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课件(部编版)
叶圣陶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内容,总结作者情感。
3.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内容。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字词积累
丁卯年 商酌 譬如
累赘 拖沓 妥帖
mǎo
zhuó
léi zhui
tà
pì
tiē
词语积累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pèi)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修润】修改润色。
【譬如】比如。
【诲(huì)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文章感知
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待人真诚:
修改文章
恭送他人
真诚回信
严于律己: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章内容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根据分析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知道了叶圣陶逝世的消息,作者心中有“双层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括写出叶圣陶先生品德的高尚之处。
第三部分:(3-5)详细描写叶圣陶的为人宽厚
第四部分:(6-8)从语文处详写叶圣陶先生的严于律己
第五部分:(9)呼吁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叶先生提出的苦心。
细节探究
综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的人物形象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平易近人,治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真诚待人,关怀他人。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文章风格:平易质朴,简洁明了,恳切细致。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重视“语言的简洁”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强调语文力求完美。
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严谨治学态度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对人热情、细致周到
问题探究
①点明时间是除夕,除夕有旁边跑的习俗。
②以乐景衬哀情,写出了我心情的沉重之深。
文章主要内容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音是和用意?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表明文章主旨,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怀念之情。
手法分析
1.文章情感真挚。
作者对于叶圣陶先生的离世,作者的内心有深重的悲伤。作者在文章当中把这样的情感常在文章深处,表现的更加真挚。
2.以小见大的手法,进一步展现人物风貌。
本文主要表现是写人。文章以叙事为主,重点内容是通过议论的手法进行表述。
3.文章风格语言朴素,简洁明了,却又不失真挚情感。
作者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真实。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总
怀念敬佩赞美
品德高尚
文学方面
日常交往
写文章
文风
写作的各个方面
提出希望
待人真诚
写话
简洁
追求完美
牢记主张
严于律己
分
主旨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说明了他待人厚,律己严的品德,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