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一次函数复习一
科 目 数学 年级 时间
教学设计要点 本章在复习中,为了确保复习的效果,可以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复习函数的相关概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的基本形式;求函数解析式;求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等,第二课时则集中解决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8)班是普通教学班。学生的基础较差,部分学生没有总结复习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动手、多练习、多总结。在题目设置方面是以基础题、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个别题目加深。
教学目标 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求函数解析式;会求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求函数解析式、求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 难点:应用上述知识点解决综合题目。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把例1至例7在前一晚完成。 一、呈现教学目标。 二、知识归纳与例题讲解: (一)函数的定义: (1)常量、变量、函数、自变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值。 例1:下列各图表示的函数是y是x的函数的 ( ) (
x
y
O
A
x
y
O
B
x
y
O
D
x
y
O
C
) 例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例3:当时,函数的函数值为 知识要点: 根据图像判断是否函数关系方法:过x轴上任意一点作x轴的垂线,当垂线与图像始终交于一个点时,y是x的函数;当垂线与图像交于两个或多个点时,y不是x的函数。 (
③是二次根式:使被开方数为
非负数
⑴
使解析式有意义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是整式:取
全体实数
②是分母含有自变量:要使
分母不为0
⑵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 (
④是①②③式组合:取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的
公共部分
) (二)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例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正比例函数有 , 一次函数有 。 知识要点: 1、抓住一次函数的基本形式:去判断,自变量的指数为1。 2、正比例函数也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三)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1)待定系数法。 (2)也可以利用直线的平移规律,求得函数解析式。 例5: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和点,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知识要点: 1、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一设: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二列:根据已知两点或图像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列出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的值; 四还原:将以求得的的值再代入中,得到所要求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直线与直线平行时,则 (四)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例6:已知一次函数,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知识要点: 与x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0。 与y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0。 若求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则先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五)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例7: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是 。 知识要点: 由于交点的坐标同时满足两个解析式,因此求交点坐标就是求方程组的解。 三、理解深化:(A组) 1、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 A、 B、 C、 D、 2、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一次函数,当时,,则。 4、(1)函数是一次函数,则m满足的条件是 。 (2)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m满足的条件是 。 5、用240元钱购买单价为8元的书,则剩余的钱y(元)与买这种书的本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6、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该直线与坐标轴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7、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B组) 1、把直线y=2x平移,使它经过点(1,3),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 2、某气象研究中心观测一场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沙尘暴的风速开始时不断增加,后来遇到绿色植被区就不断减小,最终停止。沙尘暴的风速 y (km/h)随时间 x (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
x
(
h
)
y
(
km/h
)
30
15
10
2
5
O
)求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强热带风暴持续的时间。 有多长时间风速不小于3 km/h? (讲解后点评):分段函数在不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函数解析式,通常借助转折点的坐标来求,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有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分类讨论。 四、综合运用: 1、直线与轴交于点A(1,0),且该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试求这条直线的表达式。 (讲解后点评):由面积关系,先求线段长,再由线段长表示坐标,最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注意:由线段长转化为坐标时,通常有两解,不要漏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取、。在轴上有一点,若使得最小,求点的坐标。 (讲解后点评):用一次函数研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问题,通常要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经过某些特定点(比如已知点或其对称点)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进一步确定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整个解题过程体现了代数与几何通过坐标相联系的数形结合思想。 五、小结: 1、函数图像上的任意一点P(x,y)必满足函数的解析式; 2、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组成一个点(x,y)必在此函数的图像上。 通过这几题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要点中下划线部分是要求学生填写。在这里设置脚手架,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方法 加深题目的难度,需要学生对各知识点达到理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