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加分宝第36讲盐和化肥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加分宝第36讲盐和化肥 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8 08:58: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6讲 盐和化肥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 1. 概述一些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主要性质及用途(理解) 选择、填空 2~4分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了解)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知识点1  重要的盐
1. 定义:________(或NH)和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
盐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俗称 ________、苏打 ________
物理性质 有咸味的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______溶于水
特殊化学性质 水溶液呈中性,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高温条件下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工业制CO2)
用途 做调味料,腌制食品;配制生理盐水;作融雪剂 制造玻璃、造纸、纺织品、洗涤剂等的工业原料 可作发酵粉;制汽水;治疗胃酸过多 生产石灰和水泥,作建筑材料;作补钙剂;制取二氧化碳
知识补充:①如果人体由于腹泻、呕吐或大量出汗而失盐过多,就要注射生理盐水或服用盐开水;
②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和食盐不同,因为食盐为混合物,还含有其他物质;
③碳酸钠的工业制取: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NH4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Na2CO3+H2O+CO2↑。
3. 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举例
(1)溶液酸碱性 大部分盐溶液呈中性;少数盐溶液为碱性,如碳酸钠;少数盐溶液为酸性,如氯化铵
(2)与某些金属反应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K、Ca、Na除外) Fe+CuSO4===______________(湿法炼铜)
(3)与酸反应 盐+酸―→新盐+新酸(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酸―→新盐+水+二氧化碳)Na2CO3+H2SO4===____________(有气泡生成)
(4)与某些碱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2NaOH+CuSO4===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
(5)与某些盐反应 盐+盐―→新盐+新盐Na2SO4+BaCl2===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 
4.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检验方法
(1)取样 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碳酸盐存在(此方法也可用于检验碳酸氢盐)
(2)取样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碳酸盐存在
知识点2  化肥
1. 常见的化肥
种类 常见化肥 主要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氮肥 含氮化合物: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钠(NaN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2]等 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磷肥 磷酸盐:磷矿粉[主要成分为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 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缓慢,植株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减少
钾肥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
复合肥 含有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如硝酸钾(KNO3)、磷酸钾(K3PO4)、磷酸铵[(NH4)3PO4] 同时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
2. 铵态氮肥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若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该样品为铵态氮肥。
【特别提醒】铵态氮肥不宜和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NH遇到OH-会释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重难点突破
一、物质的检验
1. 检验原理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征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中的一种:①变色;②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有气味的气体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气泡);③生成沉淀等。
2. 常见物质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O2 ____________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____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产生______色火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2O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______色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________
用pH试纸测pH pH________7
加入少量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加入Na2CO3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有________产生
Ag+ 加入稀盐酸或含有________的盐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Ba2+ 取少量试剂滴加适量硝酸酸化的Na2SO4或稀H2SO4 有______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
OH-(碱)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________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________
用pH试纸测pH pH________7
滴入可溶性铜盐,如CuSO4溶液 生成____色絮状沉淀
滴入可溶性铁盐,如FeCl3溶液 生成________色沉淀
CO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________
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 产生________
Cl- 先滴入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产生______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SO 滴入稀盐酸,再滴入BaCl2溶液 开始无现象,滴入BaCl2溶液后产生____
滴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________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特别提醒】含Cu2+的溶液显________色,含Fe2+的溶液显________色,含Fe3+的溶液显________色。
【知识拓展】①常见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a.固体物质:黑色——Fe粉、C粉、CuO、Fe3O4;红棕色——Fe2O3;紫红色——Cu;蓝色——CuSO4·5H2O。
b.沉淀: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
②常见有特殊气味的物质:有刺激性气味——氨气(NH3)。
二、物质的鉴别
1. 鉴别原则
(1)操作简便:首选物理方法,鉴别试剂种类适宜。
(2)现象明显:检测现象对比度大。
(3)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时,只能用Ba(NO3)2溶液或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2. 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磁性等,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依据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如产生气泡、产生气体的气味、生成沉淀及其颜色等现象,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鉴别思路:
(1)气体的检验、鉴别:一看颜色,二闻气味,三用试纸,四用火点,五加试剂。
