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世纪
宗教画
拉斐尔的《抱子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是14世纪中叶——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等地,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01
文艺复兴运动
材料: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1)天主教神学(基督教分支)占据统治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
一、文艺复兴(14c-17c)
1077年卡诺莎觐见
1.背景
材料: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材料: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2)经济条件(根本):
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文化基础:
意大利保存着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一、文艺复兴(14c-17c)
1.背景
材料: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柯西莫 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是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新兴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扶持与推动
(4)阶级基础:
一、文艺复兴(14c-17c)
1.背景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地狱、炼狱、天堂进行了一次游历。
文学三杰
彼特拉克《歌集》(十四行诗)
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
作为从中世纪以来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意大利学者,薄伽丘不仅潜心研究古典文学,而且大胆张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
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
美好的季节,美好的瞬间,美好的时光,
在这美丽的地方,在这宜人的村庄,
一和她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
爱神的金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它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
我尝到了这第一次爱情的滋味,
落进了痛苦却又甜蜜的情网。
一个动听的声音从我的心房
不停地呼唤着夫人的芳名,
……
只是为了她,不为任何别的人,
我写下了这样美好的诗章。
《美好的瞬间》·彼特拉克
<绿鹅>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表明了人的天性无法阻挡,以此来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反对神性,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十日谈》
眼神呆板,与孩子之间
没有交流,感受不到母爱
凸显母性的光辉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圣母子
美术三杰(后三杰)
拉斐尔《雅典学院》
作品描绘的是佛罗伦萨商人乔康多妻子的半身胸像,她姿态优雅,笑容微妙。 被后人称为“永恒的微笑”,画家用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而把服装处理得很素,省略了任何华丽的装饰品,再加上渺若幻境的山水背景,使画面具有灵动神秘的气氛。
美术三杰
达·芬奇《蒙拉丽莎》
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
展示身体之美,人的力量与智慧
用服装掩盖肉体,神情颓废
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大卫》
电影《哈姆雷特》剧照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大文豪代表作品:《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作品。
一、文艺复兴
1、成就
领域 人物代表作 意义
扩 展 14世纪
文学三杰
15世纪
美术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抨击;宣传;
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憎恶
最早提出 “人文主义之父”
写实的绘画揭露人性的善恶
展现人物思想意志 精神气质
擅长圣母像 “画圣”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一、文艺复兴
宗教神学观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观念
蒙昧 主义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追求自由幸福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冒险精神
崇尚理性和科学,重视
科学实验,追求知识,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4.实质: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
实质上是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大,不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
【探究】为什么要“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
一、文艺复兴(14c-17c)
积
极
局
限
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封建秩序一定程度受到冲击,推动宗教改革。
①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
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5.影响
思想: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关注人本身和现世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A
B
2.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 )
A.彼特拉克的《歌集》 B.薄伽丘的《十日谈》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02
宗教改革
1.性质: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2.背景:
兜售赎罪券
①现实:天主教会的剥削激化社会矛盾
②经济(根本):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③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④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⑤导火索: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 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有一名神职人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1517年,马丁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1483—1546)1505年,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过。1507年成为教士,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不久应聘为萨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曾于1510和1511年两次访问罗马,目睹了罗马教廷的腐败,这促使他改变了对天主教会的传统看法,并从事于宗教改革。
辩论焦点一
A: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B: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辩论焦点三
A: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B: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辩论焦点二
A.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B: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王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能来管他。
“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基督教徒课直接阅读《圣经》
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王权高于教权,进阿里民族教会;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先定论
加尔文
(2) 西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4.结果:
(1)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亨利八世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民族教会
二、宗教改革
(5)影响
经济
政 治
文化
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加强世俗王权,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思 想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罗马帝国)
_____教
____ 教
_____教
____教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
____世纪第二次分裂
11
16
天主
东正
天主
新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国教
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教皇地位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基督教
B
4.人文主义的内容不包括( )
A.肯定人的价值 B.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
C.反对禁欲主义 D.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D
5.下列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D
6.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C
03
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2.表现: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也取得了突破。
3. 特点:
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据材料,概括传统科技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同。
不同:传统科技重实用和经验积累; 近代自然科学重实验、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方法
4.意义: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04
启蒙运动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洛克(英)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
“enlightenment”的翻译, 其原始意义为“点亮”。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禁欲主义
宗教改革——批判教会教权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3.精神内核:理性(相信科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2.性质: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三权分立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4.代表人物及成就
国籍 人物 著作 主张
政治 主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哲学通信》 “开明”君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经济 主张 英国 《国富论》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主张自由竞争
哲学 主张 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4.代表人物及成就
都反对君主专制
约翰·洛克
《政府论》
主张公民社会是为了对财产权利提供保护才产生的。
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
“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经济规律→先发优势)
亚当·斯密
5.意义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时间轴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1517年
文艺复兴
(14C—17C)
意大利→英国
近代科学兴起
(16C—17C)
欧洲各国
宗教改革
(16C)
德意志
启蒙运动
(17C—18C)
英国→法国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