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12动物游戏之谜(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12动物游戏之谜(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2 18: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1世纪教育网
聒噪(  )  坠地(  )  汲取(  )
跳跃(  ) 羱羊(  ) 遨游(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2)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3)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4.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文中作者始终紧扣文题,以“________”这一话题为线索,先后介绍了自然界中不同地域的动物让人惊叹的游戏“表演”,动物游戏的类型、关于动物游戏意图和原因的________种假说,依次是________、自娱说、________、________。最后回扣题目,极负责、极严谨地说明要解开________之谜,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
答案:1.ɡuō zhuì jí yuè yuán áo
2.(1)契/挈/锲 (2)馈/聩/溃 (3)厮/撕/嘶
3.(1)到处都是。
(2)人们的议论很多而且杂乱。
(3)自己在从事某项活动中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4.动物游戏 四 演习说 学习说 锻炼说 动物游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
……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罗伯特·亨德指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亨德和所有研究动物游戏行为的专家都相信,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6.开头三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试作说明。
7.选文倒数第二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8.选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有点儿”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案:5.打比方(比喻说明)。
6.开头三段,作者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分别代表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禽类到兽类)的三种动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它们的动作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第三段末的提问又激起了读者的求知欲望。同时,在描写中注重前后内容的相互联系,如叶猴的“嬉闹”,渡鸦的“欢快”,露脊鲸的“得意洋洋”都为下文的分类介绍动物游戏作了铺垫。
7.动物的游戏行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
8.不能。“有点儿”是一个程度或范围的限制,表示大概或揣测。去掉之后便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嬉闹(xī)      坠地(zhuì)
聒噪(ɡuō zào) 懵懂(měnɡ)
B.默契(qì) 衔恨(xián)
勾当(ɡōu dānɡ) 嚼舌(jiáo)
C.汲取(jí) 天赋(fù)
调剂(tiáo jì) 长史(zhǎnɡ)
D.消融(rónɡ) 惬意(qiè)
陡峭(dǒu qiào) 垓心(ɡāi)
答案:B 解析:B项中“勾当”应读“ɡòu 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兴高彩烈  信赖  伶俐  撕打
B.明枪暗箭 敏捷 睚眦 摔跤
C.桀骜不驯 反馈 端倪 锻炼
D.各执己见 陡峭 悬崖 纷纭
答案:A 解析:A项,“彩”应为“采”,“撕”应为“厮”。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美国《世界日报》2009年8月28日报道,民众口袋紧缩导致客源严重流失,加上同行低价竞争,美国南加州中餐馆今年夏天关门、重组和易主经营者俯拾皆是。
B.新学期纳新生,新生使用新教材,本是每学年按部就班、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应该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
C.与会常委围绕行政事业性收费、党风廉政建设等展开热烈讨论,他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D.美国著名华人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指出,老虎的斑纹如同人类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答案:A 解析:A项应改为“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和“俯拾皆是”都表示同类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B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C项“各抒己见”指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D项“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成功地打造了一支奥运金牌队伍后,美国男篮领队杰里将继续带领美国男篮征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