(2)固体、液体的检验、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三、物质的除杂
1. 基本原则
2. 常见的物质除杂归纳
物质状态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固体 Fe Fe2O3 在CO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aO CaCO3 高温煅烧混合物
气体 CO 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N2 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液体 NaOH Ca(OH)2 滴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CuSO4 H2SO4 加入足量________,过滤
NaNO3 Na2CO3 滴入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KCl K2SO4 滴入适量________溶液,过滤
知识点1 常见盐的性质及其用途
例1:“胜哥”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 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离子间的反应。其中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 HCl、NaOH、Na2SO4 B. KNO3、ZnCl2、FeCl2
C. AgNO3、H2SO4、NaCl D. NaOH、Na2CO3、NaCl
2.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气体性质
A 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还原性
B 2H2O2 MnO2 2H2O+O2↑ 分解反应 可燃性
C 2KClO3 MnO2△ 2KCl+3O2↑ 化合反应 氧化性
D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酸性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2盐的综合题与计算题
例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金属元素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变式训练
1.“胜哥”为了研究暴露在空气中的纯净生石灰(CaO)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生石灰25克,将其露置于空气中。
②一段时间后,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4克。
③将变质的“生石灰”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后,再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称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2.2克。
回答下列问题。
(1)变质的“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组成变质的“生石灰”各成分质量为多少?
(3)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实验室中的生石灰应________保存。
知识点3 混合物成分的判断
例3: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 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3)取(2)中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变式训练
1.“胜哥”在科学课堂上向同学们预言:“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快速发展,全球耕地在急剧减小,无土栽培必将成为一种未来农业的模式。”所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在未来的科技社会中作出一定的贡献。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2.看到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完了酸、碱、盐的综合课程后得意洋洋,“胜哥”马上进行了考察。“胜哥”取出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让小科探究其成分。爱动脑的小科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知识点4 盐溶液中离子的检验
例4:上完酸、碱、盐的课程后,为了放学在家的学生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胜哥”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向班里的学习布置了一道题目:常温下,下列离子能在pH=4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Ba2+ B. Ca2+、OH-、K+
C. Ag+、Cu2+、 D. Na+、Cl-、
◆变式训练
1.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液体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在稀盐酸中: Ca2+、CO32-、K+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K+、Ba2+、Cl-
C. 在氯化钠溶液中:H+、Ag+、NO3- D. 在硫酸铜溶液中:Ba2+、Na+、OH-
2.“胜哥”的家乡——“金华”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青山绿水,为百姓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
②“胜哥”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_。
知识点5 化学肥料
例5:“胜哥”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传授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操。近代中国受到世界列强多年的侵略剥削。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年的战争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取消了清政府签定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仅培育了“杂交水稻”,修筑了几万座水库及配套灌溉设施,还建成了有完整体系的化肥厂…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 K2SO4 B. Ca3(PO4)2 C. CO(NH2)2 D. KNO3
◆变式训练
1.“胜哥”测定了校园菜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如表,请你判断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g/kg) 0.4 0.38 13.6
A. Ca3(PO4)2 B. (NH4)2SO4 C. K2CO3 D. KNO3
1.反应MnO2+4HCl △ MnCl2+2H2O+Cl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H+ NO3- SO42- B. Ca2+ K+ CO32- SO42-
C. NH4+ Ag+ Cl- OH- D. Fe3+ Ba2+ NO3- SO42-
3.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可能是酸 B. 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D. Y一定是CaCl2
4.小科听到老师说纯碱不是碱,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但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科普文章后终于明白了。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5.“胜哥”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6.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B. 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 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 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7.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学习后,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8. 浙江各地的科学教师向“胜哥”反馈,自从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学习后,科学素养有了大幅提高。那么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将Na2CO3溶液滴入C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B. 把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
C.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
D.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9.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10.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 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__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
