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同步练习
一、精挑细选。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2.选出各组短语中不同类的一项。( )
A.参观博物馆
B.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C.穿山走林
D.告诉主人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中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B.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C.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D.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B.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C.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D.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7.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二、语言表达。
8.作者说:我“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看下列句子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三、精准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①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②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③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⑤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地学习。
⑥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⑦瑶族老人立即走到我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的大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⑧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⑨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⑩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他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常住?”解放军叔叔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他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了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9.结合选文,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表现。(答出两点即可)
10.第⑩段运用插叙,有什么作用?
11.联系全文说说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表达效果。
1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加点语句“蹦”的表达效果。
阅读《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有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瓶装水消费的第三大国,且消费数额每年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国人喜欢喝瓶装水,主要是认为它“干净、健康”,因为普遍存在的水污染,让人们对从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不太放心,便转向喝瓶装水。然而,瓶装水真的就那么“干净、健康”吗?
②先说瓶装之中的水。去年下半年,一家以做方便面起家的大牌企业坦率承认,所谓的“优质水源”就是从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只不过是添加了“矿化液”。某饮料协会的权威人士也承认,在自来水水源中添加矿化液,已是业内人尽皆知的。据有关部门对销售瓶装水的监测,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仅为34. 8%。瓶装水的安全程度实在令人担忧。
③再说瓶装水的瓶子,多采用PET塑料。这种塑料质轻、透明、不易破碎,但有学者认为该材质会产生一种潜在致癌物“锑”。有研究人员对当地的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
④瓶装水瓶子的生产和消费,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因为制瓶塑料提炼自石油,在人口仅3亿多的美国,每年用于瓶装水制瓶的原油就超过150万桶,相当于10万辆车一年的用油量,还不算包装,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这样算下来,有人说喝4瓶瓶装水就相当于喝掉了一瓶石油。
⑤另外,由于装水瓶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空瓶子都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若焚化,则产生诸如氯气、含有重金属的残留物等有毒副产品;若掩埋,这些塑料瓶属于非生物降解材料,需要1000年才能降解。
⑥中国历来有喝开水的传统,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但烧开了再饮用,安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只要是在家或办公室等有条件的地方,都应提倡喝开水,这样既安全,又节省开支,于国于家于已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13.下面对瓶装水的危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装水所谓“优质水源”的安全程度实在令人担忧。
B.瓶装水的瓶子材质会产生一种潜在致癌物“锑”。
C.瓶装水的生产消费会造成能源浪费,产生污染环境的垃圾。
D.瓶装水不利于保护我国稀缺的优质水资源。
14.对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作比较 B.下定义作比较 C.列数字打比方 D.下定义打比方
15.下面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针对目前国人喜欢喝瓶装水的现状提出问题,引发阅读兴趣。
B.随着时间的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C.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2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D.第③段加点的“竟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又不乏生动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B
6.B
7.B
8.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以上四句,或通过梦境,或描述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为了寓对一代新人的情于这些景中的。
点拨:本题重在体会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
9.一队解放军建起避风雨的小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我”和老余及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补给。(两点即可)
10.补充交代小茅屋的来历和梨花小姑娘照料小茅屋的原因。突出主题,表明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发扬光大。推动情节发展,避免平铺直叙。
11.运用比喻和双关,生动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标题。
12.(承接前面“像小雀”的比喻,)形象地写出小姑娘躲避老爷爷的可爱情状。饱含对其喜爱之情。
13.D
14.A
15.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