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三单元(b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三单元(b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2 18: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检测六
第三单元(B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梦一直萦绕(rǎo)在这个善于幻想的少年心中。
B.羊群被他关在城门边的一个羊圈(quān)里了,羊圈的主人是他的一位新朋友。
C.流水既能冲开宝藏,使之袒露(lòu)于世人之前,也能带走珍宝,将它掩埋。
D.而且他们有自己的家,不必像牧羊人那样露宿(sù)旷野。
答案:D 解析:A项,“绕”应读“rào”;B项,“圈”应读“juàn”;C项,“露”应读“lù”。
2.下列各项中书写均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赌博 脉搏 搏取 厚古薄今  B.荒谬 纰缪 谬误 未雨绸缪
C.对付 付出 抱复 付之东流 D.辨别 辩证 争辨 明辨是非
答案:B 解析:A项,搏取—博取;C项,抱复—抱负(或报复);D项,争辨—争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末民初文坛,产生了大量的侠义小说和风月小说,日渐______着国民的精神,使之一点点地迷茫下去。这种玩意儿,如今又在文艺领域,借助电子______编织着虚幻的生活情境,迷幻着涉世不深的男女,使他们______于风花雪月与剑侠鬼怪一类的渊潭中。因此,当前的文艺作品一定要追求深度与力度。
A.侵蚀  媒体 沉溺       B.腐蚀  媒介  沉溺
C.侵蚀 媒体 沉迷 D.腐蚀 媒介 沉迷
答案:A 解析:“侵蚀”,①逐渐侵害使变坏;②暗中一点一点地占。“腐蚀”有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的意思。“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媒介”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沉迷”,(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
4.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①炼金术士②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③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④曾在美、法、意、德等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封面介绍文字称⑤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籍,或许几十年才出现一本,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⑥美国图书馆协会将该书推荐为“青少年最佳读物”。法国文化部部长将保罗·戈埃罗称为“数百万读者心中的炼金术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引号及句末点号的用法,“炼金术士”是小说名称,因此应用书名号,这样排除B、C两项。如果是直接引用,那就用冒号,同时句末点号要放于引号内;如果是间接引用,不用冒号,句末点号放于引号外。据此,可以选择答案。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罗·戈埃罗近年来名声在外,被认为是继《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拉美作家。
B.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
C.《炼金术士》是一部激发灵感的奇妙作品,令人心旷神怡。
D.即使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小说对恒定主题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的。
答案:A 解析:A项,“名声在外”,是指在外界的评价很好。根据句意应改为“声名鹊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采访的利兹联队给我们绿城队的年轻队员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B.校友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C.《炼金术士》这篇小说讲述的是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D.小说的主题,应该是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持久的兴趣的。
答案:D 解析:A项,“他们”指代不明,可理解为利兹联队队员,也可理解为绿城队队员;B项,种属关系并列不当,“世界名著”包括“长篇小说”;C项,缺宾语,应在最后加“的故事”。
二、课内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当他试图将洞中的一块石头挖出来的时候,他听到了脚步声。几条人影向他走来。他们正好背对着月光,男孩无法看清他们的眼睛和脸庞。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其中一个人喝问。
由于恐惧,男孩没有回答。他已经找到了他的财宝的位置,所以被可能发生的事情吓坏了。
“我们是从部落战争中逃出来的难民,我们需要钱。”另一个人说道,“你往洞里藏了些什么?”
