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扬州慢》
姜夔
1.了解姜夔,把握写作背景;
2.理解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3.通过诵读、表达、交流、创作,理解“黍离之悲”;
4.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国家富强的自豪感和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教学目的
导入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常识回顾
词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词、乐章、诗余等,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走进词人
南宋国势衰弱,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大肆烧杀抢掠,扬州被洗劫一空。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眼前破碎山河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写作背景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
荠麦:野生的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小序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出行,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颠覆,悲伤而作《黍离》。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后人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小序以简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待了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写作的缘由,他人的评价。
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时间 主题 感情
基调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写作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别人评价 ?
?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时间 主题 :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感情
基调
:
低
沉
悲
凉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写作 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别人 评价 请带问题自己读读本词!
1、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这是一座“空城”的?
2、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请用红笔画出来。
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都市,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
写姜夔心中的扬州是繁华热闹的都市,
以及心中对扬州的向往。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只剩下一片青青的荠麦。
把心中(昔日)与眼中(今日)扬州进行对比,表现了眼中(今日)扬州的凄凉萧条和荒凉破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回去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姜夔眼中扬州的荒凉破败,表现他对人民苦难、朝廷昏聩和胡人罪恶的忧愤和痛心。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清角:听觉 寒:触觉
通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使用典故,表现对眼前扬州昔胜今衰的震惊和感伤。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用对比,写二十四桥不变,月亮却由暖变冷,由欢笑到无声,表现姜夔对眼中扬州衰败的沉默和感伤。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眼前扬州衰败不堪、繁华难再。
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上片主要写景,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
第二部分:下片以抒情为主,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进一步抒发“黍离之悲”。
文章结构
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怆然和感慨。
思考与讨论
如果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一个贴切的修饰词,既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又能体现词人的当下的心情,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呢?
看见:荠麦、城池、乔木、二十四桥、江水、月亮、芍药、
听见:号角声
杂乱的荠麦、荒凉的城池、沧桑的乔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清寒的江水、空寂的冷月、寂寞的芍药、悲凉的号角
词中分明又有一些是暖色调,它描写了扬州昔日的繁华,请找出这些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
是什么导致了扬州如今的衰败?
外因和内因
外因:金兵屡次来犯
内因:统治者昏庸无能,不思收复失地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对金人,痛恨
对统治者,警醒与不满。
对百姓,历经战乱之苦的同情。
对扬州,悲痛今日的荒凉,追忆往日的繁华。
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章有哪些词句写到了昔日的扬州?
昔日繁华的的扬州城被称之为“名都”,与现在的“空城”形成鲜明的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桥边红药”等都反映了昔日扬州城的繁华热闹。
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景
空城
声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清角吹寒
今昔为何会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本词通过描绘扬州城今日的荒凉破败,感慨今昔,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极其不幸而极度沉痛的感情。
小结全词
1、背诵、默写全词。
2、探讨:圆明园该不该重建。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