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
“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交流平台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两篇课文,
试着交流交流,文中主要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们可以这样交流:
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我推测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_______________,于是__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_。
回顾《田忌赛马》,我推测孙膑通过观察,发现田忌赛马不易取得胜利。他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得知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了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最终帮助田忌赢得了后面两场比赛的胜利,取得了三局两胜的结果。
田忌赛马
不易取胜
马分三等
差距不多
调换出场顺序
打破常规
《田忌赛马》
回顾《跳水》,我推测船长是这样想的。他发现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情况紧急。他分析了这进退两难的情况,得出如果孩子跳入水中,熟悉水性的水手们可以迅速地把他救上来的想法。于是船长决定用枪逼迫孩子跳水,最终孩子成功获救。
田忌赛马
不易取胜
马分三等
差距不多
调换出场顺序
打破常规
《田忌赛马》
儿处险境
情况紧急
进退两难
只能跳水
用枪瞄准儿子
逼儿跳水
《跳水》
田忌赛马
不易取胜
马分三等
差距不多
调换出场顺序
打破常规
《田忌赛马》
儿处险境
情况紧急
进退两难
只能跳水
用枪瞄准儿子
逼儿跳水
《跳水》
结合“鱼骨图”,说说你的启示。
选择方法
遇到问题
分析情况
田忌赛马
不易取胜
马分三等
差距不多
调换出场顺序
打破常规
《田忌赛马》
儿处险境
情况紧急
进退两难
只能跳水
用枪瞄准儿子
逼儿跳水
《跳水》
选择方法
遇到问题
分析情况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拓展训练
wèng
bèng
mò
选择方法
遇到问题
分析情况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人
物品
环境
群儿戏于庭,附近没有大人。
瓮高而且大,小孩个头不足,没法打捞救人。
附近正好有石头。
其它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拓展训练
词句段运用
观察下列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吾盾之坚 坚固
左边的词出自文言文,右边的词语是现代汉语。
吾盾之坚
坚固
坚强
坚持
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时,可以联系由它组成的词语,再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解释。
应答
适应
应付
道德
道路
道谢
弗能应
道旁李
溺而不返
冀复得兔
守株待兔
返回
恢复
复习
重复
答复
守候
防守
遵守
吾盾之坚
弗能应
道旁李
溺而不返
冀复得兔
守株待兔
每组词中,加点字是相同的,它们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第二列词语,是对第一列带点字的解释。
坚固
应答
道路
返回
重复
守候
拓展训练
吾矛之利
狐假虎威
锋利
顺利
假装
假如
假借
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时,可以联系由它组成的词语,再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解释。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状况紧急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来说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过得太慢了。这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大家对孩子的担心。
在文段中加入相对矛盾的时间表达,更加能够突显出人物当时的内心感受。
对比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虽然长,但跟宇宙的千百万年相比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所以作者用“一转眼就过去了”来形容。看似矛盾的表达时间的方法,恰好更能体现出时间的来去匆匆。(时间过得快)
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因为心情或处境,甚至是性格的影响,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你有过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漫长或消失得特别快的体验吗?
我的奶奶六十多岁了,爸爸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每当她回忆起爸爸小时候的事情时,总是说那一切好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
有一次爸爸出差,他答应我晚上回来的时候给我带生日礼物。整个下午我都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想象着礼物的样子。妈妈告诉我爸爸7:30到家,我从7点就开始坐在家门口等待爸爸,7:00、7:01、7:02……感觉已经过了好几个世纪后,我抬头一看时间,才过了5分钟而已!
布置作业
[借助相对时间的表达,来体现心情。]
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时间消失得特别快呢?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体验,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50字左右即可,注意语句通顺,情节合理。
感 谢 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六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黑体小四号)
解决问题有方法,思维训练很重要。无论是课文中人物的思维再现,还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与过程,或是语文学习中词句段运用的小技巧,都能体现思维的火花。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以三个锦囊为线,依次为学生解开本课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获得学习的妙计。
教学目标
“交流平台”
梳理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迁移至生活中,如遇到问题,懂得先分析情况,再选择合适办去解决。
“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发现古文和现代文古今同义的现象;
结合上下文语境,借助组词法对文言文字词进行解释;
发现语言表达中表面看似矛盾,实际却合情合理的描写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话题导入
(一)名著引入
“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师: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诸葛亮以三个锦囊帮助赵云护送刘备入东吴,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神机妙算,智慧过人,这锦囊妙计也是大有神通啊。
(二)巧设锦囊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三个锦囊,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次解开锦囊,碰撞思维的火花,获得学习的妙计吧!
板块二:“交流平台”
思维再现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思维的火花。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两篇课文,试着交流交流,文中主要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师:我们可以这样交流:
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我推测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_______________,于是__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鱼骨思维导图。
探寻方法
师:回顾人物的思维过程,结合“鱼骨图”,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先思考后发言。
师小结:这正是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第一个锦囊,一起打开看看吧: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完善鱼骨图:遇到问题——分析情况——选择方法)
拓展训练
读文言文,破解司马光的思维过程
师: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借助“鱼骨图”,试着推测司马光的思维过程。
齐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提示:可以根据“遇到问题——分析情况——选择方法”的思维过程来说一说。
迁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渡: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能分析情况,选择恰当的办法来解决吗?
