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10: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音节中,首字母都需要大写的一组是( )
A.周恩来 北京 人民
B.雷锋 长城 广州
C.五星红旗 主席 骄傲
D.中国 银行 城内
2.下列汉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门 尖 必 为 B.月 光 长 丸
C.丑 民 书 君 D.卅 革 在 是
3.六年级语文老师想在教室墙上挂标语牌,便向学生征集名言警句。下面句子不合适的一项( )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4.与“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B.难道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吗?
C.难道这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吗?
D.这怎能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5.“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中的“这样的话”是指( )
A.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xiē)子在表里。
B.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二、填空题
6.写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
2.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
3.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 )
4.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紫藤,秋天的黄菊,冬天的蜡梅……点缀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
7.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dān diào chǐ lún jiā sù kǒng bù xī shuài
( ) ( ) ( ) ( ) ( )
三、语言表达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公益广告《关爱老人》图,回答问题。
8.这幅图上有什么?各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幅图想宣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认为这幅图好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60 个字左右)
第一幅 第二幅

祖辈的井 父辈的井 子孙的井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3.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14.把画“ ”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列举了哪些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母亲 我 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6.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C
【解析】

3.A
【解析】

4.B
【解析】
【详解】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平时需要在课文中多理解。本句出自冯至《表里的生物》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原文,根据文章内容;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可知,答案应该是A。
6. 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解析】

7. 单调 齿轮 加速 恐怖 蟋蟀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蟋、蟀、齿、恐、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这幅图上有两只手,手指相互支撑,中间有一根拐杖,组成一把伞的形状。拐杖是老人常用的工具,代指老人;伞的功能是遮风挡雨,寓指为老人支撑一片天空。两只年轻有力的手则意味着年轻一代要努力承担,为老人撑起晴好的天空。
9.年轻人应该为老人撑起晴好的天空,关爱老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10.这幅图用简明的手、拐杖、伞这些图像,分别寓指出手帮助、老人和遮风挡雨的功能,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下面的一行文字是宣传标语,点明宣传主题。
11.由这幅图我想到了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解析】
8.本题考查的是对图片内容的观察和含义的分析,首先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图片上有手还有拐杖,手指相互支撑,中间有一根拐杖,组成一把伞的形状。通过分析可得出拐杖是老人常用的工具,代指老人;伞的功能是遮风挡雨,寓指为老人支撑一片天空。两只年轻有力的手则意味着年轻一代要努力承担,为老人撑起晴好的天空。
9.本题考查的是图片的主旨的分析即图片想宣传的内容。由第八题图片内容的分析可得,本题想宣传的内容即对老人的关爱,倡导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10.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分析图片内容好在哪里,结合自己对图片的理解,结合图片的巧妙构造形式所蕴含的深意,写出自己的答案即可。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提取和应用,首先明确图片反映的内容是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所以想到的名言必然是关于敬老爱老的,符合题目要求的名言都可作答。
12.我推荐第一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井绳越来越长,意味着井越来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或我推荐第二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利用 “家”和“冢”两字“点”的位置不同,把“点”变形为水滴,提醒人们如果不节约用水“家”就会变成“冢”。
【解析】

13.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14.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的。
15.鸟叫 狗吠 蝉鸣 虫声 钟声 三弦声
【解析】
【详解】

16.“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17.(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18.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19.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