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单选题
1.咖啡由原产地非洲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
时间 传播过程
6世纪传入 阿拉伯半岛
15世纪 传播到欧洲
17世纪中叶后 传播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18世纪 传入拉丁美洲
据此可知A.物种交流集中于彼此邻近地区 B.物种交流提高了各地的抗饥荒能力
C.商贸活动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 D.经济作物传播速度比农业作物要快
2.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中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黑奴贸易的影响
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商业革命的影响
3.16世纪以前,东方的香料是欧洲最重要的商品。16世纪后,新的饮料(可可、茶和咖啡)、新的香料(多香果和香子兰)和新的食物(珍珠鸡、吐绶鸡、纽芬兰的鳝鱼)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 B.东方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世界贸易推动欧洲商业革命 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4.根据“天花传播路线图”可知,天花的传播( )
A.根源于跨太平洋贸易的兴起 B.促进了世界市场正式建立
C.实现了欧洲征服世界的愿望 D.体现出全球联系不断加强
5.1493年,“教皇子午线”(下图)规定该线以西的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由于葡萄牙不满,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其殖民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殖民扩张开始深入各州内陆腹地 B.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霸焦点 D.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6.清朝同治年间江西《玉山县志》中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洵(实在)山家厚实也。”这说明当时甘薯的引入
A.促进了对外粮食贸易的发展 B.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C.缓解了居民食物不足的困境 D.改变了南北的经济格局
7.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大肆兴建甘蔗种植园以及蔗糖加工厂。甘蔗的栽培和蔗糖的加工费时费力,于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由此推断加勒比海地区甘蔗的种植
A.完全满足了欧洲人对糖的需求 B.极大改变了美洲人的饮食习惯
C.有力推动了跨洲际人口的迁徙. D.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商品流通
9.“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加剧了殖民扩张 B.激化了欧洲国家间矛盾
C.引发了商业革命 D.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10.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1.如图为1535﹣1558年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变化情况。造成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进化论冲击宗教神学 B.启蒙运动宣传科学和理性
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D.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12.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白、红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A.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 B.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C.改变了殖民扩张的手段 D.保障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13.16世纪后,欧洲市场上胡椒的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许多,且胡椒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因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美洲饮食文化 B.食物被赋予了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C.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D.价格革命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14.17世纪初,荷兰人格劳秀斯在《论海上自由》中猛烈抨击葡萄牙对从欧洲到东方的海上贸易路线的垄断,提出了“公海自由”的理论,强调海洋不是任何个别国家的私有财产,反抗非法垄断应当被定义为正义战争。格劳秀斯的这些言论
A.抨击了外交领域的双重标准 B.为荷兰发展海外贸易服务
C.旨在呼吁依法处理国际关系 D.体现了对主权观念的启蒙
15.在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4倍,糖零售价格降了一半。17世纪末,以前只是富有人家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到1750年,有近100万英担的糖在英国市场出售。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助推了英国对外扩张
C.世界各地区间联系日益紧密 D.英国成为糖品消费最多的国家
16.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使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根本改变
C.有助于中国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发展 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明
A.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B.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D.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
18.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19.观察下图(图中深色阴影部分.是欧洲列强开辟的殖民地) ,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商业资本是殖民扩张的动力
C.工业革命的市场条件已具备 D.自由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20.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马铃薯传入英国,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其近邻爱尔兰岛上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小麦生长受限,因此大力种植马铃薯,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地增长。16、17世纪的英国经常发生粮食歉收,一些农学家大力推广马铃薯,称之为“丰富之根”,“怎么推广都不过分”。此后,马铃薯逐渐成为英国饮食文化一个重要部分。
——摘编自鲁青《土豆征服世界的历史》等
材料二 下表为16、17世纪西欧以白银计价的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每一数据为前后20年的平均价格,以1510年价格指数为100)
——摘编自斯利彻 范,巴思著《西欧农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在英国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16、17世纪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
22.一种世界观孕育一种世界地图,一种世界地图定义其文化的世界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 《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约1130年) 乙 英国赫里福德教堂《世界地图》(约1300年)
材料二
丙 清濬地图副本,出自15世纪中叶盛的笔记 丁 划分葡萄牙西班牙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葡萄牙绘图师制作,以意大利人的名字命名)
(1)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的不同及各自体现的的思想观念
(2)材料二中丁地图没有标明时间,推测地图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3)材料二中丙图和丁图代表的世界观,分别对东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B
6.C
7.C
8.C
9.D
10.B
11.C
12.D
13.B
14.B
15.C
16.C
17.C
18.B
19.B
20.D
21.(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英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歉收;农学家的大力推广;爱尔兰的示范作用;马铃薯产量高,烹饪方法多样。
(2)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有利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阶级关系的变动(答出“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也可以得分);推动西欧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联系。
22.(1)异:视野范围不同,如甲图认知范围是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乙图认知范围是欧洲及非洲、亚洲的部分地区。
空间坐标不同,图甲坐标是上北下南,乙图是上东下西。
思想观念:甲图体现了华夷观乙图体现了神学世界观。
(2)时间:新航开辟后或15、16世纪之交、15世纪末、16世纪初、1500年前后、1494-1521年之间任一年份均可。(其他均不得分,如15世纪,16世纪,15-16世纪等)。
理由:地图出现了葡萄牙、西班牙势力分界线,它是1494年划定的;加勒比海岛屿比较清晰、出现了南美洲巴西东海岸线、非洲大陆西海岸的轮廓、亚洲印度的轮廓等
(3)影响:丙图代表的世界观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丁图代表的世界观促进了西欧的社会转型,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