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小学语文课文七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读带 “?”的句子
2、体会作者动词的准确应用,学会想象画面。
3、想象祖先生活的美好,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动词的准确应用,学会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课件 音乐
教学过程
一、国学经典,日日诵读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大自然的风景美如画,欧阳修时这样写的,听老师读,学生试读,纠正读音,自由读,试着背下来。茂密的树林,野花的芬芳,欧阳修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尽情的游玩。
二、巩固字词,学习准备
1、解题茂密的森林,让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茂密的原始森林,更是养育了我们的祖先,今天我们学习《祖先的摇篮》跟老师一起板书,祖是我们本课的生字,左边是示字旁,表示祭祀,右边的且表示瓜分肉类,这个字的造字义是平分肉食,祭祀先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感受摇篮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你们见过摇篮吗?谁愿意描述一下(样子 用途)预设:我弟弟有一个摇篮,是竹子做的,我弟弟哭了,摇一摇他就好了。我们了解的摇篮是小宝宝安睡的地方,而那片原始森林是让我们祖先快乐生活、成长的地方,这里的摇篮是指生长的地方。齐读课题。(祖先的摇篮)那片原始森林,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原始森林吧。
三、初读课文,朗读指导
1、同学们之前已经朗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分为四小节,让我们找同学读一读,看看他读得是否流利。那我找找四位同学读给大家听。
2、朗读评价,你读的比较流利,你读的比较洪亮,你读的腔调不错,你看,你们各有优点,大声的朗读,我们的朗读会进步很快。
3、下面我们配合着读读吧。师一三小结,生二四小节。诗歌有时候配合着读更有味道
四、梳理课文,想象创作
1、读好带有问号的句子同学们的朗读进步很大,但是想要读好诗歌,老师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读好标点符号。在课文的二三小节,在朗读时最令注意的是哪个标点符号(问号)
2、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里要用问号呢?预设:是作者猜想的。所以我们要把猜想读好。有问好的句子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问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上扬。那么就让我们跟随着这些可爱的小问号,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想象。(板书,?想象)
3、层层深入,想象情境那片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绿树成荫,我们的祖先曾经可能在哪?做了什么?诗歌中是怎么说的?用圆圈将在哪圈出来,用横线将做了什么事画出来(板书画圆圈、横线)
(1)学生圈画;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逮绿蝈蝈。他们出示词语。(学生读)
(2)教师示范,描述画面读着读着,这快乐的场面好像就在我们的面前了,场景就是一幅画,当老师在读到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时候,我也跑到了那绿油油的草地上,春风好温暖,哎呦,一只灰色的野兔,见我拔腿就跑,看来他是想和我赛跑呢,我一定要捉住他,草地真软啊,追着追着我累了,我躺在了草地上,那是什么?是小蘑菇,我蹲下来仔细的观察,多像给小草撑起的小伞啊!看看这些场景,你能选择一个说一说吗?
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甚至看到一个字时,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看到文字,我们脑袋里就会出现很多生动的形象,这就是想象啊。
你们看,金波爷爷想象在田野的时光时是这样写的,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捕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春的消息》;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花的梦》
谁愿意来读一读?
你发现,金波爷爷的想象有什么特点?(更细致,更有趣)那你能再想象一下祖先的生活,挑选一个场景再谈谈你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吗?可以说一样的,你喜欢的就行。想象把我们带进了祖先那遥远的生活,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来读,注意,读出场面的味道。当我们看到一个文字时,你的小脑袋里就会出现各种画面,这就是你的想象,(板书:文 图)想象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更有意思了。在作者的想象中,我们祖先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带着趣味,将场景带入课文。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读好了诗歌中的词语,同学们已经将课文将这首诗歌读得有滋有味了。
(3)再看看这些场景,你发现了什么?动作的词语,部首和动作有关。所跟的词语种类不同。红色的字含有动作,那您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夜幕降临啊,在美妙的夜晚,我们会,到了田地里,到处是瓜果蔬菜的香味,我们会····
(4)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我们原始森林的真实写照。那里有翠绿的草坪,有清澈的小溪,清幽的小路,缤纷的花海,在这样美的地方,你能继续想象,我们的祖先还会做什么吗?采蘑菇,荡秋千,捉蝴蝶,捉小鱼,摸小虾,打水漂,打水仗在草地上捉蝴蝶,做游戏,采蘑菇,在小河里摸小鱼,捉小虾,打水仗你们真会想象,作者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就变成了一首小诗,你们的想象也可以变成小诗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的表达。你们能把你们的想象变成小诗吗?
