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 (38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 (38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6 21: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你印象当中的宋代。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的原因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特别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等。
一、农业发展的原因
宋朝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变幅小于北方,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的原因
自唐中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农业发展的表现
粮食作物
1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
1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2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农业发展的表现
看图回答:
说说图中的人物在从事哪些农业劳动?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舂米
宋代《耕获图》
秧马
手工业的兴盛
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分析一下宋代手工业兴盛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丝织业
宋·皇后服(复原)
宋朝织机
一、纺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一、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棉纺织业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宋罗衣
宋锦袍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宋代纺织业以丝织业为主,产量大增,纺织技巧以细密轻薄见长,并出现了唐代没有的缂丝工艺。
缂(kè,同:刻)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的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牡丹水仙图轴·细部
海天旭日图轴·明·细部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宋代制瓷工艺有很多革新与创造。宋代制瓷工艺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二、制瓷业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认真观察右图,总结当时有哪些著名的瓷窑,这些瓷窑的瓷器都各具怎样的特点?
二、制瓷业
1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2 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3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技术精湛,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4 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汝窑
五大名窑
钧窑
哥窑
定窑
官窑
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出现了化如行云的窑变色釉。
汝窑瓷器莹润如堆脂
定窑印花工整严谨
官窑的冰裂开片,刻意而为之的缺陷瑕疵美的让人充满遐想
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
三、造船业
1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
舟师还掌握了“牵星术”、深水探测技术,使用罗盘导航,指南针引路,并编制了海道图。这些都大大促成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当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日本、朝鲜、印度、东南亚,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区,蔚蓝的海面上常年行驶着庞大的中国远洋船队。一条海中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和世界,把中国出产的陶瓷、丝绸和其他物资运往世界各地,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运往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世界各文明之间的交流。
宋代船只龙骨结构广泛应用
宋代海船模型
商业贸易的繁荣
我们现在来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
来思考几个问题:
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远超前代,这种繁荣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从这些繁荣的表象上,结合前面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思考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宏观经济层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商业都市的发展
商业城市
城郊市镇
乡镇草市
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天晓诸人入市条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达千年之久的坊市制度,它的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当它实现了对作为居民区的坊和商业区的市的严格隔离,并对“市”进行官设官管,施以监控后,一个封闭式的市制便形成了。中国传统城市大多是各朝代的统治中心或军事重镇,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对城内的居民和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坊市制便是其中的典型。从字义上来分析,“坊”与“市”是两个概念。坊,又叫里,或称坊里,是古代城市最基本的单位。唐人苏鄂在《苏氏演义》中指出,“坊者,方也。言人所在里为方,方者,正也。”“市”则为商品交换的场所。
二、海外贸易的发展
大商港
范围
政府态度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鼓励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
管理机构
作用
市舶司
外贸所得成为南宋重要财政收入。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西太平洋
印度洋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三、纸币出现
北宋交子与南宋会子
原因
地位
影响
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四、经济重心南移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年代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北宋 熙宁 九年 贯、石、 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所占比例表
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最终完成
北方
南方
苏湖粮仓
商业中心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四、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魏晋南北朝
基础
唐中期
开始
南宋
完成
原因
①北方战乱
②北方部分人口、技术南迁
③南方相对安定、气候适宜
④朝廷的鼓励和推广
⑤南北人民共同努力
四、经济重心南移
课堂小结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带来先进技术
生产经验
北方战乱频仍
南方相对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宋代统治者
政策鼓励
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
技术提高,发展区域变化
农业:水稻、茶树、棉花
种植技术提高,区域发展变化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商业:都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纸币出现
宋朝崇文抑武,国家积贫积弱,是一个饱受诟病的时代;但走进它却发现,它经济高度发展,是一个繁荣的、充满生机的、让人向往的时代。你如何认识这个矛盾的现象?
富裕并不等于强大
繁华未必能够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