(3)氮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
11. 现有下列四组溶液:
①KNO3、NaCl、NaOH、H2SO4;
②Na2CO3、HCl、石蕊试液、KOH;
③NaOH、H2SO4、NaCl、酚酞试液;
④K2CO3、H2SO4、Cu(NO3)2、BaCl2。
(1)上述四组溶液中都含有Cl-,实验室鉴定Cl-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把组内四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哪几组?________(用序号表示)。
1.(2021·嘉兴)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 乙表示的是锌
C. 表中“ “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 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2. (2021·宁波)在5.6g铁粉中,先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 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 m3的值为21.6
D. 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3.(2021·绍兴)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2021·湖州)某考古团队在发掘被火山灰覆盖的绘画时,用激光设备打碎其表面附着的极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CaF2) 。氟化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5.(2021·嘉兴)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 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 丙一定是NaOH溶液
C. 丁一定是稀H2SO4 D. 丙不可能是稀H2SO4
6.(2021·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下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①③②④
7. (2021·宁波)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别物质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酸 X
0 a - - -
+4 - b d Na2SO3等
+6 - c e f
A. X表示碱
B. 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 物质d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和H2O
8.(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9.“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一”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价__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0.(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11. (2021·台州)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12. (2021·宁波)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3. (2021·丽水)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 ,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6讲 盐和化肥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 1. 概述一些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主要性质及用途(理解) 选择、填空 2~4分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了解)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知识点1  重要的盐
1. 定义:__金属离子__(或NH)和__氢氧根离子__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
盐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__NaCl__ ___Na2CO3_____ ____NaHCO3____ ___CaCO3_____
俗称 ___纯碱__、苏打 _小苏打__
物理性质 有咸味的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___难__溶于水
特殊化学性质 水溶液呈中性,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_白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Cl+AgNO3===AgCl↓+NaNO3__ 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NaHCO3 Na2CO3+H2O+CO2↑__ 高温条件下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 CaO+CO2↑__(工业制CO2)
用途 做调味料,腌制食品;配制生理盐水;作融雪剂 制造玻璃、造纸、纺织品、洗涤剂等的工业原料 可作发酵粉;制汽水;治疗胃酸过多 生产石灰和水泥,作建筑材料;作补钙剂;制取二氧化碳
知识补充:①如果人体由于腹泻、呕吐或大量出汗而失盐过多,就要注射生理盐水或服用盐开水;
②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和食盐不同,因为食盐为混合物,还含有其他物质;
③碳酸钠的工业制取: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NH4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Na2CO3+H2O+CO2↑。
3. 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举例
(1)溶液酸碱性 大部分盐溶液呈中性;少数盐溶液为碱性,如碳酸钠;少数盐溶液为酸性,如氯化铵
(2)与某些金属反应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K、Ca、Na除外) Fe+CuSO4===__FeSO4+Cu__(湿法炼铜)
(3)与酸反应 盐+酸―→新盐+新酸(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酸―→新盐+水+二氧化碳)Na2CO3+H2SO4===__Na2SO4+H2O+CO2↑__(有气泡生成)
(4)与某些碱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2NaOH+CuSO4===__Cu(OH)2↓+Na2SO4__现象___有蓝色沉淀生成___
(5)与某些盐反应 盐+盐―→新盐+新盐Na2SO4+BaCl2===__BaSO4↓+2NaCl___现象__有白色沉淀生成___ 
4.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检验方法
(1)取样 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碳酸盐存在(此方法也可用于检验碳酸氢盐)
(2)取样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碳酸盐存在
知识点2  化肥
1. 常见的化肥
种类 常见化肥 主要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氮肥 含氮化合物: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钠(NaN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2]等 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磷肥 磷酸盐:磷矿粉[主要成分为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 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缓慢,植株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减少
钾肥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
复合肥 含有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如硝酸钾(KNO3)、磷酸钾(K3PO4)、磷酸铵[(NH4)3PO4] 同时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
2. 铵态氮肥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若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该样品为铵态氮肥。
【特别提醒】铵态氮肥不宜和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NH遇到OH-会释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重难点突破
一、物质的检验
1. 检验原理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征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中的一种:①变色;②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有气味的气体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气泡);③生成沉淀等。
