑问
重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预设:(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课文内容)
(2)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针对生活启示)
(3)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针对寓言文体)
板块二:答疑解惑,提升思维
研读课文,认识矛盾
1.重读课题,谈谈对“矛盾”的理解;
预设:“矛盾”现在指相互排斥,相互抵触。
2.思考楚人如何夸耀自己的矛和盾;
预设:(1)抓住了矛锋利、盾坚固的特点;
运用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
分析矛盾,提升思维
1.利用思维导图,从正方两个方面分析围观者的思维过程
(1)运用正向思维,由条件得出结论,理解围观者的思维
(2)运用逆向思维,由结论推导条件,理解围观者的思维
2.想象人物思维活动,续写内容
楚人听后,弗能应也,他心想:
板块三:联系生活,广泛阅读
联系生活,提升思维
出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示例,找出矛盾,提升思维。
原文拓展,解释寓意
《自相矛盾》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1)说话做事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表层寓意)
(2)借“矛盾之说”奉劝君主不要舍易求难,应该依法治国。(深层寓意)
触类旁通,群文阅读
1、群文阅读
在《宋人酤酒》《买椟还珠》《郑人买履》,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自学。
要求:1.运用本课所学,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2.说一说这篇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讲解文体
《韩非子》中的这些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预设:这些故事被称为寓言,结构简短,通过故事借此喻彼,使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四、作业设计
指出下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矛盾之处。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