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等高线地形图
2022年高考地理之区域地理总复习
考试大纲: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考点解读:
1.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3.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应用。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4.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5.等高线的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等;
(2)同图等距:同图的等高距相等;
(3)密陡疏缓:等高线均为闭合的曲线,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决定坡度的大小;
(4)凸低为脊:同一等高线上,凸向低处的中间海拔比两边海拔要高,因此是山脊;
(5)凸高为谷:同一等高线上,凸向高处的中间的海拔比两边的海拔要低,因此是山谷;
(6)重叠为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6.等高线图中的地形类型: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6.等高线图中的地形类型: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7.基本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
类型 主要特征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
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
盆地 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
峡谷 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8.特殊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8.特殊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8.特殊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8.特殊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8.特殊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8.特殊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9.分层设色地形图: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9.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几种地图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的告诉我们地势起伏状况。
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10.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1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可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例: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中A区域海拔低于300米,高于200米,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丘,如图中B区域海拔高于400米(低于500米),为小山丘。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12.垂线法判读等高线: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低值区(弯曲部分数值比两翼小),如图1;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比两侧高,为高值区(弯曲部分数值比两翼大),如图2。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13.切线法判读等高线: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等值线弯曲处为低值区(弯曲部分数值比两翼小),如图3;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等值线弯曲处为高值区(弯曲部分数值比两翼大),如图4。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水库和水电站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水库坝址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2.港口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3.宿营地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右图中应选择在B地宿营)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4.疗养院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5.气象站、航空港选址:
区位要点
气象站 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6.公路线、铁路线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右图中公路选线为甲)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7.引水路线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引水路线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右图中选择④线)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8.农业生产布局:
区位要点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基础知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9.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区位要点 图示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步骤 具体内容
确定剖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尤其是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4.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4.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
思维导图:地图三要素
典例探究: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
1.根据等高线形态及数值,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以丘陵、平原为主,①对。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②对,④错。没有盆地,③错。①②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参考答案】1.C
典例探究: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图中山地的走向大致为( )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解析】
2.根据等高线延伸方向及形态,图中山脊的延伸方向,即山地的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参考答案】2.D
典例探究: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所示地区中陡崖顶部海拔可能为( )
A.450米 B.550米 C.350米 D.650米
【解析】
3.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趋势,图中所示地区中,陡崖顶部数值最大的等高线海拔是500米,等高距为100米,陡崖顶部海拔范围是500-600米之间,海拔可能为55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参考答案】3.B
典例探究:
家住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4.图示地形剖面图包括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乙,经过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跨地势三级阶梯,B对。甲、丁线路位于第三阶梯,A、D错。丙线路跨第二、第三阶梯,C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参考答案】4.B
典例探究:
家住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华沿丙线到陕西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地形( )
A.沟壑纵横 B.一望无际
C.丘陵广布 D.山河相间
【解析】
5.小华沿丙线路到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为沟壑纵横,要到沟对岸,需要绕很远,A对。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的特征,B错。丘陵广布是江南丘陵地区的特征,C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特征,D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参考答案】5.A
典例探究: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从图中可知(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
B.乙地海拔可能为1035m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
【解析】
6.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米,可推断山峰海拔为1035~1040m,A错误;乙地海拔为1030~1035m,但不等于1035m,B错误;①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相对高度为10~20m,C正确;区域内最大高差为45~55m,D错误。故选C。
【参考答案】6.C
典例探究: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解析】
7.由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分布可知,①②之间为凹坡,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B正确,AC错误;②④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②地不在陡崖边缘处,且不知道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离,不能判断两地能否通视,D错误;故选B。
【参考答案】7.B
典例探究: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
A.水库最深为15~20mB.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
C.水库位于⑤地 D.水坝高度为5~10m
【解析】
8.据图可知,甲养殖场最低处靠近1020m等高线,所以将该等高线作为最高水位线计算,而水库最低点为1005~1010m,因此水库水深为10~15m,A错误;从地形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位于水库流域内,且位置高于水库,因此乙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会直接或间接污染水库,B错误;据图可知,水库应位于⑥地,C错误;水坝的坝顶海拔为1020m,坝底海拔介于1010~1015m,所以水坝高度为5~10m,D正确。故选D。
【参考答案】8.D
典例探究: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对其所在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解析】
(1)由图可知,等高线数值较高,且较密集,故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等高线数值中部较高,南北较低,故该区域地势中部高、南北低。
【参考答案】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中部高、南北低
典例探究: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对其所在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2)下图中①②两组图分别是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画的地形剖面图,分析M点在①②两图中代表的地形类型:① ,② 。
【解析】
(2)在①图中,左图剖面方向,两侧低中间高,右图剖面方向,两侧高,中间低,故M为鞍部;在②图中,左图剖面方向,地势降低,右图剖面方向,两侧高,中间低,故M为 山谷。
【参考答案】鞍部 山谷
① ②
典例探究: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对其所在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3)该小组有两位同学分别站在A、C两地,如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阻挡,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见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
【解析】
(3)根据等高线分布可判断,A、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站在D的同学的视线,故站在D处的同学看不到A处的同学; D、C之间是鞍部,地势较低,不会阻挡视线,故站在D处的同学能看到C处的同学。
【参考答案】A处看不到,因为A、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 C处能看到,因为D、C之间是鞍部(低谷),不会阻挡视线。
欢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