2. 常见物质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O2 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产生__蓝_色火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2O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__蓝__色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___红_
用pH试纸测pH pH____<_____7
加入少量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加入Na2CO3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有__气泡__产生
Ag+ 加入稀盐酸或含有__Cl-__的盐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Ba2+ 取少量试剂滴加适量硝酸酸化的Na2SO4或稀H2SO4 有__白__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
OH-(碱)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__蓝__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___红__
用pH试纸测pH pH_____>___7
滴入可溶性铜盐,如CuSO4溶液 生成__蓝__色絮状沉淀
滴入可溶性铁盐,如FeCl3溶液 生成__红褐____色沉淀
CO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__变浑浊___
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 产生_白色沉淀___
Cl- 先滴入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产生__白__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SO 滴入稀盐酸,再滴入BaCl2溶液 开始无现象,滴入BaCl2溶液后产生__白色沉淀__
滴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____白__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特别提醒】含Cu2+的溶液显__黄___色,含Fe2+的溶液显__浅绿____色,含Fe3+的溶液显___黄___色。
【知识拓展】①常见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a.固体物质:黑色——Fe粉、C粉、CuO、Fe3O4;红棕色——Fe2O3;紫红色——Cu;蓝色——CuSO4·5H2O。
b.沉淀: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
②常见有特殊气味的物质:有刺激性气味——氨气(NH3)。
二、物质的鉴别
1. 鉴别原则
(1)操作简便:首选物理方法,鉴别试剂种类适宜。
(2)现象明显:检测现象对比度大。
(3)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时,只能用Ba(NO3)2溶液或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2. 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磁性等,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依据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如产生气泡、产生气体的气味、生成沉淀及其颜色等现象,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鉴别思路:
(1)气体的检验、鉴别:一看颜色,二闻气味,三用试纸,四用火点,五加试剂。
(2)固体、液体的检验、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三、物质的除杂
1. 基本原则
2. 常见的物质除杂归纳
物质状态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固体 Fe Fe2O3 在CO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aO CaCO3 高温煅烧混合物
气体 CO 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N2 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液体 NaOH Ca(OH)2 滴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CuSO4 H2SO4 加入足量________,过滤
NaNO3 Na2CO3 滴入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KCl K2SO4 滴入适量________溶液,过滤
知识点1 常见盐的性质及其用途
例1:“胜哥”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 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解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据此分析判断。
A.a点时,铁粉正在和硝酸银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故A错误;
B.c点时,铁粉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铜,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不能和银、铜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故B正确;
C.d点时,铁和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故C错误;
D.e点,加入的铁粉过滤,则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铜和铁3种物质,故D错误。
答案:B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离子间的反应。其中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 HCl、NaOH、Na2SO4 B. KNO3、ZnCl2、FeCl2
C. AgNO3、H2SO4、NaCl D. NaOH、Na2CO3、NaCl
解析:根据盐的性质、是否可溶等知识分析判断。
A.HCl和NaOH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二者不可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
B.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B错误;
C.硝酸银不溶于水,故C错误;
D.三中物质都能溶于水,且没有颜色,不相互反应,故D正确。
答案:D
2.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气体性质
A 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还原性
B 2H2O2 MnO2 2H2O+O2↑ 分解反应 可燃性
C 2KClO3 MnO2△ 2KCl+3O2↑ 化合反应 氧化性
D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酸性
A. A B. B C. C D. D
解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类型,并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析: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为置换反应,氢气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为分解反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为分解反应而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为复分解反应,但二氧化碳气体不具有酸性,故D错误。
答案: A
知识点2盐的综合题与计算题
例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金属元素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解析:(1)根据铵盐进行判断; (2)根据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判断;(3)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判断;(4)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A.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或者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例如硫酸铵就是盐,但是没有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B错误;
C.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它们都是无机物,故C错误;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故D正确。
答案:D
◆变式训练
1.“胜哥”为了研究暴露在空气中的纯净生石灰(CaO)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生石灰25克,将其露置于空气中。
②一段时间后,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4克。
③将变质的“生石灰”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后,再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称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2.2克。
回答下列问题。
(1)变质的“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组成变质的“生石灰”各成分质量为多少?
