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08:03:1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修改前
修改后
对比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修改后
上课了,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满都是军人的风度。说不定还真是个复员军人呢!。看样子,他一定挺厉害。
哼,管他厉害不厉害,反正我上课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不瞒你说,我上课的“小癖好”就是爱涂涂抹抹、染染画画的,差不多,教过我们的老师都在我的本子上“留了影”了,今天又见到“黑老蔡”,我的手早痒痒了。于是我便马上在几何书皮上画了起来。
修改前
上课铃一响,他走进教室,挺直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满都是军人的风度。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看样子,他一定挺厉害。管他厉害不厉害,反正我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不瞒你说,我上课的时候就爱涂涂抹抹,画点什么。教过我们的老师,差不多都在我的本子上“留了影”。今天见到“黑老蔡”,我的手早痒痒了,就拿起铅笔在几何课本的包书纸上画起来。
修改后
修改前
上课了,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满都是军人的风度。说不定还真是个复员军人呢!。看样子,他一定挺厉害。
哼,管他厉害不厉害,反正我上课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不瞒你说,我上课的“小癖好”就是爱涂涂抹抹、染染画画的,差不多,教过我们的老师都在我的本子上“留了影”了,今天又见到“黑老蔡”,我的手早痒痒了。于是我便马上在几何书皮上画了起来。
修改后
上课铃一响,他走进教室,挺直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满都是军人的风度。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看样子,他一定挺厉害。管他厉害不厉害,反正我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不瞒你说,我上课的时候就爱涂涂抹抹,画点什么。教过我们的老师,差不多都在我的本子上“留了影”。今天见到“黑老蔡”,我的手早痒痒了,就拿起铅笔在几何课本的包书纸上画起来。
对比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找一找《一幅画像》中出现了哪些修改符号?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读完后,说说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修改要点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修改要点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修改方向--字词
查阅字典
明晰词义
做出判断
方法小贴士
1
三、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修改要点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四、长句变短句
◎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修改要点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三、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修改要点
五、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
六、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三、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四、长句变短句
◎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修改方向--句子
方法小贴士
2
反复读文
多多揣摩
修改要点
◎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的呢?
修改方向--段落
概括段意
合理划分
方法小贴士
3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三、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四、长句变短句
五、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
六、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
七、合理划分段落,相同的内容合并
修改要点
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三、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四、长句变短句
五、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
六、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
七、合理划分段落,相同的内容合并
作文修改法“小结”
修改方向
字词
句子
段落
修改符号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叶圣陶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日积月累
kòu

guàn

源自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豆蔻年华
源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及笄
源自《礼记》:“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弱冠
出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不惑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
而立、不惑
源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期颐:指人一百岁。
期颐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发则指老人。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你能否找出表示年龄的词语呢?
请同学们去了解下面这些别称的含义,并跟家人、同学说一说。
别称:束发、知命、耳顺、耄耋、白首
课后作业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结语




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六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勤修改,重积淀,增才华。
教学目标
学习修改作文的六种基本方法;
能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掌握关于年龄的几种说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坪山区中山小学的雷丽红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古往今来,中国人都非常讲究遣词用字的准确性,为此,衍生出不少传世佳话:比如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贾岛;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几易其稿的王安石;“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的曹雪芹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亲自为中学生肖复兴修改的一篇习作。
词句段运用
出示肖复兴同学的作文原文,和叶圣陶修改过后的作文,对比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回答):修改过后的文章语言更准确,意义更连贯,条理也更清晰了。
重温修改符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读完后,说说叶圣陶爷爷用这些修改符号改了哪些地方?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回答):我发现叶圣陶爷爷修改了一些用得不准确的词语。他将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让我感受到写作文时用字的准确性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归纳修改的方法。修改要点一: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师: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修改也体现了叶老先生用词的准确性?
预设(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叶老先生还将“书皮”改成“包书纸”,这样用词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作文中第五段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师:哇,你说得真好!如果现在让你修改别的同学作文中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PPT出示待修改学生作文片段一)
归纳修改的方法。修改要点二: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师:叶圣陶爷爷除了修改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你还发现他修改了哪里?
预设(生回答):叶爷爷还改正作文的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的“象”是错别字,叶爷爷把它改过来了,比如“我的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叶爷爷把句号改为逗号,可以看出来他修改时非常认真。我们在修改作文时也要像他那样仔细、认真。
师:是呀,叶圣陶爷爷在修改作文时,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修改作文时,还要做到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
归纳修改的方法。修改要点三: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预设(生回答):老师,除了从字词方面入手修改以外,我们也可以从句子方面入手修改呀!你看,叶圣陶爷爷还把作文中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了。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不对,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爷爷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爷爷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师:你真有悟性!修改作文时,我们还要将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归纳修改的方法。修改要点四:长句变短句。
预设(生回答):我发现了叶圣陶爷爷把一些长句断成了短句,使句子读起来通顺了很多。比如他将第一段的“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师:嗯,要把长句变成短句,读起来更顺口。
归纳修改的方法。修改要点五: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修改要点六: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
预设(生回答):我留意到叶圣陶爷爷在修改作文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啰唆的词句。比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爷爷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样一改,这个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同时在一些地方,叶爷爷又增添一些词句,比如他把第二段“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从中我感受到在修改作文时,可以通过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和增添必要的语句,使意思更清楚和简洁,做到完整但不啰嗦。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叶圣陶爷爷在修改作文时,通过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使表达简洁,同时又通过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
师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回顾并运用了五种修改符号也知道了修改作文可以从字词、句子、段落这几个方向入手,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有些长句可以变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合理划分段落,相同的内容合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也能够像叶圣陶爷爷学习,正确、规范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堂小试牛刀。出示同学写的作文,用修改符号来修改。
(三)日积月累
1. 师: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在千叟宴上为一位141岁老人作对子:“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人六十岁,花甲重逢就是两个60,也就是120。还长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120+21=141,刚好是老人的岁数。“古稀”指人七十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也就是140。多一度春秋就是140+1=141.是不是很有趣呀!古代对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别称。课本中给出了下列别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 师讲解古时候为什么会用这些别称来指代年龄。
豆蔻,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豆蔻一词,源自唐朝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就是用簪子把头发绾起来,古代女子满十五岁时就可以嫁人了,所以要开始绾发,及笄,也就用来指十五岁。
男子20岁称弱冠。“弱冠”的“冠”,指的是冠礼,是把帽子戴到头上的仪式,通常在男子20岁时举行,表示已经成人。“冠”在这里取动词之义,应该读第四声。而虽已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而立、不惑出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不惑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
期颐:100岁。源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3 . 拓展延申。
师: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还有很多。下面老师出示一些句子,看聪明的你能否找出表示年龄的词语呢?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四)结语
这个园地,我们学习了一些新颖的思维方式,懂得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沉着冷静去思考问题。学习了修改句子的方法,同时积累了不少年龄别称。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实践,多思考,勤修改,重沉淀,充实自我,活跃思维。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业设计
了解下面这些别称的含义,并跟家人、同学说一说。(PPT出示课后作业:束发、知命、耳顺、耄耋、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