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 3*月是故乡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渎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涟漪(yī) 澄澈(chéng) 腮边(sāi) 秉性(b n)
B.眷恋(juàn) 蚌壳(bàng) 燕园(yān) 篝火(gōu)
C.蚱蜢(zhà) 旖旎(yí) 倭瓜(wō) 啃食(kěn)
D.耄耋(dié) 玷污(zhān) 点缀(zhuì) 埋葬(zàng)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嚼烂 朗闰 一碧万顷 B.点辍 幽鸣 良辰美景
C.耄耋 徘徊 相映成趣 D.闪耀 陪衬 美妙绝轮
3.下列句子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B.我的小月亮,我怎么会忘掉你呢?
C.我的小月亮,我会忘掉你。
D.我的小月亮,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啊!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比喻)
B.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拟人)
C.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夸张)
D.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5.无论身在何处,“我”最倾心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原因是( )
A.故乡的小月亮会让“我”想到童年,想到故乡,它是“我”思念故乡最好的见证。
B.故乡没有山,那时的月亮会很早就升起来,在“我”童年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C.故乡的小月亮会在苇坑里出现,“我”在外面见到的月亮都是挂在天上的。
D.故乡的月亮是最亮的,是外面的月亮不能比的。
二、填空题
6.读句子,根据画线部分填写词语。
1.洞庭湖水烟雾笼罩,广阔无边,景色蔚为壮观。( )
2.战时,老百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去。( )
3.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
4.书是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星星 ( )的风光
( )的月亮 ( )的柱子
( )的麦粒 ( )的奇景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里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示例,补写下面的句子)
腊月,天真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仿写排比句)
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
9.仿写句子。
1.“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里的月亮啊!”请你仿写一个感叹句,抒发对某种景物的赞美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心灵的不安
“一件首饰,无论多么珍稀,多么昂贵,它永远只是一件物品,它不能也没有资格去代替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平安。”我合上书本,脑海里反复回荡着这句话,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那是一枚菱形的胸针,银色的表面贴着一些人工制造的亮晶晶的小颗粒。现在想来,它是多么的粗糙和简单,但在八年前,从未接触过首饰的我,对它的感觉却是一见钟情。
它是邻居女孩上官宏衣服外套上的一枚胸针。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服,犹如晨曦中流淌在纯净花瓣上的露珠,胸针的光彩和魅力牵引着我的羡慕和渴望。
一天傍晚,妈妈让我去上官宏家借东西。我走进去,门半开着,人却没在家。
就在我转身要出去的一刹那,突然看见上官宏挂在晾衣架上那件外套上的胸针在在熠熠闪光。鬼使神差,我一步一步走近外套,从容不迫地取下胸针,迅速揣进口袋里。真的,我一点也不惊慌,我沉稳地、若无其事地走出上官宏家,简直不可思议,这个轻车熟路老练至极的小偷是我吗?我没有深问,也不敢深问。那一刻,我只认识这枚胸针,连我自己也不认识了。
一回到家,所有紧绷的神经才慢慢放松下来,我匆匆地扒下几口饭,早早地钻进被窝。借着暗淡的月光,我小心翼翼地把胸针戴在内衣上,准备细细地欣赏。此时妈妈的脚步由远及近朝我房间走来。我双眼紧闭,佯装入睡。妈妈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测量我的体温。我一动不动,双手压着胸针,生怕被妈妈看见。过了一会儿,妈妈疑惑地走开了,我感受着怦怦的心跳,终于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不错,胸针现在属于我了,但它从此只能在黑黑漆漆的夜晚,呆在最里面的内衣上,呆在我一个人的目光下,它已经失去了一枚胸针的意义,变成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与其说它是一件精美的饰品,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煎熬我心灵的刑具,我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良知的痛苦换取了它,实在是金丸打雀——得不偿失。直到现在,我对那些女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饰品一直都很疏远。那枚当初被我视为宝贝的胸针已经算不得什么重要物品,然而此事给我的融动仍旧刻骨铭心,它时时提醒我:为了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平安,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
10.请用“”画出文中的歇后语,并再写出一句。
11.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成语并照样子再写出几个成语。
一见钟情——情深似海——海阔天空——空口无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面的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服,犹如晨曦中流淌在纯净花瓣上的露珠。( )
(2)这么容易的事情,你怎么就做不好?(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3.请你用“﹏﹏”画出描写作者心灵不安的语句,并概括出作者当时的心理。
14.你怎样理解“为了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平安,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认真答题。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吗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啊!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5.短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描写故乡的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16.短文两处画线句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美妙绝伦和朗润园的风光绝妙,从而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短文,哪句话和题目相照应?用“ ”在文中画出。
18.作者故乡的月亮真的就比别处的好吗?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略
2.C
【解析】
