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7: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
一、精挑细选。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梳头(shū) 秩序(chì) B.卓越(zhuó) 小楷(kái)
C.澎湃(bài) 硕果(shuò) D.赫然(hè) 漂白(piǎo)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一位篮球教练来我校了。
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7.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终于开始面对世界,同时,西方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地走向中国。
B.考试前夕,我班学习委员李军连发了几天高烧,使他痛心疾首,焦急万分。
C.在近期举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些青年歌手面对常识性的综合素质测试题无动于衷,哑口无言,令观众非常遗憾。
D.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可是日本部省却别有用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8.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量体裁衣 全神贯注 声名显赫 B.屏气凝神 一如即往 欲盖弥彰
C.通霄达旦 默默无闻 远见卓识 D.贪赃枉法 无遐顾及 不辞而别
9.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二、活动探究。
10.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用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介绍闻一多。
(2)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
上联:________唐诗杂论________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3)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结束语。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A】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B】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C】希望闻一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能够继续被发扬和继承。
①【A】处画线句子的方框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
③【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位置。
三、语言表达
1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四、衔石填海。
1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的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________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________。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________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________,“漂白了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________,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3.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兀穷年:________
②迥乎不同:________
③潜心贯注:________
④一反既往:________
14.文学常识对对碰。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闻一多的学生,被誉为“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等。
(2)闻一多,本名_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等。
五、精准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5.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16.“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
17.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8.体会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9.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隔着两代人的疼
刘淼
①大四实习还没结束的时候,父亲就不停地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他的语气软绵又轻柔,带着点孩子气的期待。因为忙着做材料,对于他的催促自然有些不耐烦,我语气很冲地跟他说,等到实习结束后就买票回家,不要总是这样催我。
②大概是语气太过敷衍,父亲再说话时,我能明显听出他语气中央杂的失落,满腔欣喜也化为简单的叮嘱,随后他便挂了电话。
③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理解他的矫情,甚至在心里面怨过他的小家子气。他不懂我在生活中的艰辛,他也看不到我与生活这个怪物殊死搏斗的挣扎,他一心想将我圈养,锁在他的身边,守着他。
④我们都觉得彼此变了,我不再是他印象中那个听话懂事、好掌控的小棉袄,他也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是那样的相似,又是那样的疏离。
⑤飞机落在咸阳国际机场,天冷得可怕,包里的手机开始拼命叫嚣起来。不用想都知道,这一定又是父亲的电话。在得知我实习结束的那一天,他便以每天五个电话的频率催促我,赶紧买票了!赶紧回家了!赶紧赶紧了!
⑥我在他的急促中马不停蹄,像是一个上紧发条的陀螺,我讨厌这样的节奏,也讨厌让我变成这个样子的他。所以你看,我根本就不懂父亲,更不懂他深藏于心底沉甸甸的爱。
⑦我下大巴车的时候,他早已经在车站等候,我出了站,他忙不迭地走过来帮我拎行李箱,他脸灰扑扑的,像是下午即将暗下去的黄昏。他冲着我笑,似乎又觉得自己笑得不好看,只能露出一排牙齿僵硬地凑个表情。他拿了行李转过身慢慢地走,拖着行李箱的他,让他佝倭的背显得更加蜷曲,我走过去帮他,他摆摆手,将行李箱提得高高的,我知道他是想显示他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他脚底的步子已经有些凌乱,他那么逞强,又那么脆弱。
⑧父亲是什么时候老的,我竟一点儿都不知晓,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蛰了一下。那种疼痛从我的眼睛蔓延到全身,我只觉得似乎四周的寒风更冷了,他更瘦了。
⑨与父亲的战争开始于回家的一周之后。他批评我被子没有叠好、地板没有拖干净、睡觉的时候玩手机……他反感我很多生活方式,让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女人。
