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
一、选择题
我能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
A.放任,不加拘束
B.放
C.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
2.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
A.板着
B.强忍住
C.拉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B.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C.雷锋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D.他居高临下地阐述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历史意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B.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C.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
D.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5.《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葛振林和( )幸存下来。
A.马宝玉 B.胡德林 C.胡福才 D.宋学义
6.“千钧一发”中“钧”的意思是( )
A.三十斤 B.十斤 C.一百斤 D.三万斤
二、填空题
7.知识梳理
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________、勇于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8.描写方法我知道。(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
2.他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3.他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
4.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 )
三、语言表达
9.口语交际
你想在家里养一只小狗,可是爸爸妈妈不同意,你怎样设计一段话来说服妈妈获得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扩充句子。
(1)五位壮士完成了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植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林中飘着薄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语段精读。
①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②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③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④不少敌人坠落山润,粉身碎骨。⑤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弹。⑥他刚要(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过手榴弹( )在腰间,猛地( )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⑦顿时,石头像电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⑧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人纷纷滚落深谷。
11.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准确的动词。
12.联系片段,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画横线句子,填空。
“石头像雹子一样”形容硬向敌人的石头非常________。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
14.这段话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战斗场面,哪几句话是从“面”上描写的?哪几句话是从“点”上具体描写的?请写一写,填上序号。
从“面”的角度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点”的角度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片段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是( )
A.宁死不屈 B.顶峰歼敌 C.坚强不屈。
阅读理解与运用。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象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6.“屹立”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17.“眺望”和“望望”都有“看”的意思,在文中交换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说”“砸”“走”“跳”“昂首挺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 ”画出选文中一处人物群体的描写,用“﹏﹏﹏”画出选文中人物个体的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纵身:用力使身体腾起。“纵”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
2.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绷”板着。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该成语不合语境。
4.D
【解析】
【详解】
A搭配不当,青蛙不是鸟类。
B前后矛盾:去掉“新”字,改为: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影片。
C缺失成分: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D正确。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1941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某团二营七连六班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五位战士,在狼牙山上抗击了3500多名日本鬼子。激战一整天,五战士打完了子弹,滚完了山顶上能搬动的石头,便摔坏枪支,纵身跳下万丈悬崖。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卷里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一页。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回到了连队。
6.A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千钧一发”:钧:三十斤;千钧:30000斤。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7. 抗日战争 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英勇跳崖 热爱人民 勇于牺牲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8.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1)从“抢、夺、插”三个动词可知属于动作描写。
(2)从“喊”以及后面的话可知这是语言描写。
(3)这是对脸上神态的描写,属于神态描写。
(4)从“拔、拧”可知这是动作描写。
9.妈妈,我想跟您商量个事,我想在家里养一只小狗,人们总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我向你保证我养了狗后学习不退步,沙发上不会有狗毛。人和动物可以和谐共处,只要在春天跟它闻闻花香;在夏天跟他谈谈蜻蜓;在秋天品一品果实的美味;在冬天堆可以跟我们谈心的雪人。孟子曾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养了狗后,我必定会关爱它,照顾它。您放心,它的吃喝我全权负责。希望你能批准我养这条小狗。
【解析】
【详解】
主要考查表达自己观点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语意表达能力。劝说要合情合理、以理服人、易于他人接受。表达要具体,劝说要讲理,语言要简洁,切记要得体。
答案示例:
妈妈,我想跟您商量个事,我想在家里养一只小狗,人们总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我向你保证我养了狗后学习不退步,沙发上不会有狗毛。人和动物可以和谐共处,只要在春天跟它闻闻花香;在夏天跟他谈谈蜻蜓;在秋天品一品果实的美味;在冬天堆可以跟我们谈心的雪人。孟子曾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养了狗后,我必定会关爱它,照顾它。您放心,它的吃喝我全权负责。希望你能批准我养这条小狗。
10. 五位壮士顺利的完成了掩护任务。 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来了。 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荒山上夜以继日地植树。 茂密的丛林中飘着淡淡的薄雾。
【解析】
略
11.拧 夺 插 举
12.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13. 密集 对敌人的仇恨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4. ①②③④⑦ ⑤⑥
15.B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原文回答即可。即:他刚要拧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12.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在文段中形容五位壮士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13.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石头像电子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石头砸向敌人时又急又密的状态,更能表明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4.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阅读文章可知,这段话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战斗场面。句子①②③④⑦,这几句话是从“面”的角度来描写战斗场面的,是对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句子⑤⑥,这几句话是从“点”的角度来描写战斗场面的,是对班长马宝玉与福才的详细描写。
15.
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给短文加题目的方法有:用点明中心的词语拟题;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拟题;用能激发读者好奇心或意味深长的词语拟题;以事件为题。
文段主要是写的是五位壮士在顶峰歼灭敌人的故事,所以文段的标题最恰当的是B项:《顶峰歼敌》。
16.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着。
17.不行。眺望是从高处往远处看,说明群众和主力部队已经走远,战士们完成了任务。望望说明敌人和战士们地距离越来越近。
18.视死如归,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
19.表达了作者对五壮士的赞叹,赞扬了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20.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人物特点写得既全面,又具体。
【解析】
【分析】
16.
考查词语的解释。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
17.
考查词语的理解。通常回答不行,“眺望”指从高处远望。“望望”指稍近一点看,根据战士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用的词语也不同。
18.
考查词语的理解。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丝毫没有犹豫。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词语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
19.
考查句子的理解。感叹号表示强烈的语气,“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0.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描写方法。“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对五位壮士的具体描写,然后依次描写了班长马宝玉和战士们跳崖的英勇壮举。这是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