略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A项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意思是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B项中,“我的小月亮,我怎么会忘掉你呢?”意思是我的小月亮,我忘不掉你。
C项中,“我的小月亮,我会忘掉你。”意思是我的小月亮,我会忘掉你。
D项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啊!”意思是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4.B
【解析】
略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要结合内容,想一想作者要表达的内心的感情是什么,这种感情是怎样通过故乡的月亮流露出来的。
《月是故乡明》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月夜度过的美妙生活,在柳树上捕蝉,在湖边玩都是作者对童年生活以及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它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B选项表达不全面。
C选项中并非只有故乡的小月亮才会出现在苇坑中,作者对小月亮的喜爱也并非是因为它出现在苇坑中,而是小月亮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D选项中“故乡的月亮是最圆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偏离作者思想。
6. 烟波浩渺 离乡背井 相映成趣 美妙绝伦
【解析】
略
7. 天上 绝妙 故乡 圆而粗 嚼烂 荷塘月色
【解析】
略
8. 这里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是赏月胜地。 狗冷得直哆嗦 老虎冷得不停奔跑 蚂蚁冷得躲在洞穴里不出门 地上草绿了 穿上了衣服似的 蝴蝶飞了 在空中散步似的 蝉鸣了 在唱歌似的
【解析】
略
9. 盛夏的夜晚,是多么宁静,多么富有诗意啊! 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像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解析】
略
10.金丸打雀——得不偿失芝麻开花——节节高
11.熠熠闪光——光明磊落——落花流水——水落石出——出神入化——化险为夷
12. 比喻 反问 夸张
13.我感受着怦怦的心跳,终于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不错,胸针现在属于我了,但它从此只能在黑黑漆漆的夜晚,呆在最里面的内衣上,呆在我一个人的目光下,它已经失去了一枚胸针的意义,变成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与其说它是一件精美的饰品,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煎熬我心灵的刑具,我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良知的痛苦换取了它,实在是金丸打雀——得不偿失。
作者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愚蠢的事,胸针不但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14.脚踏实地做事,心地坦荡做人。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歇后语。类似的歇后语还有: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1.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成语接龙规则多样,大家一般熟知的是采用成语字头与字尾相连不断延伸的方法进行接龙,即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相邻后一个成语的最前面一个字,以此类推。
12.(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通俗的说,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2)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换句话说,它是用肯定或否定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否定或肯定的含义。反问是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因此,反问句不同于一般问句。反问的语气要比直陈句强劲有力,有利于表达鲜明的爱憎态度,是政论体中常用的手法。
(3)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1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我感受着怦怦的心跳,终于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不错,胸针现在属于我了,但它从此只能在黑黑漆漆的夜晚,呆在最里面的内衣上,呆在我一个人的目光下,它已经失去了一枚胸针的意义,变成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与其说它是一件精美的饰品,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煎熬我心灵的刑具,我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良知的痛苦换取了它,实在是金丸打雀——得不偿失。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文段我们知道,作者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因为胸针不但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14.我们要胸怀坦荡,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拥有高尚的品格,做一个正直之人。
15. 思念 小月亮
16. 排比 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美妙绝伦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深刻。
17.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8.不是。作者这样说是因为故乡的月亮寄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内容思想,注意仔细读文章抓住关键信息作答。
从第1段的“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及倒数第2段“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可看出短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这种感情是通过描写故乡的“小月亮”来体现的。
16.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从第1处画线句子的句式“在……,在……,在……,在……”及第2处画线句子的“有……,有……,有……”可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对比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美妙绝伦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深刻。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17.
本题考查内容主旨,联系上下文分析。
照应 ,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
题目为“月是故乡明”,与之相照应的句子为“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作答。
作者写“故乡的月亮”并不是为了表达它比别处的月亮好,而实际上这是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