(3)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实验室中的生石灰应________保存。
解析:(1)2.2
(2)解:设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2.2克
=(1分) x=5克
CaO生成Ca(OH)2吸收H2O的质量=生石灰增加的质量-吸收的CO2的质量=4克-2.2克=1.8克。
设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的质量为y
CaO+H2O=== Ca(OH)2
  18    74
1.8克 y
= y=7.4克
没有参加反应的CaO质量=25克+4克-5克-7.4克=16.6克
答:检测物的组成成分分别为CaCO3 5克,Ca(OH)27.4克,CaO 16.6克。
答案:(1)2.2 (2) 16.6克 (3) CaO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Ca(OH)2,部分Ca(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和H2O 密封
知识点3 混合物成分的判断
例3: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 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3)取(2)中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解析:(1)碳酸钙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2)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前者不溶于酸,而后者能够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说明溶液中存在氯离子。这些氯离子可能来自于氯化钠,也可能来自于(2)中加入的氯化钡,据此分析解答。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CaCO3、CuSO4;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沉淀为硫酸钡和碳酸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CO3、Na2SO4。
(3)取(2)中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我认为此结论不正确。
答案:(1)CaCO3、CuSO4 (2)Na2CO3、Na2SO4 (3)否
◆变式训练
1.“胜哥”在科学课堂上向同学们预言:“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快速发展,全球耕地在急剧减小,无土栽培必将成为一种未来农业的模式。”所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在未来的科技社会中作出一定的贡献。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解析:分析题给实验流程可知,加入碳酸钠出现白色沉淀a,推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Ca(NO3)2,一定没有K2CO3(碳酸钾与硝酸钙不共存),生成白色沉淀a是碳酸钙,故A、C错误;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b,推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KCl,通过上述实验无法确定有无KNO3,则B错误,D正确。
答案: D
2.看到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完了酸、碱、盐的综合课程后得意洋洋,“胜哥”马上进行了考察。“胜哥”取出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让小科探究其成分。爱动脑的小科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Ⅰ,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原白色样品中可能有碳酸钠或者硫酸钠,或者二者兼有,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 BaSO4↓+2NaCl,BaCl2+Na2CO3=== BaCO3↓+2NaCl , 根据题干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由图示可知固体质量减小,即有部分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得出Ⅰ中有碳酸钡生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 BaCl2+H2O+CO2↑,因此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2)B点表示稀盐酸与碳酸钡恰好完全反应,BC段表示稀盐酸过量,即根据(1)的推理,C点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和稀盐酸。
答案: (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NaCl、BaCl2、HCl
知识点4 盐溶液中离子的检验
例4:上完酸、碱、盐的课程后,为了放学在家的学生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胜哥”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向班里的学习布置了一道题目:常温下,下列离子能在pH=4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Ba2+ B. Ca2+、OH-、K+
C. Ag+、Cu2+、 D. Na+、Cl-、
解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pH=4的水溶液中存在氢离子;
A、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银离子、铜离子、硝酸根离子、氢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能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变式训练
1.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液体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在稀盐酸中: Ca2+、CO32-、K+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K+、Ba2+、Cl-
C. 在氯化钠溶液中:H+、Ag+、NO3- D. 在硫酸铜溶液中:Ba2+、Na+、OH-
解析: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或沉淀,那么它们就能共存。
A.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几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因此能够共存,故B正确;
C.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硫酸铜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答案:B
2.“胜哥”的家乡——“金华”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青山绿水,为百姓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
②“胜哥”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_。
解析:(2)①根据题干信息“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则废水中含有银离子,根据“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知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则废水中含有铜离子。②操作Ⅰ可将固体和溶液分离开,则操作Ⅰ是过滤;根据题给信息“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溶液乙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则废水中加入的过量A单质为铁。
答案: (2)①Ag+、Cu2+ ②过滤 铁(或Fe)
知识点5 化学肥料
例5:“胜哥”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传授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操。近代中国受到世界列强多年的侵略剥削。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年的战争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取消了清政府签定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仅培育了“杂交水稻”,修筑了几万座水库及配套灌溉设施,还建成了有完整体系的化肥厂…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 K2SO4 B. Ca3(PO4)2 C. CO(NH2)2 D. KNO3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为氮肥,含有钾元素的为钾肥,含有磷元素的为磷肥,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A.K2SO4 中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A不合题意;
B.Ca3(PO4)2 含有磷元素,为磷肥,故B不合题意;
C.CO(NH2)2 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C符合题意;