谁来创作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可曾在那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小组讨论。
看啊同学们,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我们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创作。想象,让我们读文时充满了趣味,也让我们的创作充满了灵感。希望同学们用你奇特的想象,去感受阅读与表达的快乐。
五、小结
师:我们的原始森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更是充满了乐趣,是他让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孕育了生命,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选自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七第一课。在备课时我首先关注的是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世界之初,其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课文。
一、单元主题,深入构建本节课,我是围绕想象这个单元主题进行构建,课堂中所有的实践都是围绕想象来进行的。首先通过朗读问号,让学生体会这里的问号是作者的猜测,猜测其实就是想象的开始,因为猜测本身就没有对与错,跟随着作者的猜测,学生们很容易理解课文并沉浸其中。之后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找到祖先可能在原始森林做些什么?并借此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场景并且感受到——当读到一些文字的时候,我们的脑袋里会出现一些画面,这就是课文内容的想象。我带着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动词的准确运用和作者想象的趣味。之后的创作我通过几幅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原始森林中,我们的祖先还会做些什么?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将脑海中的一些画面用词语表达出来,想象的表达就是由将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用文字表达的过程,这就是创作。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想象无处不在,我们之所以愿意读书,是因为每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脑袋里就会随着文字去想象那个情景画面,而当我们创作的时候,一定也是将我们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罢了,其实想象是双向的,也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推动力。
二、以读为线,深入实践本节课在让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忘记读,习读课的中心就是读,所以,在我的教学中,读是贯穿始终的。首先是检查读,在进行第一节课的教学后,让学生读准字音,准确的朗读,再读就是发现课文的形式,师生配合读。这篇课文是诗歌,所以我是让学生分小结读,又和教师配合读,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学生更流利读的过程。接下来三读要求读准标点符号,第四遍读开始理解课文,第五遍再读就是想象画面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三、习题构建,学以致用
部编教材的很多思想都存在与练习题中,本课习题有三个,第一题是帮助学生读好问句,第二题是动词准确运用的词语,第三题是续写创作诗歌。课后习题包含了部编教材所要突出的人文价值,思维训练、学习策略。本节课,我以课后题为中心构建。第一题是读好标点符号中的问号,本节课我和单元主题相连,让学生读出猜测的语气,而第二题是我建构的重点。这些词语是画面感很强的词语,课堂上我首先带领孩子感受这些动词的准确应用,之后我根据形象的场景画面,教会学生想象画面。我采用了先示范的方式,在我的讲解中,我将自己对文字的想象进行表达,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支架,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看到的画面。读诗歌,可以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这是想象的过程。在感受到了作者趣味的想象之后我通过图片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想象,我们的祖先还会做些什么?让学生想象创作。这个过程又是由脑海中的画面转化成文字表达的过程。想象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想象让读写架起了桥梁。想象,其实很抽象,你无法教会学生想象,因为想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并帮助学生去表达想象。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想象并将脑海中的想象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课堂总是有遗憾,有些课堂生成没有及时捕捉,比如:让学生说词语的时候,一个学生说了看星星,一个学生说了数星星,我却一带而过,这本是动词准确运用最好的诠释。课堂是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心中有课,更要有学生,这样才会不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