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7 18:48:22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6.1 恐龙无处不有 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了解“板块构造”理论。
3.弄清说明对象,找出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说明对象。
2.弄清恐龙无处不有和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你们一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震撼到了吧。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种世界上曾经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吗?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写作背景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受到启发,写成《恐龙无处不有》。
三、导读理解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明确:“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人入浅出、通俗易懂。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4.文章第2段“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举例说明在南极也有恐龙化石,论证“恐龙无处不有”的观点。“一小片”“非常”,用词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文章第6段“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届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文章第7段“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做诠释。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7.文章第13段“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命运的悲惨,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8.文章第14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打比方、列数字。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温度低的特点。“十分之一”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潮汐(________)
两栖(________)
撞击(________)
数吨(________)
追溯(________)
遗骸(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_________》《新疆域》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
(2)第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其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
(3)第④段文字中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第②段文字中加横线的词“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xī qī zhuàng dūn sù hái
2.答案:阿西莫夫 美 基地
3.答案:(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2)①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
(3)特定称谓;解释说明
(4)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解析:(1)第一问考查对说明对象的理解。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有:①看题目,有的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②抓首段,往往在首段揭示说明对象;③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和首段找不出来,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④抓关键句,如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本题第①段就引出说明对象“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二问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判断。辨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①从说明对象人手,判断顺序。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如建筑物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采用空间顺序。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a.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b.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文中会出现表示方位的标志性词语,如“东南西北”“上中下”“左中右”“远近”等。c.以逻辑为序的说明语段,文中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具有逻辑顺序的词。本题选文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接下来第②—④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第⑤段告诉人们应该了解这些理论,避免灾难,也就是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可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2)本题为信息筛选题。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区间,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第②—④段说明了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根据第②段“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第③段“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提炼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的常见用法有: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等等。第④段“撞击说”和“火山说”是两种观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括号的用法: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第⑤段文字中括号就是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4)解答时可删去相关词语,然后和原句做比较,品味其差异,再组织语言解答。本段中的“可能”“也许”都表示估计、推测,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表示肯定、一定是的意思,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6.1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了解“板块构造”理论。
弄清说明对象,找出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你们一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震撼到了吧。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种世界上曾经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吗?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作者简介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受到启发,写成《恐龙无处不有》。
写作背景
臀( )
骨骼( )
漂移( )
流逝( )
褶皱( )
携带( )
两栖( )
tún

piāo
shì
zhě
xié

读清字音
臀:文中指高等动物后肢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分。
骨骼: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褶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带:随身带着。
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4)
提出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引出说明内容。
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15)
总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点明文章的主旨。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研读课文
2.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人入浅出、通俗易懂。
研读课文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研读课文
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1.文章第2段“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在南极也有恐龙化石,论证“恐龙无处不有”的观点。“一小片”“非常”,用词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
2.文章第6段“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届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举例子
3.文章第7段“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做诠释
4.文章第13段“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命运的悲惨,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比较
5.文章第14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温度低的特点。“十分之一”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打比方、列数字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文中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洲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合作探究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文中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2)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
①“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②“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合作探究
(3)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①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②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
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文章主旨
本文首先提出说明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以此总领全文;然后用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生物学上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说理充分。
逻辑严密,说理充分
文本特色
本文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些动词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如“驮”“携带”等词,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语言严密准确,生动形象
文本特色
1.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明确: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课后作业
2.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二单元 6.1 恐龙无处不有 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了解“板块构造”理论。
3.弄清说明对象,找出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说明对象。
2.弄清恐龙无处不有和板块构造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你们一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震撼到了吧。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种世界上曾经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吗?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写作背景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受到启发,写成《恐龙无处不有》。
四、检查字词
1.找学生读课后字词,并检查对重点词的理解,教师补充纠错。
2.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臀( tún )
骨骼( gé )
漂移( piāo )
流逝( shì )
褶皱( zhě )
携带( xié )
两栖( qī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臀:文中指高等动物后肢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分。
骨骼: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褶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带:随身带着。
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五、层次结构
1.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提出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点明文章的主旨。
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明确:“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人入浅出、通俗易懂。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七、说明方法
1.文章第2段“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举例说明在南极也有恐龙化石,论证“恐龙无处不有”的观点。“一小片”“非常”,用词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文章第6段“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届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文章第7段“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做诠释。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4.文章第13段“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命运的悲惨,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5.文章第14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打比方、列数字。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温度低的特点。“十分之一”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八、合作探究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文中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明确:(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洲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
①“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②“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3)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①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②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
九、本文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十、文本特色
1.逻辑严密,说理充分
本文首先提出说明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以此总领全文;然后用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生物学上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说理充分。
2.语言严密准确,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些动词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如“驮”“携带”等词,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课后作业
1.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明确: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