D.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为复合肥,故D不合题意。
答案:C
◆变式训练
1.“胜哥”测定了校园菜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如表,请你判断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g/kg) 0.4 0.38 13.6
A. Ca3(PO4)2 B. (NH4)2SO4 C. K2CO3 D. KNO3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这块土地所缺的营养素,再根据所缺的营养素选择合适的化肥。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含氮量和含钾量偏低,因此应该补充氮元素和钾元素,即使用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
A.Ca3(PO4)2 , 只含有磷元素,为磷肥,故A不合题意;
B.(NH4)2SO4 , 只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B不合题意;
C.K2CO3 , 只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C不合题意;
D.KNO3 , 同时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为复合肥,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反应MnO2+4HCl △ MnCl2+2H2O+Cl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解析: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由金属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而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据此分析判断。在反应 MnO2+4HCl △ MnCl2+2H2O+Cl2↑ 中,HCl 为酸,MnCl2为盐,MnO2和H2O为氧化物,Cl2为单质,唯独没有碱,故B正确,而A、C、D错误。
答案:B
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H+ NO3- SO42- B. Ca2+ K+ CO32- SO42-
C. NH4+ Ag+ Cl- OH- D. Fe3+ Ba2+ NO3- SO42-
解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A、 Na+ H+ NO3- SO42- 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B、 Ca2+和CO32- 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水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反应,银离子和氯离子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 Ba2+ 和 SO42- 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可能是酸 B. 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D. Y一定是CaCl2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分析,由反应前后所给元素种类判断X和Y的类别及所含元素种类,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A、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B、单质与氢氧化钙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符合题意;
D、由复分解反应原理可知,X为铜盐,可能是氯化铜或硫酸铜等,则Y可能是氯化钙或硫酸钙等,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小科听到老师说纯碱不是碱,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但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科普文章后终于明白了。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解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溶于水后会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A错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7,当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时,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呈中性),中性溶液的pH=7,待反应完全,继续加入稀硫酸,此时溶液呈酸性,pH<7,因此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的pH会降低,B正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中一定含有OH-,所以碳酸钠溶液中一定含有OH-,故碳酸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D正确。
答案: A
5.“胜哥”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解析:由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Na2CO3=== BaCO3↓+2NaOH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随着碳酸钠粉末的加入逐渐增加,至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不再增加,A错误;反应不消耗水也不生成水,所以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发生变化,B错误;溶液中溶质原来是氢氧化钡,随着碳酸钠粉末的加入,氢氧化钡质量减少,根据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可以看出,减少的氢氧化钡的质量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大,所以溶液中总溶质的质量减少,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小,此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溶于水也变成溶质,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符合题中图像,C正确;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溶液的pH无明显变化,D错误。
答案: C
6.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B. 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 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 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解析:根据自己对常见 酸、碱、盐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判断。
A.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其中的碳酸钾会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7.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学习后,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解析:根据“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知该溶液显酸性,根据“取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可知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综合以上内容可知:甲图中所加入的常见的酸是稀硫酸,残留液中有大量的硫酸钠,A正确。
答案: A
8. 浙江各地的科学教师向“胜哥”反馈,自从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的学习后,科学素养有了大幅提高。那么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将Na2CO3溶液滴入C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B. 把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
C.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
D.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解析: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加入石蕊试液会变成蓝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氯化钡不反应,故B错误;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成碱性,会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故C错误;
D.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答案:D
