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的语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31 22: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春花娇艳草儿青葱溪水欢舞荷儿舒展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叶落知秋衰草连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年年如是……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大自然的语言竺 可 桢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介绍的物候和物候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认识物候学这门科学。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通过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开拓视野,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读准字音萌méng发 翩piān然 孕yùn育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读准字音连翘 衰草连天
翘尾巴 鬓毛衰
落叶 差异
丢三落四 差遣
落枕  参差
  
qiáoqiàoshuāicuīluòlàlàochāchāicī需要掌握的词语次第:一个接一个的。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绕一次。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美丽的春光。一般写作“鸟语花香”。
销声匿迹: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 无踪了。匿:隐藏。
风雪载途:形容一路风雪弥漫。载:充满。
年年如是:年年都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课题中所说的“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指什么?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一、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二、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决定因素三、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现象有什么意义呢?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指物候现象。五、课题中所说的“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指什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1-3: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4-5: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物候学的意义。在文中划出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①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第四段】
②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第六段】
问题研究 ①此句位于第四段中,是第四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了第四段(也概括了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第六段,单句成段,是第三部分的总起之句。
第7至10段介绍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问题研究 这几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所以这部分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 纬 度 差 异二月海南二月雪乡经度对物候的影响高下差异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高下的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现代三月的长城古代三月的长城古今的差异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造成物候现象差异返回教程当堂训练1、找出并改正下列各组中的错别字。
A、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 )
B、大地苏醒 天空晴朗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 )
C、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 )
D、不毛之地 衰草连天 草木容枯 年年如是 ( )当堂训练读下面的这段话,回答2——5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当堂训练2、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销声匿迹——
②翩然——
3、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4、这段文字是按照 顺序写的。当堂训练5、对这段文字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这段文字列举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B、这段文字介绍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C、这段文字说明了一年四季的物候规律。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6——10段):这部分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分类别、举例子;
举例子。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6——10段):
大量举例有什么好处? 大量使用举例子的方法,能够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地把事理说清楚。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6——10段):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6——10段):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时与其它的说明方法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说明效果,试举例说明。 品味语言
如果把课文第1、2段的相关句子改写成下面的文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②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④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品味语言 ①“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严冬大地和早春大地的不同情态。
②“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品味语言 ③“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具体生动地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④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把它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品味语言
把课文原文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物候”词条加以比较,谈谈各自的特点。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气候的关系。物候能指示农时以利于作物栽培,也可以供天气预报参考。【吉林版《现代汉语词典》】。 品味语言
举例说明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表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又如“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等。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又寒与物候相关的农谚:立夏不下,无水洗耙;小满不满,无水洗碗。
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儿来不过三月三,燕儿走不过九月九。诗歌中的物候现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自然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你还能说出一些大自然的语言吗?大自然给了你怎样的灵感?
畅所欲言 为什么我们要对大自然
的语言处处留心观察呢?这
有什么好处?浮想连篇作者这样说……我们如是说……亲近自然,探索奥秘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作业1、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的高度上气温反比地处高。这叫逆温层。( )
②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课堂作业2、“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你能用物候知识解释诗人郭沫若的这句感叹吗?课堂作业3、仿照示例写农谚。
示例:泥鳅安安静静的,天气很晴朗。
泥鳅静, 天气晴。
①癞蛤蟆从洞里出来,表示马上要下雨了。
癞蛤蟆出洞, 。
②猪圈里的猪在不断地衔着草搬运,寒冷的天气马上要来了。
猪衔草, 。课堂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4——5题。
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课堂作业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