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7 16:2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在位48年却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神宗 C.明武宗 D.明熹宗
2.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 )
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B.政治清明 C.百姓富裕 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4.“名山掩英骨,九宫千古,闯王千古;隽水添胜景,浩气长存,业绩长存。”该评价中的人物( )
A.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北京灭掉了唐朝
C.攻入北京,杀死崇祯帝 D.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
5.《天下狼烟》一书全面叙述了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进转,塑造了一位鲜活的农民起义领袖。它被称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泽东欣赏此书的原因是( )
A.毛泽东喜欢读中国历史小说 B此书市场上不易买到
C.此书揭秘起义成败之谜 D.读此书有助提升写作水平
6.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威继光抗偻 D.明朝灭亡
7.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8.下图中“族名”和“国号"的改变是哪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9.下图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
A.弘扬了中华传统艺术
B.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
10.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 )
A.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连年旱灾,农民暴动 D.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1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②明朝灭亡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④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2.某历史读物中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清中期,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些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读物认为,明朝是因为食物短缺而灭亡的,但事实上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府赋税苛重 B.宦官专权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激化
13.如果为努尔哈赤写一本传记,下列哪一史料不能作为参考( )
A.统一女真各部 B.建立后金政权
C.与明军交战,接连取胜 D.改族名为满洲
14.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鳌拜 D. 康熙
15.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  )
A.北魏、东魏 B.辽、西夏 C.后金、元 D.金、后金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什么口号?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明熹宗)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把漆涂在器物上)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联已悉矣,汝辈好为之。” ——《明史.魏忠贤传》
材料二:官豪势要之家……其田连千陌,地尽膏腴,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
至于子弟恃气凌人,受奸人之投献,山林湖泊,夺民利而不敢言。当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势豪之家。 ——《明经世文编》
材料三:自去岁[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材料四:……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 ——《明史.流贼》
(2)材料四中的“流贼”指什么 “流贼”最重西的首领是谁
(3)材料四的认识正确吗 结合材料一、 二、三,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A 5.C 6.D 7.C 8.B 9.C 10.A 11.A 12.D 13.D 14.B 15.D
二、16.(1)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2)“均田免赋”。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清军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17.(1)答案:皇帝疏于朝政;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严重。
(2)答案: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
(3)答案:材料四的认识基本正确。
明朝虽然是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但其灭亡的根源在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腐败又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今天我们在建设国家的同时,既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惩治贪污腐败力度,同时也要关注民生。(意思相近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