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第1篇 兰亭集序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第1篇 兰亭集序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09: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兰亭集序
任务一:文学常识储备
一、作者档案
【简历】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作品】 《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有唐摹本传世
二、背景链接
兰亭,为东晋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城西南郊名胜。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田园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遂成为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宴集流连之地。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农历三月初三,他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聚于兰亭,作曲水流觞之饮,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的名号与爵位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此序即《兰亭集序》。
三、相关常识
(一)文学常识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其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写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此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二)文化常识
1.古代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中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岁在癸丑”中的“癸丑”。
(2)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并以年号纪年。如“永和九年”中的“永和”。
2.修禊
古代习俗,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人们到水边嬉游,以祈福消灾。
3.契
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用金玉竹木等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二、通假字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趣舍万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同“晤”,面对
“趣”同“取”,取向
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名词作动词,喝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尽
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指曲水旁边。
心怀。
这次集会的诗文。
六、文言句式及翻译
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3.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映带左右。(省略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
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
在心里(又)不能明白。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七、积累词语
1.群贤毕至: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
2.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
3.放浪形骸: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4.游目骋怀:纵目四望,舒展胸怀。
2.任务小结
3.文章主旨
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作者的感慨。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原 句 分 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来聚会的人多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
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文人雅士的游乐形式雅致有趣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聚会时天气晴朗
[明确] 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明确] (示例一)我不赞同“消极说”。从上文来看,作者对宴集环境的描绘素淡雅致,摄其神韵,语言淳朴简洁,妙趣天成。若没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心和快乐的心境,怎会有如此手笔?本文虽有一些苍凉感叹,但字里行间暗含眷恋之情,应看作是积极的。
(示例二)作者驳斥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思想,他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不可等量齐观,说明他敢于正视生与死、寿与夭的大事,敢于直面人生的大问题。佛教、道教把生死看得很超脱,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我们要珍惜生命。因此他认为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宜空谈玄理。这反映了王羲之的旷达性格,是文中的一个亮点。
(观点二)王羲之的观点有不足。正因为人生匆匆,我们才必须“只争朝夕”;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刻意追求生命的永恒;正因为“痛死”,我们才“乐生”。但乐生不等于怕死,有时要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王羲之过于看重生命的长度而没有强调生命的意义。
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课内挖掘】
本文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澜水渚之间,绿树掩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
【技巧指导】
如何让景物描写有特色呢?
第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和刻画。
第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第三,展开合理想象。
第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五,景物描写一定要注意精心锤炼语言。
[参考示例] 我喜欢春天的阳光,喜欢那干净的天空和明亮的风。那些松软的土壤在老黄牛拖着犁走过之后便咧开了嘴,如果仔细听还可以听到它们咯咯的笑声,像一首悠长的歌,响亮而轻快。麦苗也开始向天空深处疯狂蔓延,只是它会在离云朵很远的地方累得弯下腰去,连带着它的梦一起被收割到粮仓里。
天空是个诚实的孩子,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表情,就像那些长在土地里的花,从来都不曾厌恶自己开在春天的时令。去年砍掉的那棵老枣树的周围又开始冒出了新芽,像是剩下的满满的春天,空气里静静地流淌着安逸的清新,一点一滴。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