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10: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同步练
一、选择题
1.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
A.依恋(liàn) 哺育(bǔ) 收敛(liǎn) 悄然无声(qiǎo)
B.诺言(nuò) 堤(dī)岸 凌晨(línɡ) 系(jì)着绳子
C.歼灭(jiān) 明晃晃(huǎnɡ) 拘束(shù) 蒙(ménɡ)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豪迈 豪: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B.全神贯注 贯:连贯,穿通。
C.瞻仰 瞻:往上或往前看。 D.开国大典 开:扩大,发展。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B.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D.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励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B.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C.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
D.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波浪”指的是_。句中运用了___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的_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个句子运用了___的手法,充分展现了_______和______。
7.联系课文,写出恰当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灯笼
( )的领袖
( )的宣告
( )的声音
三、语言表达
8.句子七彩虹
(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市民、学生、女人等各种各样的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
②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
9.20世纪50年代,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您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钢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钢笔。
记者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0.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环节。
11.人们瞻仰五星红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
A.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B.表达了人们喜欢国旗的感情。
1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 )次写到“掌声”,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用批注的形式,理解《开国大典》一文中描写场景的一段话。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4.关注画“ ”的语句,从内容的角度去批注:场面_______,气氛________。
15.关注画“﹏﹏﹏”的语句,从写法的角度去批注:作者用了两个“不断地”“哑”“麻”,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蒙骗,读音mēng piàn。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可结合课文内容、生活体验或尝试用词造句进行理解。“开国大典”指新中国诞生的盛典,“开”的意思是建立。故答案为D。
3.A
【解析】
【详解】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4.D
【解析】
【详解】
鼓励:激发;勉励。词语使用不当,可用鼓舞:1.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人心。~士气。2.兴奋;振作:令人~。欢欣~。
5.D
【解析】
【详解】
A.“眼睛”和“投向”搭配不当,可改为: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或 30万人的眼睛一齐望着主席台。
B.本句缺少主语,可改为: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C.这句话缺少成分,不能把头上的报纸抛上天去,而是手中的报纸。可改为: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手中的报纸抛上天去。
选项D正确。
6. 天安门广场的人多 红旗翻动 比喻 天安门广场上 人很多 战士们英雄神武,我们的军队坚不可摧 比喻 游行队伍的热情高涨 人民的幸福、兴奋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作用的理解能力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还要注意把句子的理解和对整个课文的内容、情感的理解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故答案为:1.天安门广场的人多;红旗翻动;比喻;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
2.战士们英雄神武,我们的军队坚不可摧;
3.比喻;游行队伍的热情高涨;人民的幸福、兴奋。
7. 瓦蓝瓦蓝 火红火红 伟大 庄严 雄伟
【解析】
【详解】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故答案为:瓦蓝瓦蓝;火红火红;伟大;庄严;雄伟。
8.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 夸张 比喻
【解析】
【详解】
(1)句中“女人”与“人、农民、市民、学生”重复累赘,应删除“女人”。
(2)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此句将“天安门广场”比喻成了“人的海洋”。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
故答案为:
(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
(2)夸张;比喻
9. 中国是落后的,钢笔竟然用我们美国的。 这支钢笔标志着美国是侵略国,而且是战败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言外之意,就是在考查学生提炼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所谓“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作答时根据对话内容分析对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再选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其中的言外之意。
抓重点:题干中关键信息是记者的身份,“美国记者”,结合语境可知记者是在讽刺中国落后。
梳理内容:周总理提到的战役中,美国是侵略国并且还是战败国的身份,所以周总理也是在反击美国记者的刁难。
10. 时间 升国旗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11.A
12.中国人民摆脱了黑暗统治,从此当家作主了。
13. 三 人民群众激动的心情以及他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这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升国旗的情景,第三段详细写了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的情景。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就代表新中国成立了。人们瞻仰五星红旗,以表示自己对新中国的热爱。
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原句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学们要结合原句和时代背景来理解“站起来”的意思。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13.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
第二段的最后一句、第三段的第一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都提到了“掌声”。
文章反复写群众的“掌声”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14. 庄重 热烈
15. 欢喜 激动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这句话是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由“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说明阅兵时间长,场面庄重,“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可知,气氛热烈。
15.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两个“不断地”“哑”“麻”等词语写出了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表现了群众欢喜、激动的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人民群众对解放军部队的无比信赖、无比敬爱的情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