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五中九年级生物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组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 ( )
A.维生素、无机盐 B.糖类、维生素 C.蛋白质、维生素 D.脂肪、蛋白质
果汁
甲
乙
丙
丁
滴数
12
5
8
12
2.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滴入同浓度、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果汁滴数如下表,则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4.母亲节这天,小华为妈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米饭、盐水大虾、红焖鱼和鸡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看,还应增加的食物是( )
A.炒青菜 B.腐乳 C.糖醋排骨 D.馒头
5.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直接影响(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6.右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试分析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
变化( )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
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7.不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
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
A.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8.右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
表述正确的是 ( )
A.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9.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则前臂的血管隆起,隆起的血管和使血管隆起的结构
分别是( )
A.动脉 动脉瓣 B.静脉 静脉瓣
C.动脉 静脉瓣 D.静脉 动脉瓣
10.右面柱状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
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
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观察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 )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C.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D.动脉内有动脉辩、静脉内有静脉瓣、心脏内有房室瓣
12.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情况示意图。如果Ⅰ代表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Ⅲ
代表肝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可能是下列物
质中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氨基酸 D.尿素
13.右图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
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血液氧气
含量增多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
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代谢废物减少的
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含营养物质减少的静脉血
14.医生在检测某人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时,发现其含
甲乙两种物质的 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判断甲乙分别是( )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0.03%
0.03%
1.1%
乙
0.1%
0.1%
0%
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15.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
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
16.2012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于5月13日在我市举行,来自55个国家(地区)的200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保护和调节体温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和排泄 D.排泄和保护
17.下列反射中,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谈虎色变 C.听见铃声吃食物 D.吃樱桃分泌唾液
18.右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
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
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19.下列各组疾病中,均由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呆小症和巨人症
C.夜盲症和侏儒症 D.佝偻病和糖尿病
20.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正接受治疗,据5月26日央视新闻台报道:目前张丽莉语言流畅,情绪稳定,面带微笑,正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但体温稍高,伤口有点炎症。你认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时血液中( )
A.红细胞增多 B.白细胞增多 C.血小板增多 D.血红蛋白增多
温馨提示----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21.(9分)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来源: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4
碎屑
2滴碘液
0℃ 10分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22.(5分)人体每时每刻必须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一)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图(二)所示曲线中的____________段表示人体吸气过程。
⑵图(三)中1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其成分变化是_________含量增加。
23.(3分)我们学习和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即使是静止不动,也需要消耗能量。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自食物,食物中
含有能量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消化道内最终生成和被吸收的部位都是_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往组织细胞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肺动脉 ②主动脉 ③下腔静脉 ④右心室
24.下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分析回答:
(1)血管[3]内的血液只能按箭头方向流
动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该血管内
有 。
(2)血管[5]比[4]内血液中大分子物
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与
作用有关;[7]比[6]
内血液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
有 。
(3)气体进出结构[1],必须通过
作用完成气体交换。
(4)某同学患急性肠炎,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明显变化
的项目是; ,若给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
药,则药物首次到达病灶共经过心脏的次数为 。
(5)结构[2]所吸收的葡萄糖,先沿 进入肝脏,再进入下腔静脉。
25.人体不断地将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图6是与之相关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是通过[ ] 系统来完成的。
(2) 食物中的蛋白质最先在消化系统的 内被初步消化,最终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富含氧的动脉血,由肺部血管汇集成[ ] 流回心脏;再由[ ] 泵入[5]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
(4)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经过结构[ ]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产生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 作用浓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九年级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B
A
A
A
D
D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C
C
A
D
C
B
B
A
B
21.(1)唾液 2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
(2) 1 变蓝
(3)2毫升唾液 (答全得分) 1 变蓝
温度影响淀粉酶消化
22. ⑴膈肌 b~c
⑵二氧化碳 氧气
23.(1)糖类(或淀粉)、脂肪(或脂类)、蛋白质 (2)小肠
(3)③④①②
24.(1)静脉瓣(瓣膜)
(2)肾小球的滤过 氧、无机盐、尿素等
(3)扩散
(4)白细胞(WBC) 2
(5)肝门静脉
25.(1)乙 血液循环(循环)
(2)胃 氨基酸
(3)2 肺静脉 7 左心室
(4)8 肾小球 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