“我什么都没藏。”男孩回答。
但是,其中一个人抓住男孩,把他从洞里拖了出来。另一个搜查了他的行囊,找到了那块金子。
“这儿有金子。”他说。
月光照在那个抓着男孩的阿拉伯人的脸上,男孩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死亡的寒意。
“他很可能已经把更多的金子埋到了地底下。”
他们迫使男孩不停地挖下去,但他什么都没挖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那伙人开始拷打男孩。他浑身青肿,并且开始流血,衣服已经被扯成了碎片,他觉得死亡已经临近。
“如果你死了,钱财对你还有什么用呢?钱财能够保住一个人的命,这可不是常常发生的事。”炼金家曾经说过。
最后,男孩对着那伙人大喊起来:“我正在挖财宝!”尽管他的嘴在流血并且肿胀难言,他还是把自己两次梦到埃及金字塔附近藏着财宝的事,告诉给了那伙人。
那个似乎是这帮人头目的人对其他人说道:“放开他吧,他没有其他财物了。这块金子肯定是他偷的。”
男孩倒在沙地上,几乎失去了知觉。那个头目摇了摇他,说道:“我们走了。”
但是,在他们走开之前,他又回来对男孩说:“你不会死的。你会活下去,以后你就会知道,一个人不应该如此愚蠢。两年前,就是在现在这个地方,我也做了两次内容相同的梦。我梦到,我应该旅行到西班牙的原野上,去寻找一处破败的教堂,经常有牧羊人和他们的羊群在那里过夜。在梦里,在圣器室的位置上生长着一棵桑树。我被告知,如果我在桑树的根部挖下去,我将挖到一批密藏的财宝。但是,我不至于蠢到为了一个做过两次的梦,而穿越整个沙漠。”
然后,他们便消失了。
男孩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再一次看一看金字塔。金字塔看起来在冲着他笑,他也回报它们以笑,他的心充满了欢乐。
因为,现在他知道了他的财宝的藏身之处。
7.文中为什么安排一个曾经也做过两次内容相同的梦的难民呢?(6分)
8.宝藏象征了梦想,那么圣地亚哥寻找宝藏的过程象征了什么呢?(4分)
9.课文最后一句为什么在“财宝的藏身之处”前加上一个定语“他的”?(6分)
10.在牧羊人寻宝之旅以及最后的结局中,小说要向读者揭示的主题是什么?(6分)
答案:7.参考答案:从反面说明有梦想但不实践、不奋斗是没有用的。同时也使圣地亚哥领悟到宝藏之所在。
解析:难民也有梦想,但是他并没有去实践,这与男孩形成了对比,同时难民的一番话让他“知道了他的财宝的藏身之处”。
8.参考答案:圣地亚哥寻找宝藏的过程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宝藏的发现需要付出,那么梦想的实现同样需要奋斗。
解析:宝藏象征梦想,因此寻找宝藏也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过程。
9.参考答案:此时的宝藏既指真正的财宝,又指人生的真谛。加上“他的”在于说明圣地亚哥从寻宝之旅中体会到了更深刻的含义:实现天命在于奋斗,坚持便是他最大的收获,他的心灵已经得到了净化。
解析:“他的”一词限定了财宝的所属。男孩通过自己的奋斗最终知道了自己财宝的藏身之处,这也正是男孩在“寻宝”过程中所得到的自身的财富——自己最大的收获。
10.参考答案:实现梦想需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和执著。
解析:牧羊人的宝藏象征的是梦想,寻找宝藏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艰难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梦想的实现需要勇气、智慧和执著,这也正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三、拓展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幸福的篮子
[俄国]尤·沃兹涅先斯卡娅
有段时间我曾极度痛苦,几乎不能自拔,以至于想到了死。那是在安德鲁沙出国后不久。我知道,他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也不愿那样,我还是郁郁寡欢,无精打采。
一天,我路过一家半地下室式的菜店,见一美丽无比的妇人正踏着台阶上来——太美了,简直是拉斐尔《圣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凝视着她的脸。因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脸。但当她走出来时,我才发现她矮得像个侏儒,而且还驼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开了。我羞愧万分……瓦柳卡,我对自己说,你四肢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长相也不错,怎么能整天这样垂头丧气呢?打起精神来!像刚才那位可怜的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长得像圣母一样的驼背女人。每当我牢骚满腹或者痛苦悲伤的时候,她便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让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却是从一位老太太那儿学来的。
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但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于是,我便去夏日乐园漫步散心。我顺便带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极简单、朴素的连衣裙,把头发在脑后随便梳了一条大辫子。又不是去参加舞会,只不过去散散心而已。
来到公园,找个空位子坐下,便飞针走线地绣起花儿来。一边绣,一边告诫自己:“打起精神!平静下来!要知道,你并没有什么不幸。”这样一想,确实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她说,“我可以坐在这儿跟您聊聊吗?”
