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通关练】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10 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通关练】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10 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7 17: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培优通关练】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10 第二章综合测试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2019七下·江干期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
B.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
D.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
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3.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4.在装满水的长50m的水管的一头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
A.1次 B.2次 C.3次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2021七下·滨江期中)杭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下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是(  )
A.“ ”形 B.“ ”形
C.“ ”形 D.“ ”形
7.(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透镜是图乙中的(  )
A. B. C. D.
8.(2021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可快速登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二维码图案属于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的区域会反射所有色光
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D.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9.(2021七下·拱墅期末)下列光现象中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1七下·西湖期中)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清月近人”,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C.“瀑水喷成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1.(2021七下·拱墅期中)某荷花池水深2m,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1.5m
B.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荷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绿色的光
D.荷花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2m要浅一些
12.(2021七下·拱墅期中)小金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13.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14.(2021七下·杭州期中)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15.(2021七下·杭州期中)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站在河边会发现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B.用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C.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
16.(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17.(2021七下·杭州期中)“神州”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18.(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实像
B.图乙中,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9.(2020七上·新昌期中)在学习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总结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对所学内容进行的归类总结,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B.光的三原色:红、黄、蓝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 k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0.(2019七下·天台期中)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音,观察振动快慢 探究音调与振幅关系
B 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碰撞 探究液体能否传声
C 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种子
D 绕ON前后转动板F 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6题,共34分)
21.(2021七下·萧山期中)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
(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22.(2021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试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 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按正确方法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   。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23.(2021七下·诸暨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向左/向右/不会)移动;因为入射角   (增大/减小/不变),反射角也   (增大/减小/不变)。
24.(2019七下·天台期中)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米/秒。我们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填序号
A.虹膜、鼓膜 B.瞳孔、听小骨 C.视网膜、耳蜗 D.晶状体、半规管
25.(2019七下·衢州期中)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   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26.(2020七下·乐清期末)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
(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度,则反射角为   度。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图中折射光线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个光点C(图中未标出),则B、C两光点到界面的距离大小关系是:SBD   SCD(选填“>”、“<”和“=”)。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4分)
27.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28.(2021七下·乐清期中)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填“A1”“A2”或“A3”)。
29.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2)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尺寸大小为1厘米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30厘米时,光斑呈   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   (填“亮”或“暗”)。
(3)活动中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 
30.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
31.如图是某科学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多选)。
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   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填字母)。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四、解答题(共4题,共22分)
32.(2021七下·滨江期中)
(1)作出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2)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3)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3.(2019七下·江干月考)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听到声音时离高崖多远?
34.如图,请利用一个鼓(包括鼓槌)和碎纸屑设计实验来说明振幅和响度之间的关系。
35.在放学的路上,明明看到邻居家的两个小孩胖胖和墩墩正拿着不同颜色的玻璃片看太阳,胖胖说:“太阳是红色的”,墩墩却说:“太阳是蓝色的”.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明明分析一下,胖胖和墩墩分别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片?为什么胖胖看到的是红色的太阳,而墩墩看到的是蓝色的太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C5.【答案】B6.【答案】B
7.【答案】A8.【答案】B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B
13.【答案】A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A18.【答案】C
19.【答案】B20.【答案】B
21.【答案】(1)耳蜗(2)大脑(皮层)(3)C
22.【答案】(1)C(2)使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近一些(3)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23.【答案】向右;不变;不变
24.【答案】大;3×108;C
25.【答案】前;近视
26.【答案】(1)53(2)向下(3)<
27.【答案】(1)粗细(2)音调;松紧程度
28.【答案】(1)等效替代法(2)不能(3)A2
29.【答案】(1)A(2)菱;暗(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0.【答案】(1)分居法线(2)在同一平面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1.【答案】(1)A;B;D(2)放大(3)C
32.【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33.【答案】(1) 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
(2) 他喊时到高崖的距离:;
听到声音时离高崖的距离:。
34.【答案】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现象:当用较大的力击鼓时,鼓声的响度大,纸屑被弹得高,说明鼓面的振幅较大;
结论:发声体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35.【答案】胖胖拿的是红色玻璃片,墩墩拿的是蓝色玻璃片;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吸收的色光的颜色决定,而其他色光会被吸收,所以红色玻璃片只能透过红光,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而蓝色玻璃片只能透过蓝光,所以看到的玻璃片是蓝色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