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高考作文立意及行文结构
.参考立意
(1)孩子角度:从分数高低看孩子的境遇,可以立意为“分数与奖惩”“分数与命运”“成绩不能决定一切”等。
(2)教育角度: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思考“掌印”和“吻痕”的意义,可以立意为“棍棒教育不可取”“让教育成为育人的教育”等。
(3)综合角度:同时考虑漫画的纵轴和横轴,围绕整个画面,可以立意为“因材施教”“标准因人而异”等。
(4)社会角度:从分数的高低,联想到与之对应的社会角色,可以立意为“政绩与奖惩”“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等。
范文
莫拿分数论成败
漫画以形象逼真的方式,向人们昭示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家长、学校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尺度。分数成为牢牢套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简单粗暴,而且危害极大。它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孩子人文素养的缺失、责任意识的淡薄,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严重后果。
只以分数论成败式的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辙,回归正途。
莫以分数论成败,用智慧浇灌个性花朵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是菊花,就让其展现傲霜的骄姿;是青草,就让其吐露珍贵的青绿;是星星,就让其闪烁晶莹的亮光。不要把每个孩子都赶上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坚硬的竹子制成笛子,能吹出悠扬的乐曲;柔性好的竹子却适合编成席子,清凉怡人。教育孩子也应如此,中国近代“超强老爸”梁启超,九个子女各有所成,享有“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美誉。然而,他的教育之道却始于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发现与培养。
莫以分数论成败,用理性培育飞翔的翅膀
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做翅膀,分数再高,也难以挣脱自私自利的牵绊,更不能飞上济苍生、利天下的蓝天。有鉴于此,家长们必须学会理性看待孩子的分数,从长计议,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种崇高的理想的种子,培育高飞蓝天的钢翅。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将“明志”“致远”放在重要位置;梁启超告诫自己的子女“有理想、有热情的人,令人敬畏”,强调人生理想的重要性。他们重视精心培育孩子飞翔的翅膀。
莫以分数论成败,用责任培养担当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扛起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孩子应尽的义务。家长作为培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用责任意识培养孩子的担当情怀,用责任意识锻造孩子坚强的双肩。岳飞的母亲,在儿子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誓言,培养孩子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梁启超告诫梁思礼“人须有爱国心,然后才能成大事”,培养其热爱国家民族的情怀。天下意识、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基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我们放远视线,不以分数论成败,根据孩子的特长兴趣进行人生规划引导,同时将理想、责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哈伯特
②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 ——王鼎钧
③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堅定地成为自己。 ——赫尔曼·黑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人生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作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确定立意
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范文 扬帆起航,做自己的船长
①人生就像一次只有单行线的漫长航行,何处起航?何时扬帆?答案只在船长心中,而我们,要学会做自己人生航船上的船长。 (55字)
②明确目标,寻找自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远大的志向,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燃起前进的斗志,拥有向上的动力。茅以升从小立志要为人们建造一座结实的桥,他为此认真学习,用心研究,最后成功建造出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莱特兄弟不忘飞翔之梦,努力发明创造,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亨利·福特立志成为成功人士,并努力向着梦想前进,最终从一个普通的修车工人,成为了有名的汽车大王……我们的人生想要实现什么,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寻找,“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唯有找准方向,定下目标,才能有一份清明、一份热情、一份信心。 (279字)
