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过关小测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过关小测练(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6 22:2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九章压强过关小测练
班级 姓名 组内号数
基础知识
压强的定义: ,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 ,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和各量国际单位: ,
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和各量国际单位:
,
连通器的定义: ,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练习题目
9、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和重力是同一个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物体受到压力后会发生形变
D.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10、如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载重汽车多车轮 B、铁轨铺在枕木上 C、刀口锋利 D、滑雪板宽又长 图1
11、如图2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A、B,盛有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FA、FB,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则它们的关系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图2
如图3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底面为圆柱形的杯子,重为3N,其底面积为80cm2,内装水的高度h=0.1m,水的质量是1.5kg,则杯子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是(  )(g取10N/kg、ρ水=1.0×103kg/m3)A.10N B.7N C.5N D.2N
图3
13、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3:2,内装体积相等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
A.3:2和2:3 B.2:3和2:3 C.2:3和1:1 D.3:2和1:1
14、我们身边看似“轻”的空气,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以下事例,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瓶中的饮料
B.用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C.用注射器把新冠疫苗药液注入肌肉里
D.茶壶盖上开小孔便于把水倒出
15、如图4所示,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是760mm,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内水银柱高度差保持不变
B.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图4
D.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16、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表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图表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丙图吹硬币使硬币翻越木条,是利用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的原理
D.丁图实验能测量出标准大气压的值
17、如图5所示,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400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水深h为15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N,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图5
18、如图6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为 Pa,压力为 N,如果液面上升5cm,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将增加 Pa。(g取10N/kg)
图6
如图7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两者的高度之比为 。
图7
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8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8(a)、(b)两个实验。 图8
(1)通过比较小桌在海绵表面的 反映小桌对海绵压强的大小;
(2)从图(a)、(b)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压力 时,受力面积 ,海绵所受的压强 (3)此后小明把小桌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压痕的深浅比图(a)中对海绵的压痕深浅小,如图(c)所示。比较图(a)、(c),能否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小”的结论? ,为什么? ,
21、如图9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时,用微小压强计进行实验。
图9
(1)实验前先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在甲图中,用手指压金属盒内的橡皮膜,若手压橡皮膜的幅度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越大,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 (选填“好”或“差”)。
(2)装置调整好后,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中液体的 A、B两点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此可判断A、B两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 p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此分析可以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3)把探头分别浸入装有水和酒精两个杯子中,其状态如图丁、戊所示,由此可以分析得到,液体内部压强还与 密度有关。由这个关系判断,图 中的液体是酒精。
22、如图10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 mm。
(2)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气压为 pa。
(3)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 ,水银柱的长度将 。(均选填“变长”“变短”“不变”)
(4)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则你能看到的现象是 ,
图10
23、一辆四轮汽车质量为2吨,在平直公里上匀速行驶6km,用时10分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当车静止时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10N/kg)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4、如图11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m,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g取10N/kg)
(1)若水的质量为2kg,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2)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图11
(3)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200Pa,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25、如图12甲所示的柱形容器,放置一实心不吸水圆柱体A,底部用一长度为10cm细线将A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内慢慢加水,直至容器中水的深度为30cm,且倒入水的体积与水面上升高度关系如图12乙所示。已知A的高度小于30cm;求:
(1)所加水的总质量;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将水加到40cm深,剪断细线,将圆柱体A取出,继续加水至40cm深,与圆柱体A取出前相比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了200Pa。计算A的密度.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