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7 13: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课题 《放大镜下的晶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内容。“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身边的晶体。 第二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第三部分:制作晶体。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说,晶体这个概念是陌生的,教师利用身边的晶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领学生走进美丽而又奇妙的晶体世界,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 2.知道物质内部都有一定的结构,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2.能够制作晶体;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和爱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准备:课本、《知识与能力训练》、记录本、笔、尺子等文具、放大镜、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前准备(介绍课题、教学目标、学习准备) 1.明确课题和学习目标: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并会制作晶体。2.确认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材料:上节课已经提前要求,提醒按要求准备好。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准备好这节课需要的所有学习材料。 出示本课主题,明确本课学习目标、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保证这节课顺利开展。
2.激趣引入 1.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同学们都收获到了许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新发现;2.首先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录像。3.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 1. 学生观看视频,对晶体有个初步认识。 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视频激发学生探究晶体世界的兴趣。
3.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常见的晶体1.刚才在视频里我们欣赏的这些物质是什么?2.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固体物质的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3.首先请你直接观察这四种固体物质,并在科学记录本上写一些、画一画这四种物质小颗粒的形状特征。4. 借助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特征画在科学记录本上。5.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6.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碱面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7.明确概念: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探索二 欣赏自然界中的晶体1.除了常见的晶体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晶体物质吗?2.阅读科学书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3.老师出示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和介绍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4.总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5.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晶体。探索三:制作晶体1. 了解晶体的形成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碱面、味精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 2. 制作我们的晶体(1)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请看屏幕。 步骤:制作一些浓食盐、食用碱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2)看视频学习,(3)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开始吧! 作出猜测。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的方法、观察重点和实验记录要求。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了解晶体的概念。观看图片资料,认真听老师的介绍,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的晶体。学生研讨、思考了解晶体的形成条件,知道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掌握制作晶体的步骤尝试自己制作晶体 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晶体作为引子,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去发现晶体的特征,并用科学的词汇作出解释,明确晶体的概念。引领学生走进美丽而又奇妙的晶体世界,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知识的巩固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先通过看书、思考制作晶体的方法,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和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做到突破重难点。
4. 拓展应用 制作一个大的晶体1.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2. 播放视频《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1.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2.观看视频,了解大晶体的制作方法。 鼓励学生开展课后探究活动,加深对晶体形成过程的了解。
5. 总结交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1.学生交流、总结 通过总结和交流,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和加深。。
6.随堂练习 1.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2.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3.以下物质,不属于晶体的是( )A.水晶B.玻璃球C.雪花教师读题,出示答案并讲解。 认真完成题目,倾听老师讲解。 巩固本课学习的知识概念。
7.课堂评价 1.出示课堂评价量表请学生仔细阅读并对今天这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醒:非常符合得三颗宝石,基本符合有个别不太符合得两颗宝石,不符合离内容要求还有差距得一颗宝石。 阅读课堂评价量表,回想自己这节课表现,进行自我评分,将获得宝石总数记在课本上。 及时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反馈学生在线学习效果。
8.作业布置 1.利用蒸发法制作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的晶体2.选做:制作一个大的晶体3.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材料 完成作业,课后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课后巩固为下一节课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