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1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19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7 16:5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20年不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明朝皇帝历12世,传16帝,共276年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标: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李自成起义与“均田免赋”的口号,理解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原因。
3.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知道清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
(万历皇帝抱怨朝臣们议论纷纷)“一本论的还未及览,又一本辩的,使朕应接不暇。如今张灯后看字不甚分明,如何能一一遍览。”
——《明神宗实录》
君主的
荒政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
疏于朝政。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宦官当道
政治腐败
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
社会动荡
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陕西北部
一带
农民起义
政治腐败
赋税沉重
天灾大旱
阶级矛盾尖锐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
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李自成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人物春秋
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李自成大顺政权印信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政权:
④结果:
1644年
李自成
大顺
1644年4月,百万大军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建立政权
灭亡经过: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攻克西安:
1644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1644年4月
明朝灭亡
崇祯帝自缢,统治276年的明朝灭亡
西安
北京
“均田”就是平均土地,即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免赋”就是减免沉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
起义经过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1.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赢得民心,满足百姓的意愿。
2.军纪严明。
3.发放钱粮。
说一说:百姓为什么会欢迎闯王的到来?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请阅读课本86页,归纳满洲政权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起义经过
吴三桂
吴三桂为明辽东边防部队将领,28岁升为山海关总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军主力殆尽,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但李自成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吴三桂家产被抄,家父被捕,索饷二十万两。爱妾陈圆圆被俘,“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彻底决裂,降而复叛,引清军入山海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其仓皇撤出北京。
——《崇祯十七年》
1644年4月,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人物春秋
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九宫山李自成墓
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
——《明史·流贼》
根本原因:明朝政治制度的腐朽
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政治腐败
李自成农民起义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建立
政权
1644年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明朝灭亡
1644年崇祯帝自缢
努尔哈赤 建大金
时间轴
清军入关
明中后期
1616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
1635年
1636年
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
顺治帝迁都北京
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极,不是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各部。
完颜阿骨打
努尔
哈赤
皇太极
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
金,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各部,建立后金。
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的农民
起义军,不是清朝军队。
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