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 第12-14课)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卷为闭卷考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2.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5.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6.右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7.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9.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0.2020年11月25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微章。有港媒称这体现了( )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勤政务实 D.高度自治
11.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得益于(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
13.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如右内容: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15.如图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西藏
16.“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不包括(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6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不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A.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B.“台独”势力的存在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两岸经济往来密切
20.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提出“一国两制”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密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6分,共5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2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2分)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措施。(至少列出两点4分)
22.(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下面是诗歌的节选: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澳门“离开襁褓”的原因。(2分)闻一多先生的愿望最终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分析这件事对中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如右图
(2)根据漫画,分析“抖擞”的含义。(2分)促使漫画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3.(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 1991--1993 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统计表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735 57.3 13.90 54.6
1992 6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945 70.2 99.03 78.7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91—1993 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的整体状况并分析原因。(5分)
材料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结合历史,谈谈《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什么?(4分)
2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等
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4分)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并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2分)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C C B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D A D C D B C
二、综合题
21.(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22.(1)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1999 年澳门回归。影响:洗雪了国耻,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等。
(2)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针想的提出。
23.(1)状况:整体增长,其中 1992 年增长幅度最大。原因: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促进了两岸的经济交流。
(2)《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材料二反映了党和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底线,体现了国家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4.(1)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2)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方针:“一国两制”。权力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
(4)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练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