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多普勒效应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5多普勒效应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8 13:5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 多普勒效应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机械波的波源O的频率为f,正沿左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的若干个圆环表示同一时刻的波峰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O正在向右运动
B.若静止的波接收器放置在上方,接收到该波的频率小于f
C.若静止的波接收器放置在下方,接收到该波的频率等于f
D.无论静止的波接收器放置何处,接收到该波的频率都是f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核聚变过程中质量增加
B.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C.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则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加速运动,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不变
3.在生产生活中物理知识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雷达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B.图乙所示的激光切割金属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点
C.图丙所示的照相机镜头上呈现的淡紫色是由光的偏振现象引起的
D.图丁所示核反应堆中慢化剂的作用是减弱核反应的速度
4.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或波源发生运动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
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C.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
D.一列波通过小孔发生了衍射,波源频率越大,观察到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6.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波是纵波,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频率变大,波长变小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液的流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D.机械波只能传递能量,不能传递信息
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一些特定的值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捕捉到了电磁波,证实了自己的预言
C.当急救车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我们听到的急救车鸣笛的音调会先高变低
D.带电粒子经过回旋加速器加速后最终获得的能量随着加速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动频率与故有频率无关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C.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
D.水面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E.机械波中相邻的质点要相互做功
9.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4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如图所示,在x=400 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0.05 s
C.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
D.该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只有遇到尺寸小于或等于20 m的障碍物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0.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   )
A.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
B.观察者静止,火车离他驶去
C.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
D.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什么波,只要振幅足够大,就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
C.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
D.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距离变小了,而车厢的高度没有变化
E.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B.如果两个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在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C.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听到的声音变得低沉,是因为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变低了
D.人们所见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
E.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后,可减少光的反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13.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14.火车鸣笛,当观察者听到鸣笛声的音调比声源发出来的音调降低时,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
B.观察者静止,火车离他远去
C.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
D.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在波源接近观察者时,波的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根据图像可知波源向左边移动,远离右边,则右边的接收频率最低,静止的波接收器放置在上方或下方,接收到该波的频率小于f,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轻核聚变过程释放能量,存在质量亏损,故A错误;
B.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故B正确;
C. 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振动总是加强,但质点P的位移不是始终最大,仍然在振动,故C错误;
D.根据多普勒效应,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加速运动,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图甲所示的雷达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正确;
B.图乙所示的激光切割金属利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B错误;
C.图丙所示的照相机镜头上呈现的淡紫色是由薄膜干涉引起的,C错误;
D.图丁所示核反应堆中慢化剂的作用是控制核反应的速度,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或波源发生了相对运动,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B正确;
CD.若甲乙两列车相向正对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变大,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不变;若甲乙两列车相向远离行驶,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变小,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当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f0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最大,A错误;
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B正确;
C.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可能为零,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的位移,C错误;
D.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而不是由频率决定,D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f0时,物体做受迫振动振幅最大,发生共振;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总是加强,两列波引起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同,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的位移某时刻可能为零,也不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的位移大;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
6.C
【解析】
【详解】
A.机械波是波源的振动带动介质振动形成波传播,故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机械波,故A错误.
B.声波是纵波,其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频率由波源决定,故声波从空气进入水时频率不变,而波速变大,由v=λf则波长变长,故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
D.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播能量和信息,例如人们面对面谈话就是传递信息,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就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机械波横波与纵波的特点以及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要注意明确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频率由振源决定。
7.AC
【解析】
【详解】
A.微观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一些特定的值,选项A正确;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捕捉到了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预言,选项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急救车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我们听到的急救车鸣笛的音调会先高变低,选项C正确;
D.根据
可得带电粒子经过回旋加速器加速后最终获得的能量
则与加速电压无关,选项D错误。
故选AC。
8.ADE
【解析】
【详解】
A.受迫振动的频率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与固有频率无关,故A正确;
B.多普勒效应是波共有的特征,是由于观察者与波源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接收者频率变化而产生的,而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在介质中传播的波独立于波源,即已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波仍将继续向外传播而不会停止,故C错误;
D.波中质点都不随波向前迁移,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D正确;
E.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质点振动的过程中要相互做功;故E正确。
故选ADE。
【点晴】
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要相互做功;机械波传播时质点不随波向前移动;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是相同的;各质点振动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9.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图示时刻x=40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A错误;
B.由图读出波长λ=20m,则周期
B正确;
C.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波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则知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C正确;
D.该简谐横波的波长是20m,在传播过程中只有遇到尺寸小于或等于20m的障碍物时才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正确。
故选BCD。
10.BD
【解析】
【详解】
当观察者与声源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个数增多,所以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升高,听到乐音的音调比原来要高.当观察者与声源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个数减少,所以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听到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了.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BD。
故选BD。
11.CDE
【解析】
【详解】
A.能否产生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看障碍物与波长的尺寸关系,与振幅无关,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或与波长差不多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错误;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磁场,但不一定能产生电磁波,只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才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
C.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增大或减小,故C正确;
D.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根据相对论,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距离变小了,而车厢的高度没有变化,故D正确;
E.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高相干性,故E正确;
故选CDE。
12.BDE
【解析】
【详解】
A.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干涉原理,可以记录光的强弱、频率和相位,故A错误;
B.当频率相同与振幅完全相同时,则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B正确;
C.若声源远离观察者,观察者会感到声音的频率变低,是接收频率变小,而发射频率不变,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属于全反射,故D正确;
E.当薄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时,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相互抵消,从而减少了反射,增加了透射,故E正确。
故选BDE。
13.ABD
【解析】
【详解】
A.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以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A正确。
B.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知识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B正确。
C.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D.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运动方向有关,D正确。
故选ABD。
14.BD
【解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距离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
由于观察者听到鸣笛声的音调比原来降低,即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说明观察者和火车之间的距离在增大.所以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