9.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解析:分析题给实验流程可知,加入碳酸钠出现白色沉淀a,推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Ca(NO3)2,一定没有K2CO3(碳酸钾与硝酸钙不共存),生成白色沉淀a是碳酸钙,故A、C错误;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b,推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KCl,通过上述实验无法确定有无KNO3,则B错误,D正确。
答案: D
10.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 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__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
(3)氮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
解析:(1)HCl (2)氮
7.2千克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7.2千克×=7.2千克×(×100%)=7.2千克×(×100%)=3.36千克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前C:1,H:6,O:2,N:2,Cl:6,反应后,C:1,O:2,N:2,即6X=6HCl,即X为HCl。
答案:(1) HCl (2)氮 (3) 3.36千克
11. 现有下列四组溶液:
①KNO3、NaCl、NaOH、H2SO4;
②Na2CO3、HCl、石蕊试液、KOH;
③NaOH、H2SO4、NaCl、酚酞试液;
④K2CO3、H2SO4、Cu(NO3)2、BaCl2。
(1)上述四组溶液中都含有Cl-,实验室鉴定Cl-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把组内四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哪几组?________(用序号表示)。
解析:(1)实验室对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加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判断原溶液中存在氯离子。(2)①组内相互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可区分;②组内,石蕊试液呈紫色,首先被鉴别出来,然后把石蕊试液向其他三种物质中滴加,变蓝的是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变红的为氯化氢溶液,然后把鉴别出来的氯化氢溶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的为碳酸钠溶液,无气体生成的是氢氧化钾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就可被鉴别出来;③四种物质相互滴加,变红色的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无色的为硫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再无法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区分本组溶液;④首先根据颜色鉴别出硝酸铜溶液,然后将三种溶液分别加入其他两种,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的为硫酸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碳酸钾溶液,生成沉淀的为氯化钡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就可鉴别,故填②④。
答案: (1)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或硝酸银溶液) (2)②④
1.(2021·嘉兴)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 乙表示的是锌
C. 表中“ “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 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解析: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分析判断。
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它应该是混合物,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同时含有其它杂质,应该是混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那么它应该是单质,而锌就是单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硫酸钡为白色固体,故丁是硫酸钡,而丙为黑色固体氧化铜,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酸钡和氧化铜中都含有氧元素,无法利用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二者分类,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 (2021·宁波)在5.6g铁粉中,先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 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 m3的值为21.6
D. 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铁粉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然后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接下来铜单质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和剩余铁的质量之和为m1g ,故A错误;
B.bc段发生的是Fe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B错误;
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铁置换出铜,铜再置换出银,其实最终置换出的银都是铁置换而出的。
设置换出银的质量m3为x,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5.6g x

解得:x=21.6g。
故C正确;
D.cd段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则e点溶液中肯定含Cu(NO3)2 , 故D错误。
答案:C
3.(2021·绍兴)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根据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锌和铁都能与硝酸铜反应,且锌先反应,然后铁再反应,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铁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锌和铁都能与硝酸铜反应,不能与硝酸镁反应,且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铁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则说明锌和铁都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要与硝酸铜反应完全后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说明反应后锌一定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铁,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①滤渣中可能有铜,错误;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正确;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 正确;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错误。
答案:C
4.(2021·湖州)某考古团队在发掘被火山灰覆盖的绘画时,用激光设备打碎其表面附着的极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CaF2) 。氟化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解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分析。
氟化钙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
答案:C
5.(2021·嘉兴)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 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 丙一定是NaOH溶液
C. 丁一定是稀H2SO4 D. 丙不可能是稀H2SO4
解析:根据金属和盐的性质分析判断。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单质。如果甲为铁,那么乙和丁为稀硫酸和氯化铜,但是无法判断谁是稀硫酸;剩下的丙肯定是氢氧化钠,故C错误符合题意,而A、B、D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C
6.(2021·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下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①③②④
解析:根据各门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分析,由所加物质与各门中两物质是否反应及反应现象是否不完全相同确定能否鉴别。
A、 ④ 无法区别盐酸和硫酸,第四道门打不开,不符合题意;
B、各组物质均可鉴别 ,符合题意;