⑩我实在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在我回家的一周内,从未对我提出过任何抱怨,为什么非要等到一周以后才将这些事情搬出台面数落一遭,而且似乎每次回家都是这样的状态。于是,我扬言第二天就买票回学校。他气鼓鼓地摸出一根烟,等到抽完的时候,他又默默地帮我把所有的东西收拾好。我知道这是他的软肋,只要每次我说要离开,他就会败下阵来。可我从未想过每次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有多么的难过。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他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绑上一个小椅子,又在椅子上铺好软软的小垫子,他像是一个遮风避雨的英雄,把小小的我完全拢在他的臂弯里。坐在前面的我扎着马尾辩,头仰得高高的,我唱儿歌,他唱儿歌,我数一二三,他也跟着一起数。那些细碎的日子就像闪闪发光的水晶,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可我还是控制不住与他争吵的冲动,尽管我爱他。
我又想起父亲,是因为那个修理管道的大叔。几天前,他匍匐在地上修理管道,卑躬屈膝讨生活的样子,像极了父亲那张越老越慈祥的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越老,心就会变得越柔软,软得像蜗牛的触角,稍微被触碰,就会紧张地缩起来。
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他正在上班。对于我这个电话,父亲有些受宠若惊,在他的印象中,我很少主动给他打电话。他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我却只是说有点儿想他,他还是不死心地问我,是不是生活费不够用了,我却岔开了这个话题,问了他别的事情。
话题就此打住,于是我们又绕回到我下次放假是什么时间,车票打算什么时候买这样的问题上。我躲不过他的盘问,在所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挣扎下对他坦白从宽。所有的事情又绕回之前,他来接我回家,我们在家里不停争吵。只是再后来争吵的时候,我已经学会让着他,他批评我的时候我尽数听着,他看不习惯的时候我保持微笑,他自己说着说着就没意思了,一场战争和平解决。
可是,我还是讨厌父亲,我讨厌他老得太快,就像一个影子,像一份旧报纸。
他不知道在他苍老的所有历程里,隔着我们两代人的疼。
20.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毕业前,父亲催我回家 ①
② 心疼
几天前,想起父亲的谦卑 ③
④ 理解包容
2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段划横线的句子。
我还是讨厌父亲,我讨厌他老得太快,就像一个影子,像一份旧报纸。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中的父亲善良淳朴、心疼女儿,却不擅长表达对女儿的爱。
B.第⑦段中,“我”看到艰难地拖着行李箱的父亲,他佝倭的背显得更加蜷曲,他故意将行李箱提得高高的,想展示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他脚底的步子已经有些凌乱,他那么逞强,又那么脆弱。言语中表现出女儿认为父亲的这种行为很可笑。
C.第⑧段中,“父亲是什么时候老的,我竟一点儿都不知晓,直到再见他,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蛰了一下。”中“蛰”本义是指毒虫叮刺,在这里引申为刺痛、刺伤,表现了“我”见到苍老的父亲时内心的辛酸。
D.第 段属于倒叙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骑自行车,教我唱儿歌的情形,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E.第 段中,写到尽管我爱父亲,但还是控制不住与父亲争吵的冲动;第 段“我们在家里不停争吵。只是再后来争吵的时候,我已经学会让着他,他批评我的时候我尽数听着,他看不习惯的时候我保持微笑。”可以看出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深藏于心底的沉甸甸的爱。
23.结合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中的情形,说说你对这种微信朋友圈中“假父亲节”“假母亲节”的看法。
【链接材料】
有人曾这样说:“所谓父亲节和母亲节,就有一大群人在朋友圈里感谢早已被他们拉黑,压根看不到他们说话的爹娘。”《华商报》曾采访40位年轻人,询问当父母发来微信验证时,他们会不会将父母加为好友,加为好友后又不会在朋友圈里将他们拉黑。结果仅有17人将父母加为好友,而且其中有14人对父母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在这个小调查里,能添加父母并且让其看到自己朋友圈的比例低得惊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D
6.D
7.D
8.A
9.D
10.(1)示例: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 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2)闻一多;严谨治学
(3)分号;将”的原因“去掉;继承;发扬。
11.示例:如果遇到在做事之前必须有一个计划的,那就应该是先言后行;如果是要给别人一个惊喜之类的就应该是先行后言,或者只行不言了,这个主要是看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了,各有各的为人处事之法。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2.“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他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13.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14.臧克家 农民诗人 烙印(答其他诗集也可) 闻家骅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土 红烛 死水
15.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6.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7.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8.这里是细节描写,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19.含义: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又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同时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伟大品格。作用: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0.①不耐烦;②父亲帮我拎行李,我看到父亲苍老的背影;③难过;④再后来,父亲与我争吵批评我时。
21.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去的父亲比作一个影子,一份报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孤单和衰老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老去的辛酸和痛楚。
示例(二):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两个“讨厌”,贬词褒用,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深沉,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老去的辛酸和痛楚。
22.BD
23.文章中:文章通过记叙父亲与女儿之间,虽吵闹不断,却彼此牵挂,感人至深。材料中: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添加父母微信,在微信朋友圈拉黑父母,在他们过节时送祝福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面。
看法: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简单的礼节上,应该是真诚的发自肺腑的关爱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地沟通交流,让家中的温情常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