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01: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李大钊是请愿的领导者之一,
被士兵用棍棒打伤;中共北方区负责人陈乔年这一天在执政府前被卫兵用刀刺伤。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 一八”
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
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
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
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
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相关材料补充:
◆据“三 一八”请愿参加者回忆,学生请愿时是很遵守秩序的,当请愿队伍发现段祺瑞不在政府,准备转去段公馆请愿。正在转移时,卫队突然开枪,造成血案。
三·一八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
学生请愿
与卫队对峙
中弹倒下的学生
与卫队对峙
相关材料
《泰晤士报》评论3月18日事件:这是“兽性”的“惊人惨案”。
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字词:
菲薄:fěi bó 微薄
绯红:fēi
惩创:chuāng
创伤:chuāng
喋血:dié
桀骜:jié ào 形容性格倔强
不惮:dàn
浸渍:zì
寥落:liáo
噩耗:è
攒射:cuán
屠戮:lù
长歌当哭:dàng
殒身不恤:yǔn xù
理清全文思路:
第二部分(3-5节)
第一部分(1-2节)
第三部分(6-7节)
交代写作缘由
追忆刘和珍君
事件的意义和教训
研读全文: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缘由
作者交代了几方面的缘由?
有写一点
东西的必要
自己及友人悲伤
反动文人的诬蔑
庸人的冷漠淡忘
纪念死者
批判流言
唤醒生者
第二部分:追忆刘和珍君
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微笑着、很温和
谦和 可爱 善良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
有责任感、爱国心
不为势利所屈反抗校长
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
爱看鲁迅
预定《莽原》
热爱学习、追求真理
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有组织能力、有威信
欣然前往请愿
有爱国热忱,不惜殒命
写这些内容的作用是什么?
可爱,善良,和蔼,正直的刘和珍
反动政府的残忍凶暴
反动文人的无耻卑劣阴险
对比
反衬
谣言不攻自破
第三部分:事件的意义和教训
教训:
改变斗争方式
不做无谓牺牲
意义:
表现出中国女子的勇毅
鼓舞人们奋然前行
感情基调:
悲愤
主题:
纪念/爱国
写法:
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悲愤
三一八惨案
爱国学
生牺牲
暴力:反动政府残酷打击
谣言:反动文人污蔑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冷漠、麻木、健忘
悼念 崇敬
爱护 赞颂
告诫
痛恨 揭露
控诉 怒斥
痛恨 揭露
控诉 怒斥
痛心 失望
批判 唤醒
感情基调:
悲愤
主题:
纪念/爱国
写法:
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关于“华盖”
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坏称为“交华盖运”。 在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鲁迅先生真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但他面对敌人的攻击迫害,毫不畏惧,诙谐地将自己的杂文集取名《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充分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嘲弄。
鲁迅 · 杂文
杂文,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而现代杂文,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密不可分。在鲁迅的笔下,杂文可以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广博而精深。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地批评。这种批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和投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