C、 ② 不能鉴别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第三道门打不开,不符合题意;
D、② 不能鉴别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第三道门打不开,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 (2021·宁波)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别物质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酸 X
0 a - - -
+4 - b d Na2SO3等
+6 - c e f
A. X表示碱
B. 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 物质d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和H2O
解析:(1)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构成; (2)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3)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氧化物b的化学式,并根据它的性质判断;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氧化物d的化学式,并根据它的性质判断。
A.根据化学式 Na2SO3 可知,亚硫酸钠由金属离子和亚硫酸根构成,则x为盐而不是碱,故A错误;
B.a为硫单质,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x+(-2)y=0,解得:x:y=1:2,那么化学式为SO2 , 它有刺激性气味,严重污染空气,故C正确;
D.物质d为酸,其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那么应该为H2SO3 ,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和H2O,故D错误。
答案:C
8.(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解析:(1)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3)如果有未溶的物质存在,那么溶液是饱和的;否则,溶液就是不饱和的;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A.苦泉水被加热后,其中的水被蒸发从而析出晶体,即使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正确;
B.②的反应为:C+CuSO4Cu+SO2↑+CO2↑,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③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答案:A
9.“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一”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价__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根据所给氯元素化合价及物质类别确定出对应点的物质,再按要求填空分析。
(1) A为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D为氯化钾,则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物质C为+4价氯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ClO2 ;
(3) E为+5价氯的盐,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则E为氯酸钾,反应方程式为
2KClO2 2KCl+3O2↑ ;
答案:(1)复分解反应;(2) ClO2 ;(3) 2KClO2 2KCl+3O2↑ 。
10.(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解析:根据流程图中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分析。
(1)固体A是加入过量氯化钡产生的,为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的硫酸钡;
(2)加碳酸钠可除去A中过量的氯化钡,反应方程式为 BaCl2 +Na2CO3=BaCO3↓ +2NaCI ;
(3)因整个过程中没有除去钾离子,所以所得晶体不是纯净氯化钠。
答案:(1) BaSO4 ; BaCl2 +Na2CO3=BaCO3↓ +2NaCl;(3)钾离子未除去。
11. (2021·台州)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解析:(1)根据浓硫酸具有的作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其在该实验中的作用;(2)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反应物的浓度的影响;(3)由装置质量的变化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4)利用实验的结论分析问题。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吸收,减小误差;
(2)图像中,倾斜角度表示了变化的快慢,此处变缓,故变小;
(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819.89=0.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
CaCO3+2HAc=CaAc2+H2O+ CO2↑
100 44
xg 0.11g
列比例式解得x=025g
CaCO3%= ×100%=1.25%
(4)根据计算可知,碳酸钙只占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成分的1.25%,含量极低,因此喝醋后,可以与鱼骨中的碳酸钙反应,但是鱼骨绝大部分成分并没有反应掉,所以无法通过喝醋除去卡在咽上的鱼骨;
答案:(1) 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2)变小;(3)1.25%;(4) 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 (2021·宁波)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1)滴入碳酸钠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有气泡产生,肯定是碳酸钠与剩余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表格确定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并确定生成沉淀与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再根据最终沉淀质量计算出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溶液质量,然后与150g比较从而确定n的数值。根据表格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比较第3和第4组数据可知,每滴加25g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碳酸钙2.5g。
实验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g,那么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则此时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50g+90g=140g。因为150g>140g,所以此时沉淀已经生成完毕,则沉淀总质量n=9g。
(2)根据(1)中的分析确定50g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I)
(3)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并计算出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Na2CO3+2HCl=2NaCl+ CO2↑+H2O
106 44
50g×x 2.2g
x= 10.6%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答案:(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I) (3)10.6%
13. (2021·丽水)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 ,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
解析:(1)根据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可作钾肥分析;碳酸钾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
(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要证明碳酸根离子,需用到酸和氢氧化钙溶液,通过加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
(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分析。
解: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CaCl2=2KCl+ CaCO3↓
138 100
x 5克

解得:x=6.9克
K2CO3%= ×100%=13.8%
答: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3.8%。
答案:(1)钾肥;(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13.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