③不忘初心,坚持自我。“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是的,社会法则就像大浪淘沙般一遍又一遍地筛选,我们能做的,唯有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才可能成为最后留下的那一个。叶嘉莹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古典文化的研究,面对哈佛大学的优异待遇,她毫不动心,毅然回到南开大学继续自己的教学研究,她不求功名利禄,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文化。她是白发的先生,也是诗词的女儿。传播中华诗词文化,是她的初心,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叶嘉莹先生的事例告诉我们,时代从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做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走出一条星光璀璨的道路。 (283字)
④乘风破浪,成就自我。回想小时候,我们是不是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梦想?可等到慢慢长大,才发现实现梦想是如此困难。于是,我们犹豫、徘徊、退缩,甚至想彻底放弃。然而,人生只有一次,要如何把握,全在我们自己。只有迎接困难和挑战,坚持不懈,才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作为当代青少年,人生的帆船才刚刚起航,面对繁重的学业和重重压力,我们只有坚定目标,不轻言放弃,才能将这些艰辛转化为成长的加速器,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228字)
⑤人生这条船,要努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坚持目标,永不放弃,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谱写属于自己的光辉的航海史。 (53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是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的一句名言。
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中国现实,面向全校师生,写一篇演讲稿,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试牛刀
先解读“风暴”,联系自身实际和生活实际,很快就能知道贺拉斯所说的风暴指的就是“困难”“挫折”“坎坷”“逆境”等。
再解读“以主人的身份上岸”,实际是指面对以上种种情况,都应该由自己做主宰,努力改变现状。联系我们中国的现实,亦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所写文章要以演讲稿的形式呈现。
参考立意
(1)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2)生而不凡,敢于挑战;
(3)我命由我不由天;
(4)主宰自己的人生;
(5)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优秀习作】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位上岸。”天地之间,万物共生,命运流转,究竟谁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我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一波三折的失意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被贬黄州后,在荒芜贫瘠之地开田种地,挥汗如雨,并赋诗作词。他用一支笔感叹人世烦忧抨击黑暗社会,他用一双手播下种子,获得心花的怒放。一波三折的失意,没有在精神上打倒他击退他,反而让他紧紧握住命运不放手,终在一片极乐净土上乘风破浪,实现人生的意义。
我命由我:暴风雨的洗礼 “真正的猛士,勇于用双手搏击风浪,接受命运的洗礼。”《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虽已筋疲力尽,但仍在海风海浪中与鲨鱼搏斗,以不畏风雨的英雄姿态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这是不屈人格的写照,也是我命由我的集中展现。暴风雨的洗礼终见证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理。
我命由我:针尖对麦芒的竞争
在国际上,不论是拳脚相向还是互利共赢,中国的命运由中国人民做主!在内部问题上,中国的命运也一定是由中国人民做主!中国的命运永远掌握在千千万万华夏儿女手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紧紧抓住命运轮盘不放手,才能扬帆起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我命由我:风起云涌的暗潮
小小的民族企业,蕴含着大大的力量。中华民族有所作为是它的初衷,“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是它的信念;“核心技术由我掌握,命运由我做主”是它的力量,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华为。当今局势风云变化,它始终不忘初心,虽遭受了国际的质疑、技术的封锁,但它始终握紧命运。创造“芯”,在冷言冷语中,在暗箭明枪下茁壮成长。“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任正非所言。而我要说的是:命运在我手,民族之林永垂不朽!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佳。但是,有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枯燥乏味的事。有人认为,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而在娱乐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的能力,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忍受枯燥,成就精彩。
2. 对枯燥的耐受力,筛选着优秀与平庸。