B.奥运会结束后,水立方里的“泡泡吧”已经正式开放,作为一个休闲场所,它可以给观众亲密接触“泡泡”的机会。
C.为防止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2010年各国央行加紧磋商研究对策,减少因次贷危机冲击造成的破坏。
D.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正是对上述说法的反驳。
答案:C 解析:C项搭配不当。应将“破坏”改为“损失”。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叉尾斗鱼成了继金鱼之后被引进到西方的第二种中国观赏鱼。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瑞典人林奈在1758年出版其巨著《自然系统》第10版时首次对它做了科学描述,并定下了沿用至今的拉丁文学名。林奈可能只是见到标本。它首次被引进到西方是在1869年,法国驻宁波领事馆命令一名法国官员带100条叉尾斗鱼回国。长途跋涉之后,只有22条活了下来,其中的17条给了巴黎著名的育种家卡蓬尼尔,由他成功地进行了繁殖。这是第一种被人工养殖的淡水热带鱼,从那以后,就成为西方非常流行的观赏鱼,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天堂鱼”。
虽然许多人养过这种鱼,但是试图繁殖它的人并不多,所以就没有注意到它奇特的生殖行为。春天天气转暖时,雄鱼会游到水面上吸气,然后沉入水中一边吹气一边吐黏液,形成无数小气泡,粘在一起浮在水面上。这是雄鱼为下一代准备的巢。泡巢筑好后,雄鱼去找雌鱼示威、跳舞、求爱,如果雌鱼拒绝其求爱,或者雌鱼还没有成熟,恼羞成怒的雄鱼会攻击她,甚至将其咬死。如果雌鱼接受了求爱,雄鱼会缠住雌鱼,让她的身体翻转过来,腹部朝上产卵,雄鱼则躺在雌鱼下面对卵受精,在受精卵下沉时,雄鱼会用口含住,把卵粘到泡巢上。雌鱼产完卵以后,雄鱼就将其赶走,自己一直守着泡巢,驱赶任何试图靠近的鱼。大约一两天后,幼鱼孵化出来了,暂时住在泡巢中。雄鱼还继续守卫,如果有幼鱼掉下来,他会把它拖回巢中。再过三天,幼鱼可以自由活动了,这时雄鱼才把它们从泡巢中拉出来。
由于这种筑巢习性,叉尾斗鱼需要有平静的水面,只能生活在池塘、水库、沟渠、稻田等静水、死水之中。此外对环境倒没有什么挑剔的,在溶氧量低的水中也能生存,因为叉尾斗鱼有两套呼吸器官,除了用鳃呼吸,鳃的后侧还有一个特殊的辅助呼吸器官——迷器,上面的毛细血管与空气接触时能够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叉尾斗鱼常常快速地将头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动作过快,甚至跃出了水面,跳到了鱼缸外,让人以为是自杀。
(选文有改动)
5.下列对叉尾斗鱼的认识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叉尾斗鱼有两套呼吸器官,除了鳃以外,鳃的后侧还有一个特殊的辅助呼吸器官——迷器。
B.叉尾斗鱼常常快速地将头浮出水面呼吸空气,甚至跃出了水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叉尾斗鱼在溶氧量低的水中也能生存,因此对环境没有什么挑剔。
D.叉尾斗鱼在西方是非常流行的观赏鱼,又是第一种人工养殖的淡水热带鱼。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叉尾斗鱼,虽然许多人养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奇特的生殖行为。
B.叉尾斗鱼有筑巢的习性,春天天气转暖时,它常常在水面上一边吹气一边吐黏液,形成无数小气泡,粘在一起浮在水面上。
C.如果雌鱼接受了求爱,雄鱼会躺在雌鱼下面对卵受精,在受精卵下沉时,雄鱼会用口含住,把卵粘到泡巢上。
D.幼鱼孵化出来后,经过几天可以自由活动了,雄鱼才把它们从泡巢中拉出来。
7.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叉尾斗鱼是瑞典人林奈在1758年首次对它做科学描述时,定下了沿用至今的拉丁文学名。
B.雌鱼接受了雄鱼的求爱后,她的身体会翻转过来,腹部朝上产卵。如果不接受求爱,雌鱼往往会受到雄鱼的攻击。
C.雌鱼产完卵以后,雄鱼会用口含住,把卵粘到泡巢上,并把雌鱼赶走。自己则一直守住泡巢。
D.叉尾斗鱼上面的毛细血管与空气接触时能够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常常跳到了鱼缸外采取自杀的行为。21世纪教育网
答案:5.C 解析:“对环境没有什么挑剔”与原文不符,原文提到“叉尾斗鱼需要有平静的水面”,“此外对环境倒没有什么挑剔的”,此即对环境有所挑剔。
6.B 解析:“常常在水面上一边吹气一边吐黏液”错,依据原文内容,应为“雄鱼会游到水面上吸气,然后沉入水中一边吹气一边吐黏液”。
7.D 解析:“常常跳到了鱼缸外采取自杀的行为”错,依据原文材料,“叉尾斗鱼常常快速地将头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动作过快,甚至跃出了水面,跳到了鱼缸外,让人以为是自杀”,并不是“常常”,而且是“让人以为是自杀”,并不是真的自杀。
三、语言表达
8.下面是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你能将它们补充完整吗?