出示图片:一辆货车,遇上了限高杆,由于货物堆得太高,而无法通过。
师:请试着借助鱼骨图,分析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司机解决问题吧!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一)
发现现象
师:观察这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吾盾之坚” “坚固”
生(预设):我发现了左边的词出自文言文,右边的词语是现代汉语。
师:请同学们来为文言中带点的字“坚”组词。
生(预设):“坚强”“坚持”“坚固”……
师:此处“吾盾之坚”的“坚”指的是?自然不是“坚强”“坚持”,而是“坚固”的意思。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师补充:我们根据上下文具体的语境来判断。比如,这里楚人是在夸自己的盾很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破它。所以“吾盾之坚”的“坚”是坚固的意思。
出示第二个锦囊:我们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时,可以联系由它组成的词语,再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解释。
探寻方法
有了这个锦囊妙计,我们试着给下面这些文言中的带点字组词,并找出最合适的词语来作为解释吧。
学生思考后,教师一一点拨:
弗能应
(“应”组词:应答、适应、应付;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面对路人的提问,此时这位既卖矛又卖盾的楚人,是回答不上来,不能应答啊。)
道旁李
(“道”可以组词:道德、道路、道谢;根据语境来判断,自然就是道路旁边的李子,所以这是道路的意思。)
溺而不返
(“返”组词:返回。“溺而不返”出自《精卫填海》,根据故事内容,我们知道女娃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了精卫鸟。这里的返正好就是返回的意思。)
冀复得兔
(“复”可以组词:复习、重复、答复、恢复(很多很多);“冀复得兔”出自我们熟悉的《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说这个人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所以这个“复”,就是重复,再一次的意思了。)
守株待兔
(“守”可以组词:守候、防守、遵守;根据语境来判断,就是这个人啊,守在树桩旁,等候兔子撞上来,诶,是守候的意思。)
师小结:利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文言中带点字的意思!
补充发现:正好我们选出来的这些词语,是课文中第二列的词语。这是巧合吗?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预设):我发现每组词中,加点字是相同的,它们的读音和意思都相同,而且第二列词语,是对第一列带点字的解释!
方法习得
师:我们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吾矛之利 狐假虎威
生自主练习后汇报,教师评价。
板块四:“词句段运用”(二)
对比发现
过渡:说完词语,我们来看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生(预设):我感受到当时应该是一个比较紧急的状况。
师:没错,但如何才能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这其中的紧张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预设):这里加上了一些关于时间的表达。
师追问:把实际上很短的四十秒钟,说成“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显然是矛盾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师补充:其实,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来说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过得太慢了。这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大家对孩子的担心。
相机出示第三个锦囊:在文段中加入相对矛盾的时间表达,更加能够突显出人物当时的内心感受。
对比得法
师:对比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学生思考后发言。
师:第二句加了表示时间的句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虽然长,但跟宇宙的千百万年相比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所以作者用“一转眼就过去了”来形容。这样的看似矛盾的表达时间的方法,恰好更能体现出时间的来去匆匆。
迁移运用
过渡:由此可见,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因为心情或处境的影响,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有些时候,你会觉得时间很漫长;而有些情况下,你又觉得时间稍纵即逝。
师:你有过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漫长或消失的特别快的体验吗?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示例1:有一次爸爸出差,他答应我晚上回来的时候给我带生日礼物。整个下午我都焦急的等待爸爸回来,想象着礼物的样子。妈妈告诉我爸爸7:30到家,我从7点就开始坐在家门口等待爸爸,7:00、7:01、7:02……感觉已经过了好几个世纪后,我抬头一看时间,才过了5分钟而已。
示例2::我的奶奶六十多岁了,爸爸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可她总说想起爸爸小时候的事,就仿佛是在昨天发生的似的。
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你学会了这种借助相对时间的表达,来体现心情的方法了吗?课后,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时间消失得特别快呢?选择其中一种体验,试着写出你的感受。50字左右即可,注意语句通顺,情节合理。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共解开了三个锦囊,收获了三个学习妙计,相信它们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帮到你的!
作业设计
基础性练习
1.请用一个词来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
(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
(4)天壤之别 ( )
(5)千钧一发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郑人买履》】 ( )
①度量、衡量 ②尺度、尺码 ③程度 ④风度、态度
(2)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选自《曹冲称象》】 ( )
①称赞 ②称呼 ③称重 ④匀称
拓展性练习
1.理解文言文意思,梳理曹冲的思维过程,完成表格。
曹冲生五六岁,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曹冲称象》,有改动。】
加点词注释:①致: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②欲知:想要知道。③咸:全,都。④置:放置。⑤载:装载。⑥:比较。
遇到问题 太祖欲知其(巨象)斤重
分析情况
选择方法
最终结果
2.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时间消失得特别快呢?选择其中一种体验,试着写出你的感受。注意语句通顺,情节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