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反思历史(二)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 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显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淘,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澳 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可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我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作者:周婷 杨兴
体裁:通讯(特写)
通讯是新闻的一种。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新闻可分为: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扼要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4、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呢?
除了主标还有哪些?
引标和副标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
新
闻
的
结
构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3、结语
(最后1段)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5——7段)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
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
香 港 中 环
从哪一角度来写新闻的?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同志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4、短新闻力求简短,但本新闻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第四段,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的笔墨介绍港督府,这样写有何作用
首先,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空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港督府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小时35分,这样可以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香 港 会 展 中 心
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住 港 三 军
板书: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 上去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