“当然可以!”
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什么不多见?”
“您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列宁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篮里。”
“什么,幸福之篮?”
“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了,谁不愿自己幸福呀。”
“谁都愿意幸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教给您吧,算是对您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甚至爱情。您这么年轻,也许会以为爱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的心对着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发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我已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之篮里了。这样,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的珍品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夏日乐园刺绣’的时刻。想到它,此情此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深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衬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您的凉鞋有点磨脚,您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自从一位智者教我这样做以后。您知道他,您一定读过他的作品。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我们是老朋友,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在他写的许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这个意思。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之篮。”
我谢了这位老妇人,朝家走去。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刻。回到家时,我的幸福之篮里已经有了第一批珍品。
11.作者写第一次偶遇,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第二段中包括多组对比,请简要概括。(6分)
(1)妇人外形:貌美与 (2)“我”的心理:羡慕与 
13.第二次偶遇写得很有感染力,文中画线部分分别属于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4分)
14.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老太太认为“我”在公园刺绣时呈现出现代都市的时尚美。
B.“那次事件”指的是“我”在菜店与“美丽无比的女人”相遇。
C.“我”是一个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却又多愁善感的姑娘。
D.“我”的“幸福之篮”里第一批珍品是童年以来的美好时刻。
15.本文不仅叙说了动人的故事,而且教会我们如何编织“幸福的篮子”,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11.参考答案:为第二次相遇作铺垫。
解析:因为有了第一次偶遇,“我”才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我”才会想到到公园中刺绣这种排除烦恼情绪的方法,也就因此而有了第二次相遇。
12.参考答案:体残 同情(羞愧、自责)
解析:第二段中有对妇人外貌与身体状况的描写,相对应的是“我”对老妇人外貌及身体状况所产生的前后不同的心理。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可以概括作答。
13.参考答案:外貌  语言
解析:“梳长辫子”“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是典型的外貌描写,其余内容是两人的对话,属于语言描写。
14.A 解析:“现代都市的时尚美”有误 。
15.参考答案: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
解析: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老太太讲述了如何获得幸福的方式。可以由此概括出答案。
四、语言运用(16分)
16.结合课文《炼金术士》,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结合自身的弱点)在下面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使其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并陈述理由。(6分)
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了梦想,还必须有智慧 梦想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或:有了梦想,还必须有智慧,有智慧,才能有创新,有闯劲 只有让梦想插上智慧的翅膀,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解析:这实质是一个续写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进行续写。同时注意理由的阐述要与前面的观点一致。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不超过20个字)(6分)
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也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蔽在形象深处。小说形象描写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因此,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说,典型人物形象是支撑小说情节的骨骼,而他们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则是小说艺术的灵魂。
参考答案:领会小说主题,必须把握典型人物形象。
解析:题目所给的语段是记叙性的语段,我们可以先找出叙述的主要对象。这段文字的中心句为:“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主题”是小说的“主题”,可在“主题”前面补充“小说”一词。“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用后面的“典型人物形象”来替换。
18.(2009浙江绍兴一中模拟,24)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主题。要求:参照下列任一题目的句式进行拟写,不超过15字。(4分)
①《诚信为你带来幸运》     ②《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③《节俭使你安稳无忧》     ④《宽容让你成大器》
参考答案:美德让你一生受益。
解析:文章反映角度的共同之处即可视为栏目的主题。这几篇文章分别与诚信、善良、节俭、宽容等美德相关,同时,四篇文章的题目都讲到了这四种美德对人的好的影响,据此,我们仿照题目的形式可以总结得出答案。
五、写作(40分)
19.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文学创作异彩纷呈,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情感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如“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等会反复出现在小说的主题中。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通常被称为“母题”。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
我们常常在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中感受同一母题的丰富内涵和微妙变化,叹服作家不同的感情经验和写作技巧为同一母题的小说打下截然不同的个人印记。请适当运用小说创作的技巧,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任选一个母题作为写作的主题方向,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小说。
答案:提示:确定一定的母题之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呈现形式,比如编写故事。另外,注意通过故事本身来揭示主题,切忌“主题鲜明”。
示例:
烛 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
同课章节目录