(1)蚂蚁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龟看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马尾巴串豆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猴子唱大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是风,就是雨 (2)缩头缩脑 (3)提不起来 (4)胡闹台
解析: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答这样的题目主要靠日常生活的积累,但认真揣摩前半部分,将其与生活现象、生活哲理对接,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9.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地上的狮、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解析:考查句式的变换与重组能力。原语句先陈述“天鹅”,重组后要求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变换起来并不难。只要将“不是这样”的陈述主体调整为“天鹅”即可。
类文欣赏21世纪教育网
动物冬眠之谜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 ℃。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
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原来,它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掩紧气管的入口。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提来,放入温水中,浸上半小时,才见它苏醒。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蜗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壳密封起来的。绝大多数的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不是“成虫”或“幼虫”,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生的仔。
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豹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到最低限度。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启发。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中的鸟兽都是温血动物,那么冷血动物昆虫又是怎样熬过漫长的冬季的呢?许多冬眠的昆虫会不会冻结呢?
昆虫学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查明了昆虫越冬的部分奥秘。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散热器结冰,人们要加入防冻液。昆虫竟然也会采用相似的办法,在严寒的冬季保护自己。
在冬天,昆虫要保持活动,不被冻僵是至关重要的。活的组织一旦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势必使细胞膜受到破坏,造成致命的创伤。当细胞里液体不足,不能保持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酶的活性时,即使没有完全被冻结,也会造成死亡。那么,昆虫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它们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办法就是产生大量的“防冻液”。
昆虫是怎样制造防冻液的呢?天暖之后又怎样将防冻液除掉呢?为什么要除掉防冻液?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仍找不到答案。
值得补充的是,科学家们又发现,蛙类也会自制防冻液。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将许多青蛙冷冻起来。5~7天后,再慢慢地使之解冻,这些青蛙解冻后依然活着。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人们在防冻剂中常用的物质:丙三醇。与昆虫相似的是,到了春天,这些青蛙的液体中再也找不到这一物质了。
至今,人们尚未能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但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已经认识到,研究动物的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颇有价值。
赏析:这是一篇饶有兴味地介绍动物冬眠的科普文。纵观全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文作者具有较强的布局谋篇能力。首先,文章的条理异常清晰。行文中始终紧扣“动物冬眠”这一线索,先后介绍了动物冬眠时各具特色的表现、动物冬眠的原因以及研究动物冬眠对人类的意义,思路井然,条分缕析。其次,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作者先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动物冬眠的各种表现,因为它是下文探讨动物冬眠对人类意义的基础,所以着墨较多,而在下文真正谈到人类研究动物冬眠的价值时所用篇幅却并不多,正是因为有上文的内容作基础。本文不仅条理分明,主次有别,而且语言也很形象、风趣,体现了作者较强的语言功底。
轻松练笔
学习完《动物游戏之谜》,我们懂得了并不只有人类才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我们不能不承认动物也具有一定的智能潜力和创造性。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动物界中也有很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帮助的例子,请你写一个表现动物间关爱的事例,不少于300字。21世纪教育网
写作提示:这类事例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你从其他资料中读到的,只要符合“爱”的主题即可。其实,动物世界虽是弱肉强食,但其中也不乏“爱”的流露,把动物之间的感情想象成人类之间的感情,那么这种“爱”就容易表达了。
答案示例:20世纪70年代,人们大肆猎杀金丝猴,为的是用它们的皮做皮衣出口。那时候猎取金丝猴的方式是围山。人们先从四周将金丝猴往开阔地带赶,等赶到它们无处可逃时,接下来就是人们砍倒周围的灌木,开始人猴大战。因为人们要的是金丝猴的皮,所以尽管往死里打,真是惨不忍睹。
有一次围猎时,有一只母猴怀里抱着一只小猴拼命地跑,跑的过程中,又顺手揪起了一只小猴驮到背上。这时有两位老猎人追了过来,一直追到了悬崖边一棵大树上,好像猴子再也没处跑了,两位猎人举起了枪,就在要开枪的一刹那,那只母猴的手向前一伸,竟做出了一个像人一样的“暂停”手势。两位猎人很疑惑,就停了下来。这时,只见这位母亲把两只小猴抱到了怀里,给它们喂奶。可能小猴不是太饿,吃了一会儿就不吃了,跑到一边去玩了。然后这只母猴就摘下树叶,把剩下的奶水往树叶上挤,再把树叶一片片地放在离小猴较近的树杈上。等把奶水挤干了,母猴对着两位猎人,身体向前一躬,双手捂住了脸,意思是开枪吧。这时两位猎人的枪再也举不起来了,因为他们要射杀的不是一只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动物,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老猎人从此再也不打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