3.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4. 别被“精彩”废掉,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
5.精彩麻痹神经,枯燥滋养灵魂。
6.热闹为生命添彩,枯燥为青春赋能。
立意原则
1、立意不要总想着“我就要跟人不一样”、“我就特殊”、“你们都是俗人”,创新好了您是先驱,创新错了您就是先烈(再来一年)。如果你不是天才,立意你就乖乖地立,不要觉得主流立意俗气,脱俗对这世上99.99%的人都是做梦。
2、 立意要随大流,表达上剑走偏锋。你随手翻开一本作文书,你都会发现,90%的高分作文,亮点都不在立意上,而是表达上,文章结构上,遣词造句上,素材积累上。
立意的四种方法:
1. 关键词句法:
如果作文题给的材料是一则评述性材料,那么一般都会有议论,抒情的句子。这种句子要么摆在叙述性文字的前面,构成总分式,要么跟在叙述性文字的后面,构成分总式,要么藏在叙述性文字的中间。抓住了这种议论抒情的句子,就抓住了审题的关键。
2. 提炼主旨法:
有时命题人给我们叙述一件事,几件事,或给我们几个句子,又或者提供一些关键词,这些事件、句子、关键词很可能围绕着一个中心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概括出这几个事件(句子、关键词)的核心意思。如果几则材料阐述的中心不止一个,就可以根据每则材料的中心,将这些材料合并为两三组,继而提炼主旨。
3. 对比立意法:
有时,对作文材料中某一事件,我们肯定否定都可以;或者对于材料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赞扬甲,也可以赞扬乙,既可以从正面立意,也可以从反面出发立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 循果追因法:
有些叙述性的材料中没有议论、抒情的句子。也提炼不出来啥主旨。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引发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材料中没有指明事件的原因,我们就去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2020四川绵阳三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位画家对自己的画作不满意,于是把它摆在街口,公开征求意见,一个鞋匠走过来,反复观察琢磨,指出画上的靴子有差错。画家赶紧拿起笔,把错处重新画过。鞋匠又继续观察,接着说:“我觉得,这画画得有点大,肩画得有点斜,画家忍不住打断他:“朋友,你的评论请不要超越这双靴子。”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这个材料就是典型的,啥议论都没有,就让你写,非常考查同学的思辨能力。
2.根据循果寻因法,我们分析一下这件事的原因,为什么评论不要超过这双鞋子,原来术业有专攻,这个鞋匠懂鞋,是个专家,所以画家听他的。但是鞋匠不懂画,那他的意见就没有参考性了,他发表意见,就是个砖家。那我就可以根据现象揭示的本质,来立意了。
3.示范立意:
合理地建议、智慧地取舍。
发出评论要谨慎,接受意见要审慎。
评之有理,纳之有智。
议论文结构
1、引论((引述材料、提出论点)(50-100字)
2、本论(证明分论点)(每段200-300字)
(1)分论点1+事例+分析+小结
(2)分论点2+事例+分析+小结
(3)分论点3+事例+分析+小结
3、结论(照应全文)(100字内)
1、引论环节——开头技巧
2、本论环节撰写结构 分论点+事例+分析+小结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分论点并列式结构
A 按意义上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等顺序安排层次,对论点进行分析。可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而且……,……更重要的是……)
自然——人——社会 个人——家族——社会 个人——集体(企业)——国家
自己——家人(朋友)——陌生人
分论点递进式结构
《要做老实人》
“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
“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
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而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心论点:乐为“小善”写出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
⑴乐为“小善”,体现心灵美;
⑵乐为“小善”,能使集体团结、友爱、和睦、互助;
⑶乐为“小善”,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从个人到集体到社会,层层递进,纵向深入。
——层进式
三个分论点都是从“乐为小善”的好处,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 ——并列式
B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按意义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层次,对论点进行分析。(即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系安排层次。)
以“风度”为题的分论点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分论点对比式结构
对比式常用衔接词句积累
1、词语类
诚然、反观、(与此)相反、毋庸置疑,必须(不得不)承认;何况;适得其反;过犹不及,两相对照,倘若一味.......
2、句子类
要看到......更要看到......;
我们不否认......但更该清醒地看到......;
显然,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做到、发现、明白)这一点;
我们承认......但我们也要承认(警惕)......;
适度的......无可非议,但过度的......却会成为(个人、社会、生活、发展、成长等)的阻碍;
想想.......再看看自己(当下,身边......);
有......,自然就有......
孰是孰非,自有公论;
同为.....,有些人.......,可还有一些人.......
