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从闪电谈起
用塑料直尺( 玻璃棒、铅笔、塑料梳子)在尼龙衣服或丝绸上摩擦几下,再将直尺(或玻璃棒、铅笔、塑料梳子)的一端靠近小纸片、头发等微小物体,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动手做一做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
小结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将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水流会 。
变弯曲
演 示
重来
想一想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
?
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二、两种电荷
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
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想一想
经常使用的电扇扇叶上总是积灰的原因是?
由于扇叶与空气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排斥
演示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丝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塑料丝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D.塑料丝是否带电不能用验电器检验
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吸
B.异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
D.大气压的作用
(12湖南长沙)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想一想
B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吸引
演示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结论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排 斥
吸 引
①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
②相互吸引
异种电荷
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轻质)
摇动起电机手柄,当转速逐渐增大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四、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现象:两球间发生火花放电。
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用摩擦的方法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呢?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五、摩擦起电的原因
中性
物体不带电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的。
+6
-1
-1
-1
-1
-1
-1
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它就显示带正电。
物体带正电的原因
+6
-1
-1
-1
-1
-1
-1
演示
物体带负电的原因
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时,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多,它就显示带负电。
+6
-1
-1
-1
-1
-1
-1
演示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开始
①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结论
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摩擦后,两物体带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呢?
演示
六、验电器
演示
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
用验电器还能比较物体带电量的多少
1、静电现象的应用:
静电喷涂
静电除尘
静电植绒
静电复印
原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七、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如果给物质微粒带上某种负电荷后,这些带
电微粒就能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
2、静电现象的防护:雷电防护油 罐 车人们利用物体尖端容易放电的现象,在建筑物的高处装置避雷针,就可以避免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油罐车开动后,油罐内的油晃荡而会产生静电,如不及时导走,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放电现象,很容易着火。油罐车后面拖一根链条可以将电荷导入大地,免除危险。防止带来的隐患。本课小结
1、带电体的性质
2、电荷的种类:
3、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4、摩擦起电的本质
5、检验电荷的工具
6、静电利用和防止
认识电
检验电
探根源
应用 防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