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酸碱中和反应》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2NaOH+H2SO4===Na2SO4+2H2O
C. CO2+2NaOH===Na2CO3+H2O
D. Fe+CuSO4===Cu+FeSO4
2.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 硝酸银 B. 氧化铜
C. 熟石灰 D. 锌
3.在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 红色→蓝色 B. 蓝色→红色
C. 红色→无色 D. 无色→红色
4.【2020·泰安】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 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2021·潍坊】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 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 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6.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 HCl B. CO C. NaOH D. CaO
7.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制作松花皮蛋时用到碱性物质,因此食用皮蛋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食用时,可将皮蛋蘸上适量的________(填一种厨房调味品)。
(2)小红同学近日常吐酸水,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后说:“没事,是胃酸过多,吃些药就会好的。”医生给小红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氢氧化铝的药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生同时又提醒小红要注意饮食,少吃含________(填“酸”或“碱”)的食品。
(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
8.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用化学用语举例说明。
(1)有酸参加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碱参加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有中和反应才有水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升训练
9.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10.【2021·安徽】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 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11.【2021·天津】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 苹果:2.9~3.3 B. 橘子:3.0~4.0
C. 葡萄:3.5~4.5 D. 玉米粥:6.8~8.0
12.向盛有50 mL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0·长春】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取样,加入CuO粉末
B. 取样,滴加NaOH溶液
C. 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 取样,滴加AgNO3溶液
14.【2020·福建改编】科学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保障人体健康。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表所示。
体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小肠液
pH 6.8 0.7 8.0 7.3
(1)表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________。
(2)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2020·毕节】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猜想】猜想1: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 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________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_______(填“>”“<”或“=”)7,则溶液呈酸性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1·菏泽】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进行了相关实验。
(1)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A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A物质是________。
(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二、图三。则B溶液是________,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________数值相等。
(3)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四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硫酸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溶液混合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B 2.C 3.C 4.A 5.D
6.A
7.(1)食醋
(2)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3HCl===AlCl3+3H2O;酸
(3)Ca(OH)2+2HCl===CaCl2+2H2O;CaCl2
8.(1)不正确,如:CaCO3+2HCl===CaCl2+H2O+CO2↑(或Mg+2HCl===MgCl2+H2↑)
(2)不正确,如:2NaOH+CO2===Na2CO3+H2O[或2NaOH+CuSO4===Cu(OH)2↓+Na2SO4]
(3)不正确,如:CuO+2HCl===CuCl2+H2O[或Ca(OH)2+CO2===CaCO3↓+H2O]
(4)不正确,如:2H2+O2=====2H2O(或2H2O2=====2H2O+O2↑,H2+CuO=====Cu+H2O)
(5)不正确,如:Ba(OH)2+H2SO4===BaSO4↓+2H2O[或Mg(OH)2+H2SO4===MgSO4+2H2O]
二、提升训练
9.A 10.A 11.D 12.D
13.(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14.(1)胰液
(2)Al(OH)3+3HCl ===AlCl3+3H2O
15.2NaOH+H2SO4===Na2SO4+2H2O;红色
(1)3NaOH+FeCl3===Fe(OH)3↓+3NaCl
(2)Zn+H2SO4===ZnSO4+H2↑
16.(1)CuO
(2)稀硫酸;Y
(3)硫酸钠、氢氧化钠;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①号试管中H2SO4有剩余,会与②号试管中的NaOH反应,若NaOH完全反应,不会产生Cu(OH)2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