注意:衔接词句是议论文必要的过渡与润滑,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平常的作为创作实践中和作文素材积累中,都注意雕琢和积累。
【例文】
学然后知不足
河水来到浩瀚的大海,就会望洋兴叹,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无垠的天宇,就会自惭孤陋寡闻;我们通过学习,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地去学习。不断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领域不断开拓的过程,每开拓出一片知识的荒地,就可以种下一片智慧的种子,以努力作阳光,把汗水作基肥,智慧的种子就会生出智慧之芽,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增多,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从狭小的知识境界到更广阔的知识境界的升华。人们常说,“登高”便可以“远望”,远望才能够开阔视野。在知识的海洋里,知识境界愈高,视野就愈开阔;视野愈开阔,就愈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过“大海之一滴”而已,于是便愈知己之不足;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谦逊虚心,学习起来便愈是勤苦,所以他达到的知识境界就愈高。
不学习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其实,这种人的知识太浅薄不过了,任何博学多才的人都不会自满自足。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这种人即便有满腹的才学,也会像高空中洋洋自得、自做美梦的云雀一样,从虚幻的云雾中坠落下来,摔在现实的岩石上。不是吗 夜郎自大的清王朝,以“天朝”自居,不愿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闭关自守,结果使中国变成一个匍匐在洋人铁蹄之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不学无术,自高自大,同样是我们做学问的劲敌。
由此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谦自励,才能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永不知足,永远进取。
解析上文结构图示 学然后知不足
引论:提出观点:学然后知不足。
本论:
1.正面论证:
(1)正面提出论点:学习能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2)正面道理论证
2.反面论证:
(1)反面提出观点:不学习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2)反面道理论证
(3)反面事例论证
结论:我们只有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自谦自励,永远进取
3,结论环节——结尾的作用及方法
结尾的作用
A,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
B,补充论述,使论证完备严谨,避免片面性。
C,照应开头或题目,强化中心论点
D,强调中心论点,激励号召人人们
结尾的方法
1.首尾呼应式
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比较常见,在大部分情况下,阅卷老师基本都会仔细审阅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如果二者之间产生关联,有首尾呼应的结构存在,往往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示例】开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强不息,勇于担当,择一座城,圆家国梦。
结尾:选择一个职业就铸造一座城,做一件事情就倾尽满腔热情,要走就走复兴路,要圆就圆家国梦。
2.卒章显志式
“深化主旨、点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结尾段应当承担的作用。“卒章显志”的方法指的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先用简洁、凝练的几句话对上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化。
【示例】冬将尽,春可期。待黎明破晓,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时,你我携手,相视一笑,看那人声鼎沸,樱花怒放,笑声遍布山川。
3.抒情升华式
我们都知道“议论、记叙、抒情、说明、描写”这五种表达方式。在考场作文中,也有一部分同学会选择用“抒情升华”的方法来结尾。不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用抒情的方式结尾,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有较强的文字感染力,并且更能够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主旨。
【示例】五千年漫长岁月,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太多艰难险阻,但是最后都勇敢地挺了过来。这一次,我们始终坚信,不管黎明破晓前有多黑暗,我们终归会迎来曙光,等来春暖花开。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坚强又勇敢,一切阴翳在我们面前都会过去。中国注定不凡。
4.佳句名言式
在收束全文时,引用佳句名言来为文章的结尾增色,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更会让阅卷老师感受到该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说到这,是不是有很多同学暗自窃喜说:“我就是这么写的!但是,要提醒下大家,在选用佳句名言时,一定要选择与文章主题一致的,否则就有跑题之嫌!
【示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在疫情防治前,举国一致表现出高度的同心同德,譬之辟谣于初婴,譬之授知于未然。坚持全国一盘棋,服从党的指挥,同时间赛跑,同病魔对抗,邻里互助,患难相恤,戮力同心则无跨不过之坎,同舟砥砺则无达不到之岸。春天已来,待疫消逝,江城樱花会再次绽放,邀我们共赏,美好生活会如期而至,你我再次靥开笑颜。
5.倡议、引导式
在演讲稿、倡议书、或者书信体的作文中,很多同学会选择用一种“倡议、引导”的方式发出号召。
【示例】
“亲爱的同学们,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当......”或者“就让我们一起......”这种结尾的方式通常会使得文章层层递进、气势恢宏。
6.戛然而止式
这种结尾方式,在目前的考场作文中,不是很常见。
“戛然而止”式的结尾,也叫做“留白”式的结尾,这种类型的结尾会起到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该方法在叙事性的文章中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