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18:43:29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6.2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
学习目标
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分析文章内容。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灭绝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作者简介
作者根据“被压扁的沙子”(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形成的)的发现,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从而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写作背景
铱( )
彗星( )
潮汐( )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huì

jié
yǔn

读清字音
彗星: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有时特指海潮。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17)
介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知识链接——科普文的含义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它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
知识链接——科普说明文的作用
第一,科普说明文是提升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知识对于当代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整体上说,当前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迫切要求人们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第二,满足人们在课堂之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从个人角度来说,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欲望之一,这一欲望永远不会得到彻底地满足。一个人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书本上的知识却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走出学校之后的漫长的岁月中,人们仍然要靠工作实践、业余自习的方式,获得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科学知识。
第三,为有特殊爱好的人提供精神享受。有些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着特殊的爱好,例如有人喜欢天文,有人喜欢地理,有人喜欢汽车,有人喜欢兵器。他们往往长时期地订阅特定的科普读物,如有人订阅《奥秘水飞碟探索》,有人订阅《国家地理》,有人订阅《兵器知识》等。此类刊物上发表的科普文章能给这些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知识链接——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知识性是科普说明文的第一个特点。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科普说明文尤其重视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最新知识则可以使人们认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
(2)通俗性科普说明文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不是写给专家看的。因此,它必须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
(3)趣味性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科普说明文要尽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要求作者力争把文章写得新鲜生动,富有趣味。有些小品式的科普说明文甚至采用文学的手段,笔法灵活,妙趣横生。
1.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研读课文
撞击说
火山说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研读课文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1.分析文章第3段“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有一个原因——“火山说”。
举例子
2.文章第7段“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作比较
3.文章第9段“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人们对金刚石比对斯石英更加熟悉,举金刚石的例子便于读者理解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复为普通沙子的特性。“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的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作比较
4.文章第10段“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成普通沙子。
列数字
5.文章第12段“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说明了斯石英的形成条件——必须受到巨大压力。
举例子
6.文章第16段“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以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石层中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为例,说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举例子
1.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①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对比阅读
1.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②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的命运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对比阅读
1.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③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对比阅读
④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这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文章主旨
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以金刚石在真空中经过加热可以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语言幽默,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语言精练,幽默风趣
文本特色
作者列举了科学家们发现、研究、检测“被压扁的沙子”的实例,证明了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理论——“撞击说”的正确性。
列举实例,说理充分
文本特色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A】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 《恐龙无处不有》 )
【B】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 《被压扁的沙子》 )
1.【A】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B】段中加粗的“似乎”和“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课后作业
答案:1.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的温度低。
2.“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出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案解析
解析:1.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说明事物特征的目的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主要有: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使事物(事理)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同时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2.解答前后词语(句子)是否矛盾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从而看清看似前后矛盾的词语或句子所指代的内容,所揭示的意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6.2 被压扁的沙子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2.分析文章内容。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难点
1.分析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灭绝的谜案有关系呢?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写作背景
作者根据“被压扁的沙子”(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形成的)的发现,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从而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三、导读理解
1.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撞击说”和“火山说”。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3.分析文章第3段“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有一个原因——“火山说”。
4.文章第7段“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作比较。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5.文章第9段“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作比较。人们对金刚石比对斯石英更加熟悉,举金刚石的例子便于读者理解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复为普通沙子的特性。“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的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文章第10段“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列数字。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成普通沙子。
7.文章第12段“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说明了斯石英的形成条件——必须受到巨大压力。
8.文章第16段“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以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石层中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为例,说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自我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_________》《新疆域》等。
2.指出下面两个名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__________
②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__________
3.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 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 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阿西莫夫 美 基地
2.答案:作比较; 分类别
解析:把“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与“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作比较;列举“两种对立的理论”,是分类别。
3.答案:(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2)原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依据:“撞击说”和“火山说”。
(3)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电许”,突出说明语言的严谨。
(4)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解析:(1)由第一段中重点句子“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分析,说明对象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本文第①段,说明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第②③④段,介绍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第⑤段,说明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巨大意义。所以是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信息筛选。找出关键语句,由“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概括回答即可。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3)在语境中体会加下划线词语的准确性;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可能、也许”通常表示猜测,结合第②段“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语境分析即可。
(4)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由关键词“例如”分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6.2 被压扁的沙子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2.分析文章内容。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灭绝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写作背景
作者根据“被压扁的沙子”(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形成的)的发现,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从而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四、知识链接——科普说明文
1.科普文的含义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它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
2.科普说明文的作用
第一,科普说明文是提升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知识对于当代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整体上说,当前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迫切要求人们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第二,满足人们在课堂之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从个人角度来说,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欲望之一,这一欲望永远不会得到彻底地满足。一个人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书本上的知识却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走出学校之后的漫长的岁月中,人们仍然要靠工作实践、业余自习的方式,获得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科学知识。
第三,为有特殊爱好的人提供精神享受。有些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着特殊的爱好,例如有人喜欢天文,有人喜欢地理,有人喜欢汽车,有人喜欢兵器。他们往往长时期地订阅特定的科普读物,如有人订阅《奥秘水飞碟探索》,有人订阅《国家地理》,有人订阅《兵器知识》等。此类刊物上发表的科普文章能给这些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3.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知识性是科普说明文的第一个特点。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科普说明文尤其重视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最新知识则可以使人们认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
(2)通俗性科普说明文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不是写给专家看的。因此,它必须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
(3)趣味性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科普说明文要尽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要求作者力争把文章写得新鲜生动,富有趣味。有些小品式的科普说明文甚至采用文学的手段,笔法灵活,妙趣横生。
五、检查字词
1.找学生读课后字词,并检查对重点词的理解,教师补充纠错。
2.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铱( yī )
彗星( huì )
潮汐( xī )
劫难( jié )
陨石( yǔn )
追溯( sù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彗星: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有时特指海潮。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六、层次结构
1.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6):介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第二部分(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撞击说”和“火山说”。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八、说明方法
1.分析文章第3段“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有一个原因——“火山说”。
2.文章第7段“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作比较。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3.文章第9段“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作比较。人们对金刚石比对斯石英更加熟悉,举金刚石的例子便于读者理解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复为普通沙子的特性。“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的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文章第10段“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列数字。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成普通沙子。
5.文章第12段“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说明了斯石英的形成条件——必须受到巨大压力。
6.文章第16段“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以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石层中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为例,说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九、对比阅读
1.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明确:
①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②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的命运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③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④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十、本文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十一、文本特色
1.语言精练,幽默风趣
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以金刚石在真空中经过加热可以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语言幽默,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2.列举实例,说理充分
作者列举了科学家们发现、研究、检测“被压扁的沙子”的实例,证明了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理论——“撞击说”的正确性。
课后作业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A】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恐龙无处不有》)
【B】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被压扁的沙子》)
1.【A】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B】段中加粗的“似乎”和“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1.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的温度低。
2.“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出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1.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说明事物特征的目的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主要有: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使事物(事理)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同时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2.解答前后词语(句子)是否矛盾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从而看清看似前后矛盾的词语或句子所指代的内容,所揭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