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阴翳(yì) 鸿鹄(hú) 霪(yíng)雨 鸢飞戾(lì)天
B.徘(pái)徊 社稷(jì) 山肴(yáo) 忧谗(cán)畏讥
C.伛(yǔ)偻 缥(piāo)碧 辍(chuò)耕 觥(gōng)筹交错
D.隳(huī)突 转徙(xǐ) 垂髫(tiáo) 经纶(lún)世务
2.(2012·达州市)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叙事。
B.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C.“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D.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3.(2012·常德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菲律宾虽欲扩大军备,但财力贫乏,面对美国的天价先进武器,只能望洋兴叹。
B.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C.金融危机山雨欲来,政府未雨绸缪,应对措施有力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D.辩论赛上,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赛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4.(2012·黄冈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B.《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C.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心情。
D.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藤子京的慰励之意。
6.(2012·铜仁市)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④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宇。(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寻(mì) 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味民族文化悠长的(yùn) 味;追寻人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èi) 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中的仰(mù) 之情……
8.默写(9分)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3)此中人语云:“ 。”
(4)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 ,在乎山水之间也。
(7)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9.(2012·泸州市)用一句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中新网西昌4月30日电 (张利文 孙自法)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
10.(2012·梅州市)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2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
(2)总有一些歌谣,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客家童谣是伴随客家人成长的摇篮曲,又是客家人从小开启智慧、认识社会的启蒙书。客家童谣中唱:“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你从这两首童谣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鉴赏。(6分)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 见 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
(3)鯈鱼出游从容 (4)请循其本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之景不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树 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 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 安陵君其许寡人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6.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B段】主要写的是 。(4分)
17.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8.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6分)
19.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20.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21.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4分)
(四)阅读《母亲的心》,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22.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23.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4.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5.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26.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
三、作文(60分)
27.